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改革·制度——让“疯狂”回归“常识”

2009-07-26 17:48:5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袁绪程

    又是一年暑期来临,原本随着炎热天气快速升温的“奥数热”,这次却遭遇了区域性的“六月飞雪”。

    日前,成都市教育局表示将出台多项措施,试图封杀“疯狂奥数”。姑且不论这些措施是否“合法”(如教师不能校外兼职奥数)、能否贯彻执行,但至少表明当局对“奥数热”已忍无可忍。一纸行政命令能否终止奥数的“疯狂”?“矫枉过正”是否得当?网络上众说纷纭:有人称成都剑指“疯狂奥数”不应成孤例,“封杀奥数”只是给学生减负的第一步;另有人质疑对于奥数该不该一刀切?呼吁不能因噎废食,慎重将奥数“赶尽杀绝”;也有人拍手称快,万恶的奥数早就应打倒。

    的确,是否取消奥数的争执由来已久,绝大多数家长是赞成的,但就是现如今这一城一地的一纸“封杀令”,也带来了无尽担忧。《成都晚报》调查显示,不少家长表现出三大“担忧”:一忧成都市教育局会不会是“走过场”,二忧以什么标准来选拔学生,三忧成都学生会不会吃亏。家长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最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的是他们,“封杀”奥数最关键影响者也是他们。不过,家长们也不应忘记,当初奥数何以一热再热,“疯狂的奥数”又何以遭“封杀”?究竟孰是孰非?也许“解铃还须系铃人”。

    “奥数”变形

    数学本是思维的“体操”,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有特长的学生学习奥数,甚至以数学为职业,是个人的兴趣偏好。

    我们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要顺势引导而不是逆水行舟。要为不同的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对他们的考核采取灵活的、弹性的办法,而且培养出来之后,能够为社会所需要、所接受。

    例如,台球“神童”丁俊晖,完全是自学成才,那么是不是应该逼着所有的孩子都去学台球呢?或者不允许有这样的天赋的孩子学习台球?有人能打台球,有人能踢足球,有人能学奥数,有人能写诗,有人能跳舞,这样的世界不好吗?但如果大家都去学奥数,就像大家都去学打台球一样,留给我们的只会是单调乏味;相反,如果大家都不准学奥数,就如同大家都不准专门学打台球一样,世界也会非常的单调乏味。另外,人的思维和天赋的差别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学习能力相差不大,极少数人比较特殊,因此,有所谓的“尖子”和“精英”教育,定向培养。世界是多样化的,教育也需要多样化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窝蜂地学奥数,付出的成本巨大,无数个学生们付出时间和汗水,老师们拼命辅导,辅导书一本接着一本,也就是说,形成了一条社会价值增值甚微的应试“产业链”。这种方式能培养出数学大师吗?几乎不可能。对多数学生来说,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做无用功,耗费时间,浪费财富,制造出一个个“做题机器”。这些资源应该投向更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更有价值。

    我们引进了国外的一些好东西,但常常“南桔北枳”。国际上也有许多类似的学科竞赛,但都没有像“奥数热”这样畸形,反倒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可见,我们不应当再争论奥数应不应该取消或存在的问题,而是要以何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也是如何对待学生,拷问教育目的的问题。

    囚徒困境

    而中国的奥数之所以“疯狂”,是应试教育和体制问题在极端情况下结出的恶果。

    前面提到,奥数还应当存在,但应当“去大众化”。也就是说,把奥数教育放在它应该处在的位置上,它针对的应当是热爱奥数的那部分学生,是一种只属于5%的学生的“小众”教育。

    不过,现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小学生“奥数热”,大都是冲着加分、保送而来,不管有没有数学天赋或兴趣,一窝蜂“全民”来学,甚至成为某些学校升学择校的“敲门砖”。[NextPage]

    笔者看到的一份刊发的调研报告说,目前在大量的择校考试中,数学必考,“其难度远远超出了教学大纲,全部是奥数的题目,而且已经延伸至奥数中的难题、偏题、怪题”。

    另外,该调研说,除入学考试,学校要求学生提供自己平时的获奖情况,以及英语、奥数、计算机水平的有效证书。我们可以想象,很多孩子个子不高,证书却已经很高了。

    原本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才,参加奥数考试也只是学数学的一种方法(手段),现在却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套用黑格尔格言,也就是把奥数“对象化”,为考试而考试,完全异化了,这既学不到知识,又浪费了精力和金钱。

    “奥数热”,本质上反映了应试教育带给每个学生的“囚徒困境”。让学生沉溺于奥数的偏题怪题,无止境地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而罔顾这些应试技巧对孩子的成长、科学研究乃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副作用。“奥数热”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等、市场不放开、缺乏行政调解能力等等。由于制度安排上存在的问题,个体的理性造成了整个社会的非理性,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

    让“疯狂”回归“常识”

    中国自古有“因材施教”的传统。我们反对的是“奥数热”,反对“全民奥数”,而不是反对奥数”如果某些孩子真心喜欢奥数,为什么要反对呢?相反地,我们还要多鼓励。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兴趣、偏好及才能是多种多样的,其人生规划和教育方式也应该是很不相同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无视多样性、扼杀创造性,试卷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我们不能因噎费食,因为奥数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就一刀切。如果引发奥数“变质”的源头仍然存在,那么,今天封杀的是奥数,明天又将封杀谁?计算机?音乐?还是美术?

    因此,要解决“奥数热”,还是要从根本上改革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至于奥数教育何去何从,不应问奥数教育本身,而应叩问我们的应试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只要我们把整个教育体制理顺了,才不会出现“奥数热”这种怪现象。


   (编辑:林青)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