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稼祥
从叫板薛涌的“反智主义”,仔细剖析古今中外朝野的反智倾向;从中国的土地制度开始,澄清一些历史的观念误区;到分析民粹在中国新势力的抬头;对新左派学术风格以及内容的解剖;吴稼祥始终坚守思想阵地,从文化的角度评价社会事件,主张突破狭隘,主张启蒙,开放性地解决问题。在达赖问题上,他指出和谐社会从社会和解开始,比战斗更英勇的是去拥抱宿敌,因为需要战胜自己。他对反智主义、对民粹、对新左派、新威权的批评,以及现实生活当中形形色色的不合理现象的剖析,这些声音通过互联网媒界不断放大,无数次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掀起大波。
08奥运期间,中国青年报专门为吴稼祥开辟一个“激流回旋”专栏,令其可以尽情挥洒,从赛事到个人与国家关系,从邦交到全球性文化认同,将普世价值的理念融入到对奥运的分析报道当中。由于其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和文化底蕴,使其在对具体事件的评点中纵横睥睨,无所顾忌,显示出一针见血直指人心的力量。
个人背景:
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主要作品《股份化:进一步改革的思路》、《新权威主义述评》及其《入世心法——从历史看加减》、《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果壳里的帝国》、《一杯沧海》等。
张千帆
5月20日,汶川大地震进入举国哀悼期,张千帆教授发表《哀悼日的忧思》,指出行政命令和自由表达的宪法精神之间有差距。这种举国哀悼氛围下的不合时宜的举动立即引起众人恻目。现在看来,却有着更为深层的意义。对于行政命令式强制哀悼的忧思当能引起每一个渴望自由和理性主义的人的支持。
08年,其就传媒垄断、物权法、司法民主化、公共利益、爱国主义等概念在宪政思想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令人耳目一新。而为奥运之后中国的民主政体如何演变,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张千帆先生是国内最著名的宪法学者之一,是“我国少有的几位能应用西方法学理论研究中国公法问题的学者,他的博学、智慧和敬业精神将中国的宪法研究和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梯”。 他的思考主题可以概括为:关注中国宪法的现实,探索中国的宪政之路。
在宪法学的研究方法上,张先生以突破和创新而著名,另一个特色是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宪政问题,让人们认识到宪政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公民生活的方式,是一种民族的文化、道德与习俗在法律运作中的体现”。他以一个优秀的宪法学人所具有的学术素养与问题意识,向我们展示“以沙石见世界,以滴水看人情”的微言大义,使得宪法学呈现平易与亲和的一面,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改变了宪法的面孔。
个人背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政府管理学院双聘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拥有生物物理学博士后学位,1992年转攻法学。作品有《宪法学导论》《依宪论道》等。
谢国忠
2007年年初,谢国忠撰文预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正在破灭”,并暗示2008是全球经济拐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以华尔街衍生品市场的崩溃为开端。这令他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成为经济学术明星。对中国股市和房价的分析和判断也使其拥有了一大批中国拥趸。[NextPage]
而在这个大预言之前,谢国忠身为亚洲经济分析师中的佼佼者,已经多次预见亚洲整体及各国经济的走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谢国忠发表言论,称清楚地看到“亚洲经济有巨大的结构性问题”。1997年初,当印尼的贸易顺差仍然很高、出口增加20%多、财政也平衡的时候,谢国忠就发表报告说印尼的经济会崩溃。同年9月份,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两月有余,谢国忠又写了一份香港房地产要下降50%的报告。同样是在1997年的夏天,谢国忠看到了中国的一个问题,并意识到中国经济将从短缺走向过剩,因此提出通缩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主旋律,在当时这些言论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现在,谢国忠已经成了亚洲地区被媒体引用最频繁的经济人物,成为基金经理们最信任的分析师。
他对形势和趋势的判断在多数情况下准确,这得益于他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多从国情出发,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及传统因素在发挥的作用。他对历史情有独钟,喜欢想大问题。在亚洲区的同行中以追求立意新颖,见解独到而非人云亦云而著称,知识见解的广度与深度被认为在众人之上。
个人背景:
《财经》特约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经济首席分析家任亚太区经济学家。《机构投资者》曾评为2000-2006年度“亚洲最佳经济学家”,世界经济论坛和中央电视台2003年选为“十大未来领袖”之一。
于建嵘
他曾经以粗暴的嘴上动武给号召学术打假英雄迎头痛击;他也曾建议取消信访制度,引发了普遍的误解和质疑。这是于建嵘的两面,让我们了解到一位个性扎眼又有学术底蕴的于建嵘,但更令人钦佩、尊重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于建嵘注重底层研究的学术指向。
2008年,于建嵘继续他广泛的行走民间,注重第一手资料搜集。他穿着随便,头发蓬乱,出没于各个基层的县、乡、镇,随着他的足迹,一个个巨大的、隐藏在地下的世界和民间真实生活状况得以浮出水面。08年,于建嵘先后为大家带来地下教会、经济交流、和民间社会互动互助、农村土地现状等信息,他在这些第一手翔实的资料基础上,从学术的角度得出自己的分析。
于建嵘的学术背靠的十亿甚至数亿人的基本生存状况,“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的办法,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这样要比歌功颂德更有意义。”从农民税费抗争到土地维权,再到信访改革,于建嵘展现了一位学者关注现实最尖锐问题的勇气和敏锐。他行走于底层,让农民、工人自己说话,并从中发现真理。从岳村开始,他频繁出没于中国各地的村镇和厂矿,所发出的声音也屡受高层重视,并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接见,多次被邀请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讲学。因而他对那些虚幻的学术研究常予以睥睨且自觉地保持距离,他戏称自己是“江湖学派”,而不是学院派。
个人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法学博士。主攻学术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研究方向是中国农村政治与经济。主要著作有《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和《中国当代农民的维权抗争:湖南衡阳考察》等。
丁学良
2005年,他“国内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言论引起学界对当时经济学界泛滥的浮躁平乏之风予以反思。到他对中国大学制度,从学术研究模式到制度软环境的批判,是针对中国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领域内的各种乱相的抨击,频频发出追问,一脉相承,振聋发聩。[NextPage]
他著述颇丰,观点新颖,是当今研究中国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方面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权威。近年来除此之外,也经常应约在海外主要中文报刊上就重大的国际局势变化和中国的战略处境发表评论。
2008年,他对美国在世界上形成霸权的客观分析,促使人们反思中国国内的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促成国家与民间话语模式的对接。
他将自己界定为“在中国土地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传教士”,并陈述 “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制度重建,这是转轨时期最大的挑战,其中大学里学科制度建设是重要的部分。这就是一个对社会公共利益负责任的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
个人背景: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思想大师丹尼尔·贝尔的关门弟子。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转型社会、全球化、发展与腐败、华人社会的互动、大学制度。主要中文作品《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不敢恭维——游学世界看中国》、《从“新马”到韦伯》、《共产主义后与中国》等。
陈志武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陈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最近几年,陈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它新兴资本市场问题。在学术、舆论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使他成为中国经济学者中具有国际学术背景、同时关心现实问题的杰出典范。亦被视为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的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
2008年,陈志武教授继续就他所关注的金融领域动态发表看法,除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表示乐观外,亦揭示了中国目前经济放缓的本质,提醒应该适当转换思维,引进新的经济模式。同时关注到教育、普通生活领域,显示出一名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
他能够在耶鲁大学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主要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学术方面,他认为“没有什么理论是不能被挑战、不能问一个为什么的”。其严谨、科学、客观以及实验性的思维方式,其作品同时具有学术视野与理论深度,尤为可贵。
个人背景: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
刘长乐
刘长乐准确的身份应该是个商人,当然更多人知道刘长乐还是因为凤凰,也因为凤凰在全球华人世界的影响力,他被尊为“佛商”,当选为“中国企业领袖”,被称为传媒界的“智者”和“大亨”,是香港人传说中的“神秘的大佛”。
2008年11月,刘长乐,因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华文媒体登上世界舞台,获国际艾美理事会奖,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女士亲自为其颁奖。同时他还将担任国际艾美奖电视节2009及2010 年度主席。2008年初,刘长乐又推出了《包容的智慧》一书。在书中,刘长乐与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就社会现状、人生态度、企业管理等话题进行交流,古老的东方哲学与现代的都市人生呈现出完美的交融。[NextPage]
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并懂得在经营中灵活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刘长乐的带领下,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凤凰卫视已经成为华语媒体中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品牌。
个人背景: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北京广播学院的客座教授,亦是香港亚洲电视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前半生工、农、兵、学、商均有涉及。1996年创办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在中国本土及海外有多项投资。
张五常
张五常自号“无常”,自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教人。而在行文和为人当中,其特立独行的表现与颇负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亦为人所注目,亦倍受争议。
张五常可说是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他针对中国的经济分析成功的地方在于:大量地西方经济理论灵活运用于拆解中国经济谜局,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他不断地瓦解国人原有的认识谬误,建立起理性的经济学常识,回归国际经济秩序。
他的最新教义,是让中国应尽快解除货币及金融管制,实现金融彻底自由化,以便使国际资金大鳄可以自由地出入中国金融市场。他对《劳动合同法》的攻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经济问题的软肋,也帮助国人重新认识现时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市场本质与原理。
张先生是公认的产权理论大师。对财产权影响经济行为的重要性的信念,使他几乎是排除一切地集中研究交易费用的各个方面。他目前正在撰写集数十年学术研究精华的著作《经济解释》。
个人背景:
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几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佃农理论》、《交易费用的范式》等,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使他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91年曾作为唯一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被邀请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
江艺平
江艺平不喜欢张扬。但在她负责《南方周末》期间,却极度地张扬着关爱和平等,张扬着正义和尊严,挖掘着一个民族的良知。
1995-2000年,江艺平以她清晰的新闻理想,开创了一个读报时代。她始终低调而踏实地在新闻第一线上耕耘,承担道义与责任,挖掘着一个民族的良知,并写下“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这样震撼人心的句子。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系在国内鹊起的声望和传媒界首屈一指的地位,对南方报系的打压也随之而来。江艺平在南方报业集团里已经历三次的被粗暴调离。08年底,南方报业面临着创刊以来规模最大调整,这让无数编辑记者重新追溯《南方周末》一纸风行的年代,江艺平以其平凡中见真诚的魅力和忍辱负重的人格赢得知识阶层的尊重,也成为业界话题。她的影响力是持久散发的美,是南方报系及同业媒体人、记者、编辑群体当中的不被磨灭的支柱,“从她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作为报人纯粹的精神的力量”。[NextPage]
个人背景: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编辑。中山大学毕业,曾任南方周末主编和兼任南方都市报总编,带领《南方周末》经历闪亮的“江艺平时代”。
杨恒均
2008年是杨恒均作为一名网络博客写手空前活跃的一年。他北上南下,频繁出入国门,参加不少重大事件的讨论,在论坛上和不同的人交往,博客频繁更新,文笔带点感性,又不乏严肃的思考。而在他写博客之前,他曾写过几部小说和诗歌散文,大名已为不少读者熟悉。
杨恒均的网络言说是最不功利性的。作为一名喜爱在网络上指点江山的知道分子,杨恒均乐衷于不断从新的角度重新感知世界,了解时代,并发现自己。他对这个时代体现出的一切明显特征充满了好奇心、新鲜感,文字中显得毫无倦意。他自嘲写博只是“玩玩”,其实在他的笔墨下充满掩盖不住的家国情怀,十分关注国内的民主建设,并坚持传播民主普世价值。每一篇博文都出自真实的感触,没有架子,没有术语和隐晦。他只说真话,不说空话。很多人只用脑子搞理论,但他主张用脚写文章——有什么东西不明白,走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除了真,另一个便是猛,擅用讽刺、好讲反话,是“一个充满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一个非常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个人背景:
网络作家,知道分子。曾任职北京外交部、海南省人民政府、香港中资公司。1997年到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从事国际战略问题研究,2000年后在华盛顿和悉尼从事国际问题研究。
(编辑: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