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琴
造假背后有名利、地位和美女
真与假的距离往往就是一线之间。
越来越多的摄影造假丑闻让公众原本就脆弱的信心雪上加霜:2006年,拼贴而成的获奖作品“改革第一爆”成了当年摄影造假的第一爆;2008年,周正龙言辞切切的说他亲眼目睹过华南虎;今年,中国摄影金像更活脱脱像在上演一出新闹剧。
1月6日,许林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金像奖也有假吗?》的文章,提到有人向他举报,第八届金像奖获得者桑玉柱的10幅获奖作品中,有4幅涉嫌拿别人的照片冒名顶替。从肉眼看来,这4张长白山风光照在取景构图甚至云彩形状上都与他人已经发表的图片“如出一辙。” 此后,当事人关机回避,摄影协会媒体屏蔽调查过程,事实真相“迷雾重重”。
其实,金像奖造假事件远不止“真与假”这么简单,它折射的是摄影界生态现状:盘子大、门槛低、游戏规则复杂不清。在评奖规则、公布流程,以及监督体制全都“暗房”操作的时候,艺术权威又怎么不会遭遇到了金钱、名利、人情的挑战?
“中国摄影评奖是到了该走出暗房的时候了。”许林说。
从技术上讲,是剽窃无疑
张琴:有人都说金像奖照片造假是由您一手来揭秘的,整个事情过程如何?
许林:我先纠正一下由我一手揭秘的这个事,不是这么回事。
我在我的博客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12月31日,非常有名望,非常资深的一个朋友来找我。这个朋友是谁呢?就是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贺延光。他来找我,说桑玉柱获得金像奖,这个金像奖掺假了。
我说怎么掺假了?他说掺假我并不惊讶,因为各界现在都有假。他就跟我说,桑玉柱有几幅参赛照片是别人的照片。哎哟,那怎么成,参加比赛得拿自己的摄影作品,拿别人的当然不行了。
贺延光说关于这个问题,郎琦老先生很气愤。郎琦就是原来吉林画报一个老摄影家。
郎琦说,金像奖公布以后,桑玉柱拿金像奖的作品到全国各地区巡展,大概是去年11月到了吉林,到展览会一看,吉林的摄影家都惊呆了,说这几幅作品不是桑玉柱拍的,是孟铁和温波拍的。
后来吉林省文联摄影家就联名给中国文联写了一封信,揭发了这个事情,结果却不了了之。后来郎琦老先生又自己署名给中国摄影家协会写信,也没有什么影响。
去年11月份,吉林开始揭露这个事情,吉林省摄影界有人写帖子发在网站上,发了几次,都被强行删除了。
然后郎琦老先生通过贺延光找到《北京晚报》,这已经是11月20日号了,《北京晚报》倒是倒挺感兴趣,但是过了一个多礼拜了,稿子还是没有发出来。
一直到12月31号,贺延光找到我,说你看能不能写一个博客。
他们考虑到我也退休了,做这个事情比较方便。我说可以啊,但是我没有看过照片,我得看过照片才能确定这这件事,我光听说也不行。后来我跟郎老(郎琦)说说,后来郎老也把电话给我了,我的电话他也给了郎老。那时候正好是31号。
贺延光就和我说,要不咱是不是先过了节?觉得过了节比较好,我们一块过了节再做的这个事。我们就让郎老好好过个年。
到了4号,我和郎老就通了电话,我先给他打。然后郎老一听说是我,马上激动地和我谈起来了,滔滔不绝,我们俩在电话里谈了很长时间。
后来,他们将照片通过邮件传了过来。我看了以后,放大对比,四张照片确实是一模一样,只有一张是剪裁了,我个人判断,从技术上没有任何疑义(是剽窃)。
我就想怎么披露好呢?我不能太主观。想来想去,才想到以疑问的方式。我的标题就是“金像奖也有假吗?”,我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网友来帮我分析,然后请专家来看一看,包括摄影家协会。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需要调查一下。
[NextPage]
得奖会让一个人地位飙升
张琴:得到金像奖,获奖者能得到哪些方面好处和利益?有没有奖金?
许林:这个奖太重了,号称是中国摄影界的奥斯卡。具体的奖金我不知道,眼下他得到了什么好处我都不清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得到金像奖,首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发的奖状,这是一个很大的荣耀,有了荣誉,这就有了名。
据网友披露,省里也会重奖,因为中国摄影家协会评选是作为个人成就的最高奖,是国家级奖,所以地方很重视。
奖金各地是不一样的,那看各地重视的程度。
张琴:大概有多少万?
许林:我在职时,一个中国新闻奖,也是国家级的,那个奖励三万、五万,十万、八万都有。
张琴:它和这个金像奖是一个级别的?
许林:对,一个级别的,国家级最高奖,也是最高奖,一个是新闻界的,一个摄影界的。
有人写帖子,说有的地区得了奖可能给几十万。这个还是次要的,临时性的,之后还有一系列收入,比如:用了以后的稿费,稿费是高稿酬;然后请他讲课,这里面有灰色收入;关键是他拿了奖以后,他的地位,是飙升的,不是一般提升的,地位飙升,名望飙升。
如果他是一个政府部门,他的职位,是要提职的,比如说你是副职可能就提到正职;比如说你是地区的,可能提到更大的区,可能提到省里的;比如说你是处局,可能一下提成副局。
中国是官本位的国家,得奖之后那马上就不一样了,地位马上就发生了变化。
然后就是职称,如果这个地方可以允许评职称的话,比如原来是一个中级职称,八才上升,一下子,甚至当年就可以提为副高职称;副高一下就可以晋升为正高职称。
张琴:背后有很多相关的东西?
许林:对,然后别人来求你,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名利驱动,有一个巨大的推动效果,这个驱动力太大了,诱惑力太大了。
所以,这个得了这个奖,我觉得我们不是一般的反对功利主义,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种功利主义,仿佛这个人就无所作为。但是我们反对处心积虑地专门为自己考虑,而不考虑他人的绝对的功利主义,我反对那种为追求功利而功利的功利主义,我们不是一般的反对追求功利。
正确的名望应该是“君子取之有道”,有一定的秩序,是有一定的道理,得来有道,取之有道,而不是无道,我们反对无道,反对没有道德地去追求功名。
我们反对绝对的为私人为弄的功利,特别是不择手段。
造假背后有名利、地位和美女
张琴:这种造假的现象是屡禁不绝的。为什么一直会这样? 比如之前华赛、何赛的造假事件,摄影界造假现象非常频繁,为什么会这样频繁的出现??
许林:这个事情我觉得要从几方面来分析。一个是从传播领域来看,不管是新闻传播还是电影传播,传播的规律是,只要有传播,就会有真的东西大量的传播作品,同时伴随着就会会有假的,真和假是不能分开的。所以我们不能企望一次打假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不可能。
接下来就是为什么不断地会有假。就是刚才我说的,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链,名利、地位、美女、金钱,这个巨大的名利驱动力推动着它必然走这样的路。
第三点就是,造假的成本太低了,尤其是摄影。造假成本太低了,很容易造的。可是我们打架的成本很高。在巨大的利益推动下,在名利场的这种作用下,必然会有一波的人变换另一种手法来搞假,这是一个规律。
[NextPage]
中国最疯狂的摄影造假是在大跃进时期
张琴:国外的摄影评奖,您所知道的,它会像中国大面积的造假吗?
许林:这个我不敢去说,但是国外的假是肯定有的,特别是摄影作品造假,绝对不是中国的发明,不是中国的专利。
二战期间,我们都记得美国有一片著名的照片叫《胜利之吻》,这张照片我是在1997年提出有假,为什么提出有假呢?有人质疑这是《时代杂志》让摄影师让一手安排的,部分护士穿的衣服、姿势,怎么摆,原来他们说是抓拍的,其实是摆拍……但是它这个事情确实是人为制造的,像美国这样摄影名作都有假。
这个时期我们中国也发生了一些造假的照片,比较假的是1956年发生过这种事情,解决造假。摆拍,然后故意制作的,中国最疯狂的造假就是在大跃进时期。
大跃进时摄影师把很多稻田你的稻堆在一块,说亩产10万斤、20万斤,让小孩站上去,跳着玩儿,坐上去,这不就假到家了嘛。
张琴:像您刚刚说的这些都是造假。作为一个摄影家,他要去参加中国摄影奖这样一个奖项评选,那他的照片要有怎样的基本要求?
许林:你的参赛照片你得达到一种资质吧,起码在摄影技术上应该是过关的。能看得出来技巧和技术上是不错的,是无可挑剔的,至少应该达到这样的要求。
必须得是真实的照片,然后你的照片必须是你自己拍的。这就牵扯到一个中国摄影家协会发起的金像奖,它有两类,一类是技术奖,一类是纪事类,它叫记录类。记录类的是绝对不允许PS的,绝对不允许一点假的。
但是艺术类的是允许PS的,允许你把组成合成,弄一些暗房技术,运用电脑搞PS,可以,现在增加了一些商业的内容,也可能还有商业广告的,这些都允许,但是必须得是你自己拍的。
你不能说我的照片,送奖去了,结果实际上并不是我拍的,而是你拍的。我把你的照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说收买、比如说我剽窃,比如说我和你商量好了,咱们俩人共同的分利,这都属于一种假行为,不是你自己的,是需要自己的作品,桑玉柱的问题就出在这儿。
摄影家协会的调查没有全程公开
张琴:他剽窃了。
许林:说剽窃这个定义,能不能定,我搞不清楚,但至少是他在送奖的过程中,在参评过程中是做了假。这个假是做假的,不是说他的照片是假的,照片是真的,但是不是他自己拍的。
至于怎么定性那是另外的事,有人说是剽窃,我觉得剽窃对于这种情形可能不太准。如果温波和孟铁一口咬定就是我们三个人共同拍的,那就是集体造假。
如果温波和孟铁站出来说我们俩个拍的,不是桑玉柱拍的,他们承认错误,说我们把底片卖给他或者是提供的底片不对,那就是剽窃。看事实的发展,看最后中国摄影家协会调查了以后,是怎么做这个结论,是怎么调查的。
中国摄影家协会愿不愿意把这个调查结果全盘托出地给大家一个交代,我所说的和盘而出包括他的调查过程,你能不能把它全透明的。
我认为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从国务院中央的要求我们工作要透明公开,所以我觉得像摄影家协会也应该是公开透明的去干,不要老搞那种悄悄的。
张琴:现在经过披露之后,中国摄影家协会在进行怎样的调查程序?
许林:这个我不得而知。这个你得去采访中国摄影家协会。
他那个调查过程,哪些人参加,谁领导,应该全程地公开,我要求全程公开,而不是有公开的,有不公开的。
所以你开会是怎么执行的,那是你的事,但是调查过程,都调查了谁,怎么调查,人家怎么谈的,你们怎么问的,你们通过哪些人,找了那些关系,这些过程一步一步应该是全程公开的。
张琴:现在您知道这些吗?
许林:我不知道。我看到了北京青年报今天的报纸,他们找了吉林的几个摄影家。
[NextPage]
摄影金像奖的选举完全是暗箱操作
张琴:金像奖的评奖,它是国家奖项级别的。但是为什么你们打假方式却只能通过由下而上举报来监督?相关部门为什么不出台监督政策?
许林:这个和大环境是分不开的。我们整个中国现在学术界,在文艺界、新闻界等,都有一种浮躁的情绪。包括专业人士,有一种浮躁人士,真正踏踏实实做事的认不是很多,搞学术、搞研究、搞摄影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太少。
还有就是中国现在各方面的诚信缺失得太厉害了。如果他各方面的东西都缺失,你要求摄影界这一界能够完全成型,那是不现实的,非常不现实。所以,由于诚信缺失了以后,就造成了很多的争论,比如说抽高级烟的网友揭露出来,在一个会看出来的,那个罗彩霞冒人家的身份证大学生,就因为她要找工作了,他要买房子找工作了才发现这样的事情,像这样的事情都发生过。就是因为有空可钻。
然后确实是我们的监督机制非常的不利。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互相制衡的监督机制。比如金像奖的评委们,他们之前没有公布谁来当评委,这些评委们你即使不公布也可以,有没有一个监督评为的机制呢?谁来监督你选的评委会是不是一个够资质的评委会?中国没有这样的机制。
张琴:金像奖就是我说了算,是这样的一个机制?
许林:对,一元化领导,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一元化领导。中国摄影家协会选出的评委会就非常合适吗?缺乏对中国摄影家协会的监督。然后这些评委在评选过程,又不是公开的,全封闭的。
他们好像是没有干扰,没有送选之后,打电话啦,求情、或者托人关系啦,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完全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选,完全是一种封闭。
我觉得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我们很多事情就应该公开透明的,你为什么不用网络直播呢?所以我呼吁今后的评选应该用网络直播,一方面评委们在屋子里选,可以。
你网络直播每一个过程都是透明的,大家都是知道的。然后让网友参与进来,随时发生问题,网友提出来了,省得金像奖出了问题再来纠正了。
比如说这次桑玉柱的事,如果你用网络直播,吉林的摄影家,当时就看到了这十张照片,你这四张照片不是桑玉柱的,那马上就告诉你了。你中国摄影家协会金奖评选过程中不就马上把他摘出去了,取消他的资格,你这个金像奖提出来不会有问题了,对不对。
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关起来做呢,关起来的做法就等于像过去在暗房里传照片,是暗箱操作。
我呼吁今后的评选要从暗房走向广场来,从暗房走到广场,把它亮出来,透明。让场内场外相结合,专家和非专家从广大的网友相结合,没有任何坏处,我呼吁这一条,如果是这样的话,至少是从大家的眼睛,你评委阅历再好,你资历再深,你阅历再广,你不可能看到照片你所有的一切。
你不可能就哪张照片,哪张照片都是在什么地方,是谁、谁、谁拍的,是什么时间拍的。但是这么多人参与进来的话,可能那么多人会给你提供很多信息,会可以帮助你中国摄影家协会,帮助你金像奖及时地把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招摇撞骗的,冒名顶替的包括其他的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可以马上就拿出去。
你那个评选出来多久,光明磊落,大家又认可,你多具权威性啊! 因为现在进入网络时代了,还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我觉得太老土了。真的太老土了,一点跟不上时代。
张琴:现在有没有可能改变评选机制?
许林:我觉得我们的评选应该以奥斯卡为基准,在评选前、评选中、评选后都不能公布,你在发奖当天才公布,这是可以操作的。发奖当天你可以做到吧,当天就公布,谁事先公布谁负责。
还可以对评委们们搞一些限制,除了资质的问题,在结构上,在成员的搭配上,是不是可以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的基础上产生评委会呢?能不能做到呢?
我觉得人民摄影在2005年的时候就做得很好。它在2005搞的一个活动,它从2004年就开始征求意见,2005年的时候金镜头评选。这些侯选评委们都登报,让大家看谁行,谁不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张琴:这个事情有没有可能会不了了之?像华赛造假它就不了了之。
许林:如果真的它不了了之怎么向公众交代,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人民日报也报道了,这两家很重要的媒体都报道了,我看新华网也报道了。肯定上层已经知道了。
对上,对下都要有一个交代,不了了之的情况可能不会发生。而且按说中国摄影家协会他的党组织是中国文联下面的一个党组织,我们毕竟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你是中国共产党,你就要对人民负责。
如果你和大家的看法有那么大的差距的话,怎么向网民,怎么向摄影家们,怎么向党交代?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正是考验中国摄影家的党组织是不是真正出于公心,是不是立党为公的时候,是不是执政为民,是不是真正为摄影家,为绝大多数摄影家说话,站在绝大多数摄影家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极少数像桑玉柱这样搞歪门邪道的立场,这是一个考验。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