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志琴
离开台北以后,常常有种淡淡的留恋荦绕在心底,说它是城市风貌,不是,那厚重、敦实,灰黄色的城市建筑,似曾相识,远不能与今日的北京相比,像长安街那样宽广的数十里长街,在台北那是奢望,按小区建设的现代化程度也未必比北京先进。可它那种来自历史深处的气息,怎样也挥之不去。
台湾与大陆已分隔五十年,这五十年足以使少年变成老年,长期意识形态的分歧,也许连话语都有隔膜,可一踏上台北街头,那“信义大道”、“孔子大道”、“仁爱路”、“八德路”、“大忠楼”、“大孝馆”,扑面而来,别以为那是什么博物馆、纪念堂,就是普普通通的人行道、办公楼、学校,乍一看还有些不以为然,道德建设何必当成路牌,更何况这已是历史的概念,因此不免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台北的大街小巷。
要想在短短的时间作什么问题了解,也许不切实际,可街景也是人情风貌的窗口。漫步在人行道上,常常会看到每隔一程就有一座长椅供行人随意小憩,这再也普通不过的设置,给路人带来许多方便。老人要上公交车,不必担心跨不上门槛,低低的台阶,只用举足之劳就能安然就座。路程长的不用担心口渴,免费的饮水机和简易纸杯供你随时取用。残疾人似乎享有特殊的礼遇,凡是有高层的建筑几乎都有“残障人专用”的电梯,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等公益场所,都向残疾人和老幼免费开放,更不用说遍布各地的残疾人专用道了。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最先使我动心的不是陈列品,而是那些陈列文物的低矮橱窗。学历史的最关心的是文物,为什么丢下核桃,捡了芝麻? 不久前一名留学生对我说起,当他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时,看到小孩子很费劲地垫起脚尖才能看到橱窗中的文物,很感慨。他说博物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少年最有吸引力,这是对下一代进行历史教育最好的地方,在日本这类橱窗的设置都很低,充分考虑给孩子方便,为什么中国博物馆的设计就看不到孩子? 如今在台北却看到这一设施,又怎能不使我怦然心动哩! 在街头和寺庙常常看到穿灰色长袍的大娘们在转悠,这是为人消灾解难的“义工”,这种“义工”几乎遍布各种行业,一次大陆同来的朋友迷了路,是“义工”一直把她送到目的地。再看看街头排列有序的摩托车(台北很少有自行车) 居然没有看守人,当然还没有到不用锁的地步。从公共设施到人情风貌,处处给人方便,这些零碎散在的印象逐渐汇成一股爱意融融的街头小景。
这种感觉在一种“第六伦”的观念中得到了升华。这是台湾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词汇,骤一见这“第六伦”的提法,真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古以来只有“五伦”,这就是孟子所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五种关系是封建社会基本的人际关系,五伦就是这五种社会关系和相应的道德操守,在中国已传衍数千年之久,从无旁议,在五伦以外岂有他论?
经过一再咨询才弄明白,“第六伦”是指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关系,以及应持有的态度,这使我心中一亮。是呀!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不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也早已突破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五伦关系,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中,家庭的小型化,使得人之间血缘关系日渐缩小,社会交往却日渐扩大。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打破地区的界限,使山南海北的人,都有可能邂逅相遇,网友、电话友的出现,倾心交谈的可能从未谋面。公共交往的频繁,人们接触不相识人的机会愈来愈多,怎样对待那些非亲非故的人? 又怎样对待那些不期而遇又遭遇困难的人们,难道不应该有相应的道德规范吗? 一种伦理的魅力,并不在于初创时怎样完备,重要的是有示范效应,台北的马英九带头组织二千名政府官员,浩浩荡荡去献血,与此相应的是各位大牌影视明星和球星争相加入献血队伍,至今,以献血、献骨髓为荣已成为台湾的社会风气,有的还无偿地捐给大陆。想到这里不免为“第六伦”暗暗喝彩,中国以伦理立国数千年,助人为乐古已有之,但从没有上升到与五伦并立的高度,难得有彼岸的同胞率先提出了这一观念并作出示范,在人际之间再树新风,这何尝不是华夏子孙的大业![NextPage]
据说这一提法,起初只是缘于弥补商品社会带来人与人关系的疏离,可是它一经提出,就有强大的生命力。要在现代社会中改善人与人的关系,关键是提高现代人的素质和伦理修养,台湾为此投下不少于四十亿台币的基金,进行人的整合教育。从小学开始讲授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需求和文学常识,分别由生物学、社会学、哲学和文学家任教。使受教者自幼就能感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是满足感官的享受,更需要有一定的精神境界。对物质欲望的需求人人都有,只有懂得精神价值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整合的人。这大致就是这一教育的基本内容。
这一教育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打开广阔的天地,据台湾辅仁大学教务长黎建球教授介绍,辅仁大学哲学系共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千多名。在台湾这样一个弹丸之地,一所大学的哲学系竟然拥有这样庞大的学生队伍,这在大陆是难以想象的。为什么? 因为人的整合教育需要大量的人文学者到教学的第一线,这也势必要推动人文学科的大发展。
即将到来的21世纪给人们带来新的振奋和困惑,无所不在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切都商品化的倾向,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也可能肇成人际关系的淡漠和精神生活的残缺,这是人类文明进化中的悖论。怎样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重新调整人际关系,使重视伦理的中华文化传统再现辉煌,第六伦提出了新思路。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