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是李克强总理“履新”后第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
这份报告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酝酿及反复修改,注定是一个很有分量,但是看点并不多的报告。虽然方方面面对今年的北京“两会”有很多猜测和解读,人民似乎把自己的各种愿望和期盼都“强加”给“两会”,最近几日,各大媒体的解读和渲染,也似乎让读者对今年两会寄予很高期望。
其实,李总理的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分量很重,看点却只有一个看点:如何运筹布局政府改革,并且从哪个方面有效打开深层改革的缺口,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落实到位。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判定呢?原因有二:一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的方向、方针、目标、重点及主导思想和战略举措,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敲定了,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如何在2014年有效落实;二是李克强总理经过一年多非常艰辛的努力实践,已经对现阶段的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困难,有了更深入的感受和体悟,需要调整策略、选准目标,全力攻克。因此,对今年“两会”,最最重要的看点是: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底会出台哪些具体的深化改革的实质性内容和举措。
综合来看,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沉甸甸的,其分量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破解经济低迷格局的政策和策略。其实确定经济增长目标到底是多少,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宏观经济若持续低迷,就无法为其他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虽然有总理报告确定的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仍然是7.5%,但这个数据已无关紧要,如何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才是关键。然而,要实现“稳中求进”,却面临这样一个难题:一方面要治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明显,其他日用品行业虽然产能过剩不严重,但是处于通过出口拉动和国内消费拉动下的微利状态。河北省政府曾表示2014年将压减1500万吨粗钢、1000万吨水泥、1500万吨煤、18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但是压缩产能后,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又是新问题。因此,做强服务业、特别是公共服务业,做大第三产业及科技创新企业,仍是主调。除此之外,加大军费预算,既可以提高对外安全威慑效应,又能拉动内需。
二是国企改革如何破冰,并推动国资民资融合。很显然,国有企业垄断及低效,是现阶段宏观经济陷入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形态”,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但是从理论到实践,尚缺乏有效的“实现方式”。现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的思路是: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到“以管资本为主”,但是目前最缺乏的是市场化的国有资产定价及交易机制。如果市场化要素缺失,再好的想法也难以实施。有消息称,两会后中央可能召开国资国企改革的专项会议,将围绕着“创新资本监督与管理机制”、“推进股份多元化”、“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完善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强行推进国企改革。但愿这方面的改革能有突破性进展。从总理报告看,中央将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同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将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方面,“公有与非公要”财产地位将“平起平坐”——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三是强化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持续恶化的雾霾已经使生存环境问题上升为重大“安全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雾霾现在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政府决不能回避。”习近平2月25号顶着雾霾天在北京视察也是一个重要信号。预计政府工作报告将进一步强调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管理。
四是强化财税预算功能,并防范地方债风险。税制改革的背后是合理划分中央事权问题,进而才可以破解地方债危机问题。因此简政放权、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及职责、破解地方债困局,与税制改革密切相关。而税制改革的重点有三:一要改革分税制,二要强化透明预算及支出约束,三要破解地方土地财政难题。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防控债务风险”单列强调,并提出解决债务问题需要两条腿走路,不仅随时准备做好短期的应对措施,更要加快推进长期的制度建设。既要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还要明确各省区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责任,建立债务终身追责制度和长效风险防控机制。相比政府报告会对这些问题作出清晰的表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的举措是加大中央财政预算赤字规模,变相减压地方财政压力;同时逐渐放开地方政府独立发债权。
五是稳健推动城镇化实质性进展。按照中央规制、地方主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行试点、稳妥跟进的原则推进。政府有关部门级民间机构,已经做了大量研究探讨。在这方面不作为不行、乱作为更不行,只能稳健推进。此次报告中,已经提出了未来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城镇化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六是完善市场化要素,创新市场化机制,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在金融资本领域、扶持中小企业、推动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力,把任务实实在在落实到各级政府的施政日程上。而金融改革的前提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体制改革的重点依然是进一步简政放权,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审批,要索回并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放开并保护市场看不见的手。总体看深化改革将从打开3个突破口: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