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认错的稀缺,所以一张本就应该出现的认错字条成为了众人推崇的“正能量”。
骑车不小心撞到别人的车,车主不在,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面对?近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17岁的学生徐砺寒在放学路上无意撞坏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车主不在,他没有溜走,而是选择在原地等待车主,因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纸条”欲赔偿。这件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该学生也因此被网友称为“诚信中学生”。
不小心碰到“无人值守”的车,看起来起码有很多种选择:譬如溜之大吉,譬如指责车主停车失误,譬如等会儿看看后果。徐砺寒选择了最“笨”的一种方式,等不到车主,还留下了一张“联系纸条”。这是“风险”很大的一种选择,不仅可能遭遇车主的愤怒,掏钱埋单的家长也可能会心有怨气。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了当事人作出这样的选择?
中学生徐砺寒的回答很简单:“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负责。”他认为,这件事本来就是应该做的。犯错了,认错并请求谅解,这是最基本的公序良俗。甚至我们都会拿“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老话诲人不倦,但为何中学生徐砺寒认为理所应当做的一件事情却被推崇?以至于车主都极度震惊地说出:“下一代若都如此,社会还有希望!”
车主的震惊道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境况。在认错稀缺的时候,“理所应当”自然就成了“出类拔萃”。一些名人学历造假了,有了半丝歉意吗?“史上最牛造假”的教授被戳穿伪造学历身份,有过致歉表示吗?郭敬明抄袭事件尘埃落定,毫无悔意仍是翻不过的一页……到最后,好像大家已经对这样的事情毫无办法,只能以阿Q式的“恕道”自我安慰。
至于权力的认错道歉,尽管形式上多姿多彩,但很多时候仍显得诚意寥寥。前几日有消息说,珠海正探索“建立政府失信行为致歉制度”,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对其重大失信行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致歉——此举弥足珍贵,而潜台词令人唏嘘。
“诚信中学生”的纸条是生动的一门课,他提醒我们,承担责任,学会道歉,得到原谅,应成为每个人习以为常的道德标准。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