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十年巨变,就城市建设而言,深圳的崛起是一个奇迹。但是在人们的目光中,她“奇”在何处呢?今年十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总算给深圳一个文化定位。深圳也是世界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自然引起人们惊愕:深圳——真的这样有文化么?
面对种种疑惑,我却想到深圳的读书月活动,一个貌似政绩工程的设计,一个毫无投机取巧的操作,一个最易半途而废的事情,他们竟然默默地做了十四年!这才是奇迹发生的根本所在。我还想到许多城市与书相关的活动:书展、书市、书节、读书日等等。对比起来,深圳有什么不同呢?它不是时间的优势,全国图书博览会已经举办二十三届,北京国际书展也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它也不是规模的优势,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法兰克福书展,并没有给法兰克福带来“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荣誉。深圳的优势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到两点不同。
第一点不同,深圳读书月是公益活动,书展是商业活动。比如法兰克福,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城市”,许多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展会,年复一年在这里举行。比如汽车展、纺织展等,书展只是其中之一。每当一个展会开幕时,参展商蜂拥而至,时而书商遍地,时而车商遍地,城市变成了一个庞大展场,配以丰富的旅馆区。如果说法兰克福“会展特色”有些极端,伦敦、北京一类超大型城市中的会展,更显得有些局部和商业味儿十足。而书展更像是某个时间点上,某座城市五光十色的灯火中一线耀眼的光芒。深圳读书月不同,当每年十一月来到时,阅读成为这座城市的主题,政府为市民铺设各类读书场所,请有学问的人前来讲座,让读者之间进行交流,为不同的人群提供阅读指导……那是怎样一幅温馨而大同的景象啊?一座经济速成的城市,一座貌似极度追逐金钱的城市,一座听闻灯红酒绿的城市,一座充满青春气息的城市,以每年十二分之一的时间,用阅读的神力,软化人们复杂的欲望,净化人们躁动的心灵!
说第二点不同前,先说明一下,一般书展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版权交易为主的活动,另一种是以图书销售为主的活动。先说前者,版权贸易式的书展主要是为书商服务的,如法兰克福书展、北京书展等,展会的主要时间段,都是不对公众开放的,其活动主旨也是面对书商。一般是在书展即将结束时,才会设立一两天“公众日”,对普通读者开放。但许多书是“只能看不能买”的,它们只是用于贩卖版权的“样本”。在这样的境况下,读者的地位可想而知。仍以法兰克福为例,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书展,它一直坚持为书商服务主旨。大约在美国“九·一一事件”发生后,欧美经济陷入萧条时期,他们才开始松动对普通大众的限制,更多地开展一些为当地读者服务的项目。
再说以图书销售为主的书展,如香港书展、上海书展等,商业主题更加明确。诸如图书发布、签售、演讲等一切活动,都与社会公益活动无直接关联,读者的阅读活动,只是商业活动的附属品。这当然也很好,但与深圳读书月在政府的组织下,经久不衰地推行阅读公益活动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我这样说,只是在理清各项活动的社会功能,并无褒贬之意。
可能有人会说,在商品社会里,深圳读书月一类公益活动,会对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产生直接影响么?回答是肯定的。据统计,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二十三年位列全国第一名;近年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百分之二十五;“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已经成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看到这些,惟有敬佩。
(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