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拿什么来消解编制情结

2012-10-25 09:32:4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黄果

   

  近日,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环卫工,尽管此次计划招聘的457名环卫系统员工全部为工勤技能岗位,却吸引了11539人报名,最终报名成功的7186人中,近半为本科学历,并且还有29名硕士。专家称如此用人实属浪费人才,然而也不得不承认事业编的“铁饭碗”属性。网友则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冷嘲热讽,称这些大学生“除了事业编,就不能有点追求吗?”

  看到这则新闻,不禁又让我回忆起自己在硕士研究生生活期间的一幕幕。硕士三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潜心读书向学的人之少,与众人对公考、事业单位招考的趋之若鹜,形成一幅对比强烈的图景。在此种情状下,似乎在就读研究生期间不去体验一回公考,你就OUT了。一段有意思的记忆是,本人室友本是一个关注时事的“愤青”,尤其对城管暴力执法现象看不过去,不料,在某地城管事业编招聘中一举夺魁,从此对城管话题再也闭口不谈,众人笑称其“被收编”。对于众多向往于“体制内”的硕士来说,“金饭碗”的公务员身份是首选,次优选择则又是事业编制的“铁饭碗”,如高校、中学等。即使再不济,城管、掏粪工、环卫工也行。因此,城管,尽管名声不佳;环卫工,尽管钱少活多还挺累,硕士们也并非不清楚不明白,但为何还有如此诱惑力?一切都是因“编制情结”使然。

  在这股浓厚的“编制情结”驱使下,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了本科毕业后暂时性逃避就业压力,通往体制内的一个跳板,浮躁气氛弥漫于高校之中,用心求学者反而成了异类。社会上,本是作为精英教育培养的硕士却争当城管、掏粪工与环卫工,这当然是对高学历人才的巨大浪费,更是助长了社会“读书无用论”的畸形风气。确实有必要反思,“编制情结”是如何产生的?

  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基于投入与产出之间效益分析的考量,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更趋向于找一份稳定而有保障的“编制内”的工作,成了这个群体保守却又不失理性的共识性选择,即便与比自己小上几岁,学历也更逊色的本科生竞争也不在乎。此次哈尔滨事业编制环卫工招聘,不光有29名硕士应聘,还有近3000名本科生也来参与竞争。

  编制情结,本质上缘于害怕竞争,渴望寻求一个一劳永逸、无后顾之忧的人生的避风港的心理,在价值追求方面,什么理想、追求,都让位于更务实的制度庇佑下的安全和有保障。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著《健全的社会》一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自由的人必不安全,思索的人必有疑虑。正是在编制情结这种心理主导下,许多人甘愿主动放弃选择的自由,放弃思考的忧虑之苦,逐渐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销蚀健全的人格。而当求稳、保守成为一个社会未来精英群体的集体心态时,只会使这个社会失去创新与进步的动力,老态龙钟,没有活力。

  29位硕士研究生不妨问问自己的内心:应聘事业编制,究竟是出于体验基层工作,热爱环卫事业的理想,还是纯粹是根深蒂固,追随旁人的“编制情结”在作祟?而我们的社会,政府部门也应反思,能否为我们的未来的精英提供多元化,公平的人生选择,以及不那么让人焦虑不安地盯着社会保障?唯有两者合力才能消解“编制情结”的土壤,我们的社会逐步走向健全才有可能。

  (实习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