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内涝”频现,究竟谁惹的祸?

2010-06-22 12:03:02来源:人民网    作者:

   

作者:王兰

6月17日,一名男子背着孩子和妻子艰难走在桂林市积水的街道上。

  进入5月以来,罕见暴雨侵袭中国南方,6月南方大部又出现强降雨过程。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金山”,地铁隧道进水;梧州有市民在街上靠游泳逃生;防城港市更有在大街上抓到活鱼的新奇事。

  为什么这几年城市“内涝”频现?从概念上说,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显而易见,排水能力与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要排水能力差,就容易发生内涝。诚然,许多出现严重内涝的城市遭遇的暴雨是几十年一遇,加上许多不可预测的气象因素,因此有人认为,内涝是“雨岛效应”惹的祸。可是,下雨是最自然、最无法阻挡的事情。雨在哪里都下,为什么国外许多城市不会出现诸如积水阻断市区道路、交通的现象呢?可见,城市“雨岛效应”助推城市出现“内涝”,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并非主因。利用排除法,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的主因——排水能力差就浮出了水面。反思总结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排水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排水标准设计“先天不足”,不适应现代城市需要。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要高,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标准,日本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标准。而数度陷入“泽国”的广州市,一般地区“一年至二年一遇”标准,有些城市在实施上还有可能打折扣。另外,日本大阪和东京修建地下河,德国汉堡等城市在地下建蓄水库,洪水期既保证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

  城市地面“硬化率高”,妨碍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积。我们的城市建设,一方面过度开发,留有的自然空地少;另一方面,地面硬化率高,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是混凝土、沥青、瓷砖硬化的地面,有些城市地面硬化率达9o%以上。一些西方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联合研究城市内实施雨洪调蓄设施的建设,力求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比如,日本规定,在城市中每开发一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同时在城市中广泛利用公共场所,甚至屋顶、住宅院落、地下室、地下隧洞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调蓄雨洪,减免城市内涝灾害。
 
  暴雨“后天应急"机制跟不上,失去了亡羊补牢的机会。以广州为例,5月14日的暴雨,市区受浸点由5月7日暴雨的118处仅仅减少了19处,作为一个特大型现代化城市,用专家的话说,“不足以说明未雨绸缪的效果,反而更加暴露了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中的软肋”。倘若市政给排水及交通部门的应急反应更快捷、应对举措更扎实果断有力一点,暴雨对市民生活和日常生产造成的不便和损失可进一步减小。

  上述排水能力差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政府城市建设理念的差距和管理的落后,也不能排除“只管地上,不管地下”的“面子政绩观”的影响。最近多个城市出现的严重内涝,给我国的其他城市敲响了警钟。在当前淮河及其以南地区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北方地区也即将进入主汛期,中国全面进入汛期的时候,全国防汛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和紧要关头,各个城市的管理者更应该引以为戒,反思今后城市建设,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借鉴先进经验,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规避城市“成长的烦恼”,减少“威尼斯”频现城市的“景象”。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