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无人管,买菜自己拿,从来无赖账,而且这一现象至今已经持续了七八十年。在广西南宁市横县百合镇罗凤村,村口的一棵水榕树下,十个菜篮,里面用稻草扎好的青菜摆放整齐,篮子上方系着装钱用的小竹笼或塑料袋及纸片,纸片上写着“一把1元”或“一把2元”,摊前摊后不见摊主身影。
这类“无人菜市”在全国数量不多。从网上所显示的报道来看,除了罗凤村有“无人菜市”,还有上林县西燕镇覃浪村上圩庄、龙州县上降乡纯仁村、广西长途电信传输局职工宿舍区等地。其实,“无人菜市”多存在于乡村、小区等范围较小且组成结构较单一的地方。而若在城市内做此类事情,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无人菜市”实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的限制。
据罗凤村居民讲述,“村风民风一直很好,多数都是前辈的良好风范感染晚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而且,现在的很多乡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小孩留守,且“无人菜市”里买菜的多是年数较大的村民。老人对土地是有着很深的眷恋的,不像年轻人般轻易搬迁;并且老人受时代的影响,对于道德风尚方面亦很是执着,这给“无人菜市”的存在无形中添了一份保障。
这不禁让人想到费孝通先生的所说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维持礼的这种规范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乡村用“礼”来维持秩序,一代一代传下的经验教训以及道德风尚,在当地间根深蒂固,这是一种乡村文化。因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克己”作为“礼”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说的民风淳朴,也是和乡土间传承的道德规矩有关。至于现代城市里,我们无法维持这“诚信”,是缺了良心,乃是现代社会的道德普及和教育出了问题。
再者,一个村里,由于地域小和血缘的关系,大家一般都是互相熟悉、互相了解、相互照顾,其实乡村是个熟人社会。城市里则不然,由于地域的广阔、社会结构和经济组成的复杂性,乡村式的熟人社会是不存在的,大家处于陌生人模式,不容易做到“克己”。
城市不是熟人社会,但“无人菜市”所折射的诚信,所体现的道德,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承担的“育人”责任,不要让道德丢了,不要让道德走向崩坏的边缘。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