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厅堂版昆曲《牡丹亭》 复归明代古制

2007-08-17 22:38:52来源:新浪娱乐    作者:

   

 

 

    一部昆曲《牡丹亭》,传奇着四个世纪的爱与生死,明清以来无数次搬演亦无数次惊艳。厅堂版《牡丹亭》却要令古典名剧以“复归明代演剧传统”的容貌面世,在清末之后首次以非舞台形式呈现昆曲演剧方式,在120分钟简洁时间和500平米简约时空中,构筑起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写实与写意并存的极致景观。

 

  2007518,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首批名录6周年纪念日;俯瞰京都六百年沧桑的明代皇家粮仓——京杭大运河终点,被改建为目前世界上最小却又最高贵的剧场空间。首演于此的厅堂版《牡丹亭》,不但在气韵上继承了昆曲空室幽兰的书卷气质,亦从各个方面都保持了令人赞叹的精致美感。

 

  戏剧大师林兆华作为艺术总监倾力此剧,文化学者余秋雨亦欣然受邀为文学顾问,以冶融东西文化,实现了传统戏曲与当代戏剧的完美结合。剧本整理规避了折子戏与全本连台的弊端,兼顾原著的清丽曲词,大删枝蔓,又不伤雅致,力求调动昆曲观赏兴趣、推动昆曲普及、实现审美共性。

 

  厅堂版《牡丹亭》首次回归明代昆曲“家班”演出形式,演员、乐师皆以明代服饰装扮,恍然复生园林的秀雅之美。生旦华美行头全部由苏州绣娘针针手绣而成,而用翠鸟腹部羽毛做成的点翠头面今已罕见,格外璀璨夺目。

 

  空间设计充分尊重皇家粮仓建筑原貌,演剧陈设全部采用明式家具,朴拙青砖与曼拂轻纱构成恍惚的凝望关系,无法挥去的古意交缠着无限的幻想。

 

  复归昆曲明代表演形制,带来奇妙的观剧感受。角儿们完全靠嗓子和身段,谢绝所有麦克风和扬声器。乐师用专门定制的乐器现场演奏,而非四平八稳的录音伴奏。“巾生魁首”汪世瑜与“旦角祭酒”张继青,两位名动海内外的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此次联袂提携昆曲后起之秀,绝学亲传,弘扬大雅。俊美生旦由昆曲原发地苏浙千里挑一,窈窕风情不可方物。

 

  雅致精巧无处不在。演出前附赠的“赏心乐事牡丹宴”亦有十分意趣,观众可一边品尝“袅晴丝”、“山坡羊”等等以曲牌名入菜的佳肴,一边通过开放式扮戏房窥览勾脸绝活或是欣赏与昆曲情境合一的书法表演。而随赠的《前世今生》写真集和一柄拍曲折扇亦超乎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正如厅堂版《牡丹亭》的理念表达:“衣香鬓影,曲笛幽咽,一次暗香迫近眼眉的非凡感受。”的确,从美学层面,这是一次中国传统戏曲的景观盛宴。

 

  在600年皇家粮仓上演有着600年历史的中国昆曲,利用遗址呈现遗产,传递国内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演剧理念,并在北京拓展出一爿昆曲长期驻演场所,因此,厅堂版《牡丹亭》将注定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最富传奇色彩的新派传统文化项目。

 

(编辑:金子茗)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