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正值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文学大师是一个国家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自然担得起文学大师的称号。然而,面对《红楼梦》这一文化瑰宝,生活在“微”时代当下的我们,是置若罔闻还是视如珍宝?
看《红楼梦》会被累死?
今年初,记者和一位参加工作刚半年的90后女孩儿聊天,她说:“每天上下班坐地铁要一个多小时,看手机成了一种习惯,翻翻新闻信息、看看时尚装扮、浏览下八卦娱乐。遇上信号不好打不开页面的时候,真是急得抓耳挠腮。”记者问:“有没有想过看看《红楼梦》这些经典名着?”她停顿片刻,腼腆地笑笑,又点点头,像是在对自己说:“嗯,计划一下。”小半年过去了,记者又问她:“你那看《红楼梦》的计划实施了吗?”她先是一愣,又笑笑摇头,继而似乎理直气壮地反问:“我一天工作就挺累的了,坐个地铁还得学习,岂不要累死?”
看《红楼梦》会被累死?她的这个看法不知代表了多少时下的年轻人,他们不爱看经典文学读物的理由就是认为这些文学经典大多晦涩难懂,不及网络上的文字轻松有趣。
在这种阅读需求下,读《红楼梦》变得索然无味了吗?记者采访了北京语言大学张虞溪教授,他认为:“时代在发展,大家的阅读兴趣也在随着个人以及群体的需要而改变。只有适应了年轻人的阅读需求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这样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去调整经典文学的传播方式,多大程度上经典文学的表达方式需要改变,怎么改变,这些改变如何保存经典文学里所传达的经典意思和价值观等。比如现在的一些年轻女性喜欢阅读都市言情小说,那么为了满足她们的阅读需求从而激起她们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把《水浒传》改成一个个言情小段吗?那这还可以叫《水浒传》吗?由此在适应年轻人的阅读需求上,适应的那个度需要好好把握。这个把握的程度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说了算的,这些问题需要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的讨论。”
显然,在如今这个时间被碎片化、阅读被手机化、信息被娱乐化的时代,家庭、职场压力陡增、生活节奏快速都使人们的阅读需求变得更加多元。轻松有趣的内容更能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和压力。
近三成国民不读《红楼梦》,你“造”吗?
一面是为了提升自身素养对文学经典的渴盼,一面是紧张高压的生活对轻松愉悦的向往,这种情况下,还有人愿意读《红楼梦》吗?
近几年政府及学术精英们不断呼吁,要重视传统文学,引导人们阅读经典文学着作。据报道,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红楼梦》频频被代表委员们提起。年轻人不爱读《红楼梦》?阅读氛围不浓厚?更有代表提议,要抓住曹雪芹诞辰300周年这个时机,调动人们对经典的阅读兴趣和氛围。显然,代表们的动机是好的,然而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调动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传统经典文学的热爱呢?是它们没跟上时代的脚步,还是我们忽视了它们?
最新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近七成国民接触过《红楼梦》,然而,数据也显示有26%的国民对任何中国传统文化读物都不感兴趣。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魏玉山表示,近年来,国学热、传统文学热已由被忽视回归到被重视的地位。那么传统经典文学是否也会就势回归到被更多人喜爱的角色里呢?
张虞溪教授告诉记者:“国学热和传统文学热的复兴不一定就表示传统经典文学的回归。首先,传统和经典都是社会建构的概念,当某些观点或者某种表达成为一种主流的固定模式并且在某个时期长期流行的时候,这些观点或者表达可能就被当时的社会定义为传统经典。这也说明每个历史时期都可能产生一些可以称之为传统经典的文学。所以当我们谈论传统经典文学的回归时,首先要问回归哪些传统经典?回归的定义是什么?回归是回到最初的状态吗?如果回归到最初的状态,那么发展的意义在哪里?因为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不同,所以才导致一些传统经典文学在社会发展的某段时期的衰落。尽管如此,这也不是说传统文化就此消亡了。就像之前说的,社会在根据个人和群体的需要改变着。当社会个人以及群体重新需要传统经典文学的时候,传统经典文学又会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都离不开传统的铺垫,文学也一样。”
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曾经听到大文豪高尔基爱书如命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他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故事发生的年代,大文豪只有书籍可以守护。而如今,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显然人们的选择可以更加多样化。然而,对待书籍的那份诚挚与热爱还能保留几分?
“经典文学承载着一个社会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及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经典文学能让个人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并从中学习,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从小的个人层面而言,阅读经典也许是个人爱好或者学业工作需求。于一个爱好者,阅读《红楼梦》也许能给他或她一个阅读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以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叙事的体验,或者另一种生活的虚拟体验等等。于一个被学业、工作要求的人而言,阅读研究经典文学就是这类人生存的前提。对这一类人,阅读经典文学首先是一个生存必须,然后才可能成为一种个人体验和个人享受。总之,经典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在所有的历史阶段都存在,只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某个阶段对某个个体都不一样。”张虞溪教授说。
读不读,就看你走不走心
其实,从前文所述的那个90后女孩的计划里可以看出,她还是希望阅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着的,只是她认为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觉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很难完成对一部鸿篇巨制的阅读。那么,如何让他们轻松地读起这些经典名着呢?
其实早在几年前,央视就开设了百家讲坛栏目,学术精英们以此为平台,在术有专攻的领域对大众进行普及性的启蒙教育。于丹说论语、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谈红楼、王立群论史记等都名噪一时,他们的叙说方式很切合大众的口味需求,尽管精英层里有着不同的见解,但这种对传统文学作品的普及,对于那些没有办法坐下来安静读书的人来说是一条途径。看书没有大把时间来完成,可以改为听书;没有办法整篇阅读,可以化整为零,只要每天读一点。
记者把这个方法告诉了那个女孩,几天后她发微信说,她的手机里已经安装了听书软件……(周倩)
(实习编辑:葛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