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爱情往往是人性很美的投射

2013-08-21 17:51:54来源:心理月刊    作者:林夕

   

  我们谁没有听过、唱过林夕呢?20年间,林夕创作了超过3000首歌,几乎穷尽爱情这个两性关系领域里的所有心情。

  面对林夕,除了虔敬和惶恐,第一感觉却是失望。这么多年,在林夕的歌词里把他想象得已经不是凡人,差不多集合了所有对白马王子的理想化期待。可是眼前的林夕无比真实地击碎了这个幻象。他太瘦小了,相当内敛,也相当敏感,在北京暖气很足的宾馆里,还戴着一顶圆圆的毛线帽;林夕也不应该戴眼镜,眼前的他镜片却很有些厚。

  可是为什么林夕一定要符合我们的想象呢?他就是他自己,和我们一样,工作着,生活着,经历爱情的伤与痛,也像我们一样,买楼、炒基金,投资有赚有赔,还得了这个时代最普遍的焦虑症,现在也同样体验着经济危机对生活的渗透与影响。

  《原来你非不快乐》这本书,就是林夕作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一个写情歌的“词圣”,而奉献给我们的。书名取自林夕自己的歌词“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13年间,回首曾让自己惊心动魄的这两句歌词,林夕说,一个巨大的收获是“竟然让我对快乐开了窍。”其中80篇精致的短文,文字一如林夕的词作,将汉语发挥到极致的优雅与精准,意境有如中国水墨画,而文字及文字投射出来的意义,令人反复回味。

  林夕文字的功夫是意料中的。意料之外的是,林夕还是一个生活的观察者、思考者和修行者。“从写作的思考过程,生活成长的经验,以及我的信仰,都告诉我,不面对认识痛苦,找到灭苦的方法,就只有靠逃避来享乐,依然与快乐无关。”林夕出版这本书的目的,也很切当下的现实:“在如今的金融海啸下,如能让一个读者找到一个救‘心’圈,在浪奔浪流中得到浮起来的力量,已是我最大的快乐。”而我们与林夕的对话,当然从爱情开始。

  《心理月刊》:你的歌词写的都是你真实的心理体验吗?

  林夕:我初入行时比较稚嫩,勉强写一些关于爱情的二手经验。但这不会真正进入到内心,不会进入一个消化的过程。后来我创作的,很多都是自己的心路和生活,经过体验以后消化来的。消化以后,把它往升华的方向发展,然后写出来——我很喜欢用“消化”这个词,因为它描述我们的爱情带给我们真正的生理体验。大家常常说心酸——我曾经写过一首歌叫《酸》,在爱情中,当你真正难过时,原来真的有点酸的感觉的。当然现在年纪比较大了,不那么容易酸了。

  这么多年“被人逼写情歌”,给你带来的生命层面的收获是什么?

  收获很多,总结出来就有两面:负面和正面。负面的就是,人家失恋很快恢复过来了,可是我要写出一个有生命的作品,写出让人家有共鸣的东西,我就得弯下身舔自己的伤口。我必须真正地接触,再接触,反复地咀嚼其中的滋味。我把这个作为负面的。

  正面的部分,就是当我翻来覆去地检视它,反倒逼我自己对感情及生命层面的问题不断思考,让我对所有的事情看得更通透,这就等于在创作每一首歌的过程中,催促自己不断地成长。

  在你看,爱情之于我们自己是什么?之于我们所爱的对象又是什么?

  我想,没有唯一的答案,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的情歌题材让我写。从前我看爱情是一个冒险的过程,现在我的态度有变化,就是对爱情要抱着失去也无所谓的态度。是的,即使失去爱情,也不会严重到改变你整个的人生,你才会有真正的自在。

  对于对方来讲,爱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万一你没有这个考量,而变成了对方的一个负担,即使对方留在你身边,你们的关系也不是爱情,而是一种体恤和可怜。爱情很难长期地保持恒温的状态,常常有高有低。如果你太固执,一定要坚持爱情恒温,就会给双方都造成压力,两个人很容易就会分开。当然,如果结婚有了小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

  “另外一回事”是什么?

  就是爱情已经慢慢地渗透了亲情和友情,它就变质了——这个变质没有好或坏。它就是一个改变。你有了家庭,你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选择的自由和空间;你再有了小孩,就要对另外一个生命负上一个责任。

  可是负上责任的时候,你所说的那个负担就出现了。

  我不是说爱情不能承担任何的责任,如果这样,爱情也太脆弱了!如果够爱一个人,你就会享受付出的快乐。但若只愿意享受、拿取爱情好的部分,就会把对方最基本的要求也视为压力。

  两个人维持一个关系,要求有一个平衡,要懂得关系中的进退,两个人也需要同步成长。一个人坚持站在原地,没有跟随两个人的关系慢慢进步,对方就可能在关系中走掉了。如果你没有准备,你不知道爱情中人是会变化的,你就很难细水长流地相处下去。

  我很羡慕快乐地相处到老而不是勉强维持到老的爱人。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日本人写的,叫《60岁的情书》,都是过了60岁的夫妻写给对方的贴心的话,真的很感动,他们都是从很平淡的日常生活看出可爱的东西,而且懂得从欣赏的角度看。年轻人谈恋爱,通常追求不停顿的激情和快感,一般不能到达这种境界。嗯,我这样滔滔不绝地说爱情,好像我变成了爱情专家?

  你当之无愧。那么你总结你写作的爱情词作之中,是积极的更多呢还是痛苦的更多?

  如果要做一个统计,当然描写比较痛的一面多。这个是不由我的。我想有3个原因吧:一是爱情的快乐的一面,你很难写得不俗套,并且能够感人到真正把这种快乐传播开去。

  二是歌曲的旋律已经规定了我创作的方向是悲伤的。三是,往往能够成为经典的东西都是悲伤的和痛的。你可以算一下,文学的世界,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哪一部对人性的痛苦和阴暗面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我最佩服的是周星驰,演好一个笑片是比悲剧更难的。这个你问一下梁朝伟,他会给你很好的答案。他拍王家卫的很忧郁的片子,比他演好韦小宝要容易很多,也更受欢迎。

  那你认为爱情中的痛苦,本质是什么?

  在爱情的过程里面,如果你太爱一个人,必然产生痛苦。爱情中,双方谁更爱谁,也是一种权力的关系。如果你爱对方比对方爱你超过了太多,就会很容易悲哀,因为你的要求高好多,也很容易过敏。可能对方一个小小的忽略,你就很难过。我想大部分的情况是,在失去以后,最恶性循环的,就是不能放手这一种。

  在爱情中放手很难啊。所以我们很多人冲进卡拉OK里猛唱你的情歌疗伤。

  你说“猛唱”,我觉得这个词很好,说中了要害,这个“猛”,其实就是下一剂猛药,把爱情的痛撕扯开来:你看,就是这样子的。你说的疗伤,我想也有两个方向吧:一种真的是正面的,为那些感情遇到的伤害,给他/她一些正面的良药,给他/她一些方法;另外一个就是以毒攻毒,眼泪除了洗干净你的眼眶,还让你得到发泄,发泄之后睡个好觉,所以你在KTV里猛唱。

  你的歌里面,你认为最具疗愈情伤作用的歌是?

  最近我为古巨基写过一首歌,叫《花不痛》:“风吹,风停,风不痛;天亮,天暗,天不痛;花开,花落,花不痛,心痛因为心肯痛。”前面两句是铺排,从大自然来讲,从《道德经》的观念来看,天地不仁——不是说它很残忍或者是没有仁慈观念,而是说它是不动的,它是臣服于自然规律的,所以,天亮,天暗,天不痛;而花则顺着自然的规则,它会开,它会落,但花本身是不会痛的。心痛因为心肯痛——我想从来没有人把“肯”当作动词,来支配后面的名词“痛”。但我真的发现,爱情中,很多的痛是故意的,是你在自己的潜意识层面挑逗自己的痛。

  这个说法有意思,林夕还相信爱情吗?

  我当然相信爱情,可是我不会迷信。相信和迷信差别很大的。我帮王菲写过一首《情戒》的歌,就是说不要迷信爱情,而要怀着一颗天真的心去享受爱情。但我相信,爱情往往是人性很美的投射,它的力量是很大的,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爱情也有它残酷的一面,两者是并存的。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在它的这两个矛盾之间,你懂得怎样进退。

  你说“有所热爱,本来是莫大的幸福。但热爱变酷爱,就成了偏执”。我们今天很多痛苦的根源,就在太过执著吧?

  所谓心事,不过是不如己意,就是我执。我本身就是一个执著的人,包括对歌词,酷爱到对自己残酷的地步。我也知道,执著这个词太滥了,但我知道,很多麻烦和苦恼,包括爱情中的痛苦,的确来自执著。就像我在书里写的:“快乐本由心决定,一如空气存在,用力呼吸才会发觉,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失去之心,执著于快乐,便不快乐。”

  你的书谈快乐,你却花了非常多的篇幅谈痛苦和死亡。

  我对生命永远是乐观的,但我们不能逃避死亡的命题。我跟我母亲聊天时聊这个问题,我母亲说:不要,你不要跟我聊这个!我们中国人不谈死亡,这是孔子的问题,他说“未知生焉知死”,可是在我看来,未知死焉知生,未知苦焉知乐?老子和庄子就比孔子高得多了,他们谈生死,认为生死只是自然的。你不谈死亡,不代表你从来没有这个担心。如果人死恰如烛灭,你始终会一天比一天害怕。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应对终极的死亡问题,我觉得你在生命的沿途,还是多少会有一些阴影,你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享受你的快乐,这样就太被动了吧?若能够接受就早一点接受,你的人生就比较通透,没有终极的最大的恐惧了。

  你说痛苦如包袱,而你“要打开这包袱,让其中的内容呈现出来。”可以跟我们谈谈你包袱里的焦虑症吗?为何你有勇气承认自己罹患焦虑症?

  你说“承认”焦虑症,但我不用“承认”这个字眼。我不是在指责你,而是我们对用字的选择,可以让我们明白人们最真实的观念。我要说,我只是“告诉”你们,我得过焦虑症。焦虑症这一类的情绪病,很容易恶化的原因就是逃避。我想,我竟然莫名其妙有了这个焦虑症,就不要白白得了这个病,要拿来与大众分享,帮助很多人正视它。

  我看到,你找到的快乐的方法之一是读苏东坡的词与生平,为什么苏轼有这样的力量?

  苏轼的诗词有很多的学问在里面,很耐看。我在书里也写了,宋词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你看他不用“不听”,而用“莫听”。不听,那种坚决,就要运用意志力跟雨声抗衡;莫听就很好,声音只是外物,你的心可以决定听还是不听。另一句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得真是通透啊,雨不是雨,晴也不是晴,逆境中凭心境自乐,万法无常之变与心境无关。所以我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七字,值得我们在无常变化的处境中用来做口头禅。

  (编辑:陈家坪)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