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木村伊兵卫图绘的所谓王道乐土

2014-05-26 11:20:24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顾铮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在经历(打赢)了日清战争与日俄战争这两场帝国主义战争之后,终于跻身西方列强之列。受到西方刮目相看的日本,随着其经济及武力的强盛,其版图扩张之心蠢蠢欲动,开始走上武力扩张的道路。放眼本国四周的茫茫大海,岛国日本把眼光投向其西边的亚洲大陆并且有意在此扩张势力,甚至想要仿效当时其他西方殖民主义者建成一个东方殖民帝国。这个大帝国梦想应是缺少战略纵深空间的日本的终极梦想。在它得手中国台湾、吞并朝鲜之后,进而觊觎中国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开阔的战略空间,图谋将其纳入帝国版图的计划,成为了日本处心积虑想要早日实现的“国策”要务。

  进入20世纪,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策划了柳条湖事件。以柳条湖事件为起点,日本关东军展开占领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动,于是在日本则有了“满洲事变”之说。1932年3月,日本又在中国东北扶植起傀儡国家伪“满洲国”,通过这个傀儡政权对于中国东北实施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随着伪“满洲国”的成立以及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逐渐扩大与深入,有相当一批日本人出于各种目的来到中国从事摄影活动。在他们当中,既有以其他职业身份到伪“满洲国”工作,但在谋生的同时仍然以摄影爱好者身份从事摄影创作的人,也有作为各类新闻媒体的记者被派遣到中国战场与各地进行摄影报道的人。此外,还有在来中国观光的同时也进行拍摄的摄影爱好者。而受宣传伪“满洲国”的任务驱使,来到中国各地拍摄用于“国策宣传”照片的专业摄影家,则可能与以上三类人都有不同。因为他们是担负“宣传”任务的摄影家,因此其工作性质与报道摄影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这些担负“宣传”任务的日本人,在中国通过他们的照相机取景器看到了什么?他们通过他们的摄影想要“创造”出什么样的异国现实?他们的照片反映出了什么样的中国观?他们如何以摄影为“国策宣传”服务?这一系列问题或许可以从他们现今留下的某些视觉文本窥知一二。

  在这些视觉本文中,被称为日本现代摄影巨匠的木村伊兵卫(1901-1974)留存后世的摄影集《王道乐土》可能颇具文本价值。本书编辑(当时日语用语是“编装”,有编辑装帧之意)是后来被誉为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大师的原弘,于1943年由ARS出版社在东京出版发行,印数1500部,硬面精装,纸盒封套。

  木村是于1940年5月到6月间,应“满铁”总局之邀,对当时的伪“满洲国”进行了为期40天的访问。日俄战争后,日本接受了原来由沙皇俄国修建的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段,将其改称为南满铁路。1906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东京成立并于1907年把会社总部迁至大连。该会社简称“满铁”(Mantetsu)。从开始只在中国东北经营铁路业务到逐渐扩大其经营范围至几乎国民经济所有领域,“满铁”成为了以公司名义实行殖民地侵略的“国策会社”。被称为“日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是由日本政府直接管理的推行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庞大机构,也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各种政治与经济利益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实,早在1936年,木村就曾经应“满铁”之邀,与摄影家中山岩太一起访问过伪“满洲国”。中日战争全面展开后,他于1937年还来到上海与南京,跟随日军行动,展开摄影活动。而在出版本书《王道乐土》之前,其实木村已经在战时日本的对外视觉宣传中出力颇多。日本因为侵略中国而在国际社会中陷入孤立境况,图像宣传于是成为了当时的日本打开困局的努力之一。木村本人就在东京举办过《展现日本摄影展》(1937年)和《南京——上海报道摄影展》(1938年)等个展,也出版了《透过莱卡所见到的日本》(1938年)与《日本的姑娘》(1939年)等摄影集。而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宣传性质的画报(《前线》、《日本旅行》及《摄影周报》等),都有他提供的大量照片。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渡满”于他应该也属顺理成章之行。

  不过木村的1940年的伪“满洲国”之行,如同本书中他所写前言所披露的,其目的似乎更为明确,那就是以摄影来宣传伪“满洲国”的“王道政治”之下人民“安居乐业”的情况。木村在前言中说,他深信自己的这些照片是伪“满洲国”为达成“大东亚战争进行的光辉使命”与日本携手的业绩的记录。在此有必要对于伪“满洲国”的“王道政治”作一简单说明。傀儡国家伪“满洲国”为了给其自身的政治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政治上提出了要优越于“腐败的”中华民国的“治国”理念“王道政治”说。这是在前清遗老郑孝胥等人的努力下,从孔孟之道里找来的治“国”理念。这些人希望能够以此来对抗他们所指斥的西方的以实力为后盾的“霸道”政治。而这个“王道”之说,也利用了孙中山1924年在神户发表的“大亚洲主义”演说,企图以此笼络人心。孙中山当时在发言中指出,科学与武力的欧洲文化是“霸道文化”,而亚洲文化是以仁义道德为核心,因此是比“霸道文化”好的“王道文化”。殊不知,伪“满洲国”本身也是一种“霸道”政治的产物,却要奉堂堂“王道”为统治圭臬,这实在过于滑稽,也很不堪。

  本书按地名共分成十三个单元,分别是承德(清朝皇帝避暑胜地)、千山(位于鞍山附近,是道教圣地)、葛根庙(曾是中国东北最大的喇嘛庙所在地,尽毁于“文化大革命”)、抚顺(日本在此开发大型露天煤矿)、鞍山(有当时日本人经营的大型钢铁厂)、横道河子(因中东铁路而发展起来的俄罗斯风情小镇)、罗马诺夫卡(离横道河子四公里远的白俄人部落)、哈尔滨(有“远东的巴黎”之称的国际化都市)、吉林、牡丹江、镜泊湖、奉天(今沈阳,此单元插入四版介绍皮影戏的画面,皮影戏日语译作“影绘芝居”)以及新京(伪“满洲国”首都,今长春)。这些遍布于伪“满洲国”的各个地点,既有历史文化景点,也有工业重镇,既有俄罗斯人聚居部落,也有日本人开拓团定居点,既有国际化都市,也有自然景区,所有这些拍摄地点,看似摄影家信手拈来,其实暗藏了用以构成“五族共和”景象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足以阐释伪“满洲国”的前世今生的形态复杂的话语构造。这个对于表面上不是殖民地,但实质上是殖民地兼傀儡国家的领土空间的全面呈现,本质上就是一个来自帝国与疑似殖民宗主国的摄影家对于帝国“新土地”的摄影凝视、巡视与征收。而有能力实施对于特定地方的全面巡视,既展现了对于版图的掌握,同时也在视觉上宣示了征服的成功。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