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台北书展手记:书展疯狂打折卖书,经营书店的人怎么看?

2018-02-24 09:50:42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陈皓玮/台湾T'S书店店长

   
来台北书展已经很多次了,从孩童时期、学生时代到就业以后,每当新年将近,书展总令人牵挂。当然不是每年都去得成,但没去的那几年,台北书展也总在心头:“唉,今年没逛到书展。”书展像节日一样,是一年里时间的记忆点。

  【编者按】2018年台北书展于2月上旬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举行。台北书展自1987年起已经举办超过三十年,是台湾书业的盛会,也是一代人的记忆。近年来书展卖书低折扣促销引起同业热议,本文作者以一家台湾书店店长的视角探访书展并探讨了这个问题。


  书店人眼中的书展


  来台北书展已经很多次了,从孩童时期、学生时代到就业以后,每当新年将近,书展总令人牵挂。当然不是每年都去得成,但没去的那几年,台北书展也总在心头:“唉,今年没逛到书展。”书展像节日一样,是一年里时间的记忆点。


  小时候逛展是新鲜的,其实也浑然不知到自己看了什么,就是很高兴。学生时是看有没有喜欢的主题或喜欢的书,记得第一次去就买了全套的《魔戒》。而任职于现在的书店后,是种学习,是一种盛会的参与。书展变得不有趣,也变得更有趣——〝不有趣〞是因为我的工作就是从每年的新书市场中选出我认为有质量内涵、影响力、符合书店风格的新书 (幸运的是店选书的品位与个人兴趣高度重叠),所以书展里大多数的书我都已经“看过了”,至少就封面和目录而言。但其实更加有趣的部份也是这样产生的,因为那些你工作的日常、每日打交道的出版社就在书展上成为主角,尤其是记得工作后第一次去逛书展的那种兴奋感,彷佛看到了过去几年都不曾看到、却一直都存在的世界一般。


1.jpg
联经出版社。


  另一份趣味来自一种意外的惊喜和自责,每年出版的书籍这么多,难免有看漏的时候,当你发现某本好书居然被你完全漏掉时,你先惊喜于和好书的相逢,后自责于自己的粗心。况且,实体店铺空间有限,很多好书还是得做取舍,在一些好书中你选取了另一些好书,某些好书你就没有机会仔细看看他们了; 而书展就是这样的一个好机会,看看自己到底错得多离谱,或省下了多少进退货的精力。


2.jpg
俯瞰台北书展一隅。


  但书店人对书展的感情是特殊的,因为都是爱书人,看到那么多书籍和生产它们的出版社就这样聚集在你眼前,不免感到狂喜。我们常谈“市场如何如何”,市场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当你走在书展的每个展位间,可以生动地感受到自己漫步在“市场”中间,书籍的大部份供应者都在你左右。


  然而市场也是残酷的,书展的购书折扣非常非常低,属于平常你绝对在书店买不到的价格。也许这对一般的读者是件好事,对出版社也是一件好事,但对开书店的人来说就不见得了。尤其是书展提供的购书折扣比你的进价还低时,看了不免会是一阵心痛;心痛的也不只是自己,还有和你一起开书店的人。


  台湾一般的实体书店折扣,通常是(单本非当季新书)9折居多,但如果是在密集战区比如台北书街,就可能会有85折。新书的价格就比较弹性,在大部分地区都能买到79折,甚至是75折。75折对即使是有在做活动的当季、非当季新书而言也是底限了,若出现7折,店家可能几乎没有赚到钱。但这几种折扣比较容易出现在有实力的、连锁型的书店,如果是小而美的独立书店,甚至有可能出现完全不打折的情形(而他们在利润上也不见得多)。不过这些折扣的概览,不包括二手书店、回头书在新书店的销售,仅限新书。


  早年台北书展虽然有折扣,但也不至于太低,真正杀到流血的低价往往是最后一天,因为把书运回去不仅费钱还很累,干脆都卖掉。而这几年演变的趋势则是“每天都是最后一天”,原本最后一天的最低价成了书展的日常价。


  书展打折卖书,究竟是不是好事?


  关于折扣会伤害书店业这件事,其实是个老问题,此前发表在“澎拜新闻·翻书党”栏目探讨法兰克福书展经验的文章<<1000元书展门票的价值>>也有简单提及。这种现象的原理是:读者出于经济理性,会倾向于购买较低的价格,而最有能力给最多折扣的当然是出版社(不过现实情形出版社很难在非书展期间做到);如果读者都只向出版社买书,书店没有营收,那书店就将不复存在了,甚至最后会回过头来伤害到上游的出版社。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折扣战。折扣战的原因很复杂,远远超过书展的范畴。其中必须讨论电商的兴起,还有台湾这十年来沸沸扬扬的“图书统一订价制”(尤其近两年热议该话题),两方皆有坚实的立论与支持者。


3.jpg
书展的低价折扣。


  但显然书展也还是折扣战的一部分。所以我想讨论的问题是:书展折扣卖书,合适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简单,却隐藏着复杂的脉络和思路。我认为大概很难从一个人身上得到全面的答案,所以请教了几个可能具有代表性的人的意见。


  尤其幸运的是能请教到时曾任数届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长、现为联经出版社发行人的林载爵先生。林先生的角度是很有意思的,他的经历覆盖了书展和出版社这两个方面。


  林先生认为书展最大的意义在于交流二字,即能在短时间内,使得出版者、作者、读者三方展开密集的交流与对话。比如这次的书展短短六天便有300多位国内外作家在台北聚集、还有近千场阅读主题活动在此展开,他想不到有书展之外的其他场合可以聚集这么多能量。而针对书展卖书的问题,他认为台北书展卖书并不存在伤害出版业的问题,因为台北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定位不同,台北书展有自己的定位,何况读者也想买书。


4.jpg
近年来书展有许多的奖项与活动。


  接着我又幸运地得以请教来自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国际业务发展执行长Katharina Ewald。她说对法兰克福书展而言,主要是提供各出版社交流和版权交易的机会,也透过举办各种活阅读活动为读者、作者和出版商提供沟通渠道。“但特别的是,我们不在书展贩卖书籍,除非是最后一天下午。我们不希望因书展贩卖书籍而冲击到德国的书商。”她还幽默地表示自己买书喜欢去当地的一间书店,店员和顾客间有很多交流,她认为这对书店而言很重要。但Katharina也强调了一件事,即德国和日本采用“图书同一订价制” (Fixed Book Price , FBP),即市场上的同一本书价格都是统一在一定范围,例如最多就只能打到九折,甚至是不打折,因而保障了书店和电商竞争的可能,德国书店业的荣景就被普遍认为与此制度有关。


5.jpg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书店之于书展,意味着什么?


  在国际出版论坛请教完他们后,我觉得我有必要寻找一个更不一样的角度,既不是从出版社,也不是从书展主办方,而是以书店的角度来看书展。书店到底在书展中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台北书展中关于书店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展位,是台湾除了几家大型书店外,最重要的小型书店的精神联盟组织,Taiwan Association for Independent Bookshop Culture,最近每年都会来参展。于是我又前去请教了协会里的一位前辈谈谈他的看法,解一解疑惑。这位前辈经营书店数十年,在独立书店界也同是备受大家敬重的人物。他一开始面对我的问题,先幽默地笑道:“我当然是希望大家到各书店去买书啦,而不要来书展。”但他稍停顿后表达那主要是前几年的看法,他近几年觉得,其实出版社到书展来卖书时,也越来越有书店的味道,像书店一样重视陈设,而不仅仅是摆摊卖书而已。书店来书展摆书是有正向意义的,每年四万多种的出版品,读者怎么知道要看什么,所以书店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读者把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书筛选出来,节省大家的精力,提醒大家书店选书的重要性。


  归根结底,无论是书店还是出版社,都在书展因应这个时代相同的挑战,书籍和信息太多,太多东西以虚拟而单薄的型式存在着,而书展正好提供了一种亲身的、可面对性的场域,得以让读者感受到、意识到书的存在。


6.jpg
陈设十分精美的印刻书店(印刻出版社)。


  书业面临的挑战,远不止折扣战


  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书展卖书这个命题呢?


  书业现今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不是缺乏优质的阅读内容,而是新世代的读者难觅。这也在此次台北书展的出版力论坛讨论中得到了验证。不可否认,书展提供较低的卖书折扣,确实能够吸引人潮来到书展,而有了读者来到书展,才有所谓作家、读者、出版社三向度的互动、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透过讲座、论坛、文化沙龙,并形成一种热烈正向的氛围。如林载爵先生所说,没有任何场合能像书展这样具有力量,将这么多人聚合在一起。


  法兰克福书展的地位和功能,不是短时间内能轻易复制的。如前所说,假如台北书展忽然宣布不卖书,会剩下多少参与者是令人怀疑的。且这样的书展也无法响应阅读受众的期待。书展就像一般的制度一样,是具有温度的有机体,经过了时间的发展,形成其独特的功能与文化。并不是说这样是最完美的、无法改进的,比如说台北书展的折扣可能还是太低了、摊位的租金还是太高了,也正试着朝更多版权交易的方向去发展;而是说每个市场的先天条件都是不一样的,要从根植于当地的条件下发展,没有单一的评判标准。Katharina所提到的德国有“图书同一定价制”也是我们没有的,没有平时的图书同一价制度(这制度仍是可以允许一定折扣的浮动),那么即便书展不打折卖书意义也不大,还可能面临和实体书店一样的困境:大众逛过之后再上网购书。如果是这样,最后可能在扣除补助后,连出版社的人力成本都无法打平,而书展会日渐式微,最后无法存立。


7.jpg
读书共和国的人文沙龙

8.jpg
读者与作者的签书会。

9.jpg
作者故事分享。


  不过必须最后必须要强调一点,虽然书展的卖书折扣可能可以引来更多读者与作家、出版社交流、对话创造出正向循环,但丰富的活动与文化分享才是能创造循环的重点,光靠超低折扣也是远远不够的,只会沦为卖书的临时大商场。而且太低的折扣,长期而言也会对书业造成伤害。但如果能把折扣控制在一定范围,属于能吸引人又不会造成伤害的平衡点,配合上沙龙、讲座等活动,书展卖书这件事在书业倍受挑战的今天,或许能够成为一件正向的好事。对正在衰退的台湾书业来说,有点辛酸,却又带来一些希望。


10.jpg
2018台北书展主题广场。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