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罗家德: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2013-08-21 16:05:2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罗家德

   

  这文章算是写在毕业季后的感慨,也因此可以是对毕业生的寄语。但在“史上就业最困难的毕业季”里,这呢喃倒是有点不合时宜,毕竟还有好多同学从毕业前的几个月到毕业后的今天,还没找到工作,不要他们心慌,似乎有点像是在说风凉话。

  但是,教书几年下来,却觉得今天的学生中,很大比例的人没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

  我的学生中不乏人出国前就陷在恐荒状态,而出国的理由中看不到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只是要和别人拚比芝加哥、MIT、哈佛、史坦佛,更不乏人就业前也陷在恐慌中,因为朋友进了德勤,我就要去麦肯锡,而且总有学长告诉他们一堆「密诀」如何找到外商企管顾问的工作,别人是如何进的了麦肯锡。最糟糕的经验是,学生找教职,却没用心在研究上,每天紧张兮兮的,为了安他的心,老师带着写论文、赶发表,出钱让他到处参加学术会议认识人,谋个脸熟,好不容易终于有了好消息,才讶异地发觉,学生还是不能安心,因为他又有了更好学校当求职目标,又去慌忙了。这时我才警觉到虽然不是全部,却有不小比例的学生来学校混学历、混资历、混论文、混长长的履历表,没搞清楚自己的志趣,没学到实力,却恐慌地混过这关又混下一关,不但要混的过关,还要混得比别人好。

  我们的孩子们不再仰望星空,却只看脚前,还要盯着别人的脚,时时刻刻就怕别人比我快了一步。

  时下,人们对成功的崇拜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成功甚至成了一门学问,关于成功的着述汗牛充栋。在任何一个演讲主题为成功的场合,都人头窜动,群情热烈,很不幸地,传授的往往是短线致富,快速成名,公关忽悠的一套技术,而不是沈潜积累、厚积薄发的持续成功之道。求短线,求速成,问术不求道造就了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求实力但求虚名,不经营信任关系,却热衷搞关系、玩公关。

  媒体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媒体也不惜忽悠读者、抄短线制造吸引眼球的亮点,所以制造了很多成功传奇,比如中国首富黄光裕、打工皇帝唐骏。当他们的声名如日中天时,媒体不失时机地送上赞歌和贺辞,给他们成功的外表上更增添了一层光环。媒体在努力地挖掘和放大,失去了应该有的中立的立场,电影、小说也都在鼓吹短线成功,塑造“高富帅”崇拜,它们可以忽略瑕疵,众口一词地将完美、无与伦比这样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评价加诸一个人身上,诉说着不真实的故事,使得我们的孩子更加追求短、拚、快的成功,而不能务实与务本。

  追求成功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不假思索、盲目跟风地希望步成功者的后尘,就变得危险。其实成功只是个人自我追寻而能自我实现的喜悦,但我们却将其丰富的内涵进行窄化、物质化、名利化,什么是成功呢?许多人不约而同地以为尽可能快的速度获得名利就是成功,身份显赫的人、出人头地的人就是成功人士。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每个人都活的如此恐荒?救救我们的孩子吧,我们有太多的孩子都活在这种生存状态中,只是清华、北大的孩子特别突出吧了,因为他们被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幸运的,二十岁时候是最领先者,所以他们想在三十岁时还是胜利者,四十岁时还是胜利者…。这个过程其实九成九的人都败下阵来,有人不能面对现实,精神错乱,有人怨天尤人,有人郁郁寡欢,有人一蹶不振,少数一路过关斩将成功的人,终于登上巅峰,却拔剑四顾心茫茫,不晓得还有什么好拚比的,而人生才过到四十多,往后一看还有四十年好活,作什么?辛辛苦苦竞争了半辈子,收获的却是中年危机。

  五十岁了,再回头一看,那个支边不见踪迹的同学成了政治领袖,那个默默啃书的同学成了名牌学者,那个满脑不切实际的成了一代大师,那些追着自己感觉走的成了各业名家,那些由着自己兴趣作事的成了社会导师。一路上「拚比」不上的人反而后来居上了,而且越活越有劲。太多的孩子们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活在与人的比拚中,最后还是落后了,而且再也追不上了。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活的这么累?为什么不能享受人生每一阶段的风景,看看周围的花草,望望无垠的星空,才能看到自己的本心。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们总是只看着脚前,还要看着别人的脚前,天天恐慌着别人的脚步快了一步,结果呢?在众人的脚步中,完全失去了方向。

  所以我总是会和自己认识的学生说“在漫长的人生中,很多今天的想望,为之死为之活的奋斗目标,回头一看会不禁哈哈大笑,大笑自己曾经的愚蠢、曾经的我执太深。很多今天的奋斗得到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却是上帝赐予的拼图,东一块西一块的,不太明白,但到了四、五十岁时,才发觉这些拼图拼出了自己美丽的人生”。

  (编辑:陈家坪)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