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素读主义”倡导重新沉静下心来直面文字

2007-11-18 10:41:4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网络文化、快餐文化改变了我们的传统阅读方式,随着媒体多元化和信息数字化,我们进入了“后阅读时代”。在所谓“读图时代”“速读时代”的后阅读时代,花里胡哨的图片与文字混合拼贴,画蛇添足的美术设计辅之以各种充满物欲的消费新主张,令人目不暇接。在这样的时候,“素读主义”让人眼前一亮。

    如今,许多杂志书籍网络等媒介本身就是读图时代的产物,以阅读文字为主的“素读主义”,倡导重新沉静下心来,直面文字,与“速读主义”相反,它主张用想象力去联想文字的行云流水,而无需借助眼花缭乱的图说,它更超脱功利,注重在书籍文字中,求心灵之滋养。

    “素读”乃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阅读方式,它回到以文字化为主导的指向,剥离掉书籍华丽的外衣,而不是迷失在图片渲染的各种消费主义里。这种阅读方式,拒绝繁杂的图片堆砌,倡导“原文本”,抛却言之无物的苍白文字,追求耐人寻味的真正思想,摒弃泛滥的抒情和过度的阐释,期待温情的文学化表达。隐藏在“素读主义”后面的,乃是对几千年来读书传统的传承和“新古典”生活的追求。

    在一篇采访《阿城:大家对我有误解》中,又一次看到了“素读”这个词,阿城将“素读”解释为“你不带你的意见去读”,将素读带到一个新的境地。在阅读时,带着空白去读,怀着借鉴之心,与书交流的前提是了解书籍真正、完整的内容,而不是浅尝即止。记得小时读书,总是先看前言、后序以及别人对此书的评论,这种方法形成习惯,就会以别人的看法和思想先入为主,影响了我们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如同在别人走过的小径上又走了一遍,因而没有自己真正的理解和感悟。“素读主义”,留白地读,朴素地读,以一颗坦诚的心直接与书本素面相见。

    还有一种“素读”,即在阅读一些古代经典的时候,最初会觉得经典晦涩难懂,但在没有完全理解之下的“素读”,同样对人有益处。这不仅有古往今来无数大师的亲身经历所印证,也被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所证实,这种“素读”对开发右脑功能有着非常微妙的作用。我国古代私塾教学,都是以“素读”启蒙。由台湾大学王财贵教授、著名学者南怀谨、北京大学国学大师季羡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有识之士倡导的“经典诵读工程”,由我国港台兴起,惠及内地,以及东南亚、欧美,许多儿童都从中受益。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经典诵读是一项塑造心灵、开发智慧和储存文化底蕴的工程,它将伴随人生的成长而打下坚实的基础。隐藏在“素读主义”后面的,乃是对几千年来读书传统的传承和“新古典”生活的追求。

    现在很多人依赖电脑,久而久之,阅读变成了鼠标浏览,因为快,所以潦草。这与“酒能提高欲望,却降低功能”有相同之处。虽然“鼠览”在速度、信息量以及吸引眼球方面有着优势,但这种阅读不等同于吸收。“素读”就如同饮功夫茶,在慢悠悠的品咂中体会个中意境和韵味: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读出自我、读出社会人生。

   (编辑:熊力)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