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卫生部门将加强急诊科建设与管理,增加床位数量,完善设备设施,提高医疗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
病人罹患急病,本已十分不幸,到了医院还要被重复推诿,无疑就是雪上加霜了。然而,这样的悲剧却真真实实地发生,而且还绝非个案,在此情况下,提出加强急诊建设,提高急诊的医疗水平,的确是当今医疗建设中的一个“急诊”。
此前我曾撰文写道,应加强急救车的力量配置,让急救车成为一个移动的医院。达成这个目标,提高急救车的硬件配置是一方面,同时,配备更多高水平急诊医生随车出诊,同样十分关键,毕竟,医生是医疗质量的核心,没有质量过硬的医生,就不会有质量过硬的医疗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令人遗憾的却是,在我国急救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的背后,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恰恰是高水平急诊医生的匮乏。医生们不愿意从事急救的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有二:
其一,急诊面临的病人非常杂乱。几乎涵盖医疗中的各个主要专业,致使医生不容易形成专业特长,这对于医生个人事业成长很不利,“上进心”强的医生经常不屑于从事急诊工作。
其二,急诊工作非常辛苦。医生本身就是一个苦差事,急诊医生在医生中尤其辛苦,作为医生的“前哨战”,随时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情况,随时可能要开始一轮既费脑力又费体力的急救工作。那些急救车上的急诊医生,他们不仅如同出租车司机一样,每天马不停蹄地辛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同时还随时可能遭受患者及其家属的非难,这无疑更加大了他们的工作压力。
因此,当今天我们的急诊力量如此薄弱的时候,我们固然应增加床位数量,采购更先进的急救车,但再先进的设施与设备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相匹配,恐怕会事倍功半,因此,仔细体味一下急诊医生的难处,改革管理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更多高水平医生愿意从事急诊,如此,才能把急救车建成流动的“急救室”,大大提高急救水平。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