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同时公布了各自的2013年自主招生考试方案。与去年相比,考试科目大幅减少和三大联考安排在同一天是最大的变化,三大联考的基础考试科目都变为两门,文科为语文和数学,理科为数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安排在2013年3月2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联考科目将减少的消息就在坊间流传。据称这是贯彻教育部要求联考减负的精神,考试时间安排在同一天则是为了“规范”。在笔者看来,教育部门的初衷是好的,可是,这一调整却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将三大联考放在同一天,并不利于联考的“规范”,而是联考的倒退,因为这限制了考生的选择权。
其次,在自主招生马上就要开始时才公布科目调整的方案,这显得有些随意。在发达国家,教育政策作为重要的民生政策,一旦制订,将实行很长时间,不会轻易更改。为此,在制订政策时需要经过反复论证;在公布政策时,会设计一段时间(比如3到5年的适应期)给公众做准备。可是,我国的考试政策却几乎一年一个样。出现这种情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制订由政府部门说了算,没有将民意纳入决策的程序;二是由于政策在制订时没有充分听取意见,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在推行不久之后就出问题,只有一改再改。
这种调整,不但会造成公众的政策焦虑,还直接影响考试公平。科目的增减,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利益。拿此次调整来说,理科只考数学和物理,这对于化学学科见长的学生来说,就很不公平。这也为这一政策的执行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今年减轻科目的效果不理想,引起太强的质疑,教育部门是否会在明年要求增加科目呢?若科目增增减减,不是折腾考生和家长吗?
我国的自主招生联考,对于改变各校各自举行笔试的局面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在推进联考过程中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采取类似高考的学科考。对于联考采取学科考的方式,笔者一直反对,建议应该借鉴美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推出国内的学业水平测试,考生考3到4个小时即可,不必一门门学科考下来。现在教育部要求联考的每个高校只考两门,貌似减轻学生负担,但还是学科考的思路。而众所周知,当考试成绩决定学生是否能入围面试时,哪怕只有一门考试,学生的负担也不可能减轻。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减轻学生负担,不应该只是在科目上加加减减,而应彻底改革考试形式。
二是考生参加联考,申请高校并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还需要参加统一高考,填报高考志愿,进行集中录取。这种制度安排,意味着考生既要准备自主招生,又要准备高考;参加自主招生,也只能获得一校的录取通知书,选择权并没有增加;学校评价学生的依据还只是分数,而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这直接导致自主招生功能变异,沦为各校“抢生源”的手段,联考也成为高校集团“圈地抢生源”的工具。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去年“北约”和“华约”的考试放在一天,逼迫学生做“二选一”,今年则是三大联考“大撞车”,学生只有“三选一”。要说负担,这是自主招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最大精神负担。
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就必须打破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的嫁接,让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尤其是应允许一名学生可以在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再做选择。
如能按这样的原则推进自主招生,首先,在被学生选择的压力下,学校的招生理念必须改变,校方将会想办法如何服务考生。其次,学校会真正重视人才培养。目前我国高校虽然实行了自主招生,可自主招生并没有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原因就在于学校没有真正感受到被选择的压力。
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眼下,应该探索自主招生联考的新形式,推出类似SAT的学术水平测试,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允许学生在参加这一测试后可申请多所学校。从长远看,必须打破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的嫁接,允许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或者把统一高考成绩变为评价成绩,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自主招生。如此一来,我国将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学生的负担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减轻。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