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挂着相机飞在地球上空

2011-05-17 10:41:2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法国摄影师扬·阿蒂斯-贝特朗乘直升机环球拍摄,向下俯瞰的镜头捕捉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记录着地球生态濒临险境的无奈现实。

  自从出版画册《感受地球呼吸》以来,声名大振的贝特朗致力环境保护宣传。为唤醒公众环保意识,他出画册、拍电影、建网站,但因为与大企业合作、制作过程碳排放过高遭到一些环保人士批评。

  人生

  轨迹

  从明星梦到为地球制作肖像

  发现了大自然

  贝特朗幼年的理想与环保无关,成为明星是他的梦想。为此,他17岁离家,独自闯荡。“我没钱,在街上流浪,”他回忆说,“我给电影工作室打扫卫生,接着成为助理,两年后在一些电影里扮演角色……我可不是个好演员。”

  贝特朗的人生轨迹因为婚姻发生改变。“我遇到第一个妻子,她在法国开了一家野生动物园,”他说,“我们一起经营野生动物旅游长达10年。”正是那个时候,贝特朗开始对大自然感兴趣。“我重新发现了大自然,”他说,“我非常关注动物,投入不少时间照看狮子、老虎。”

  狮子们教拍照

  30岁时,贝特朗追随对大自然的热爱来到非洲。“我抛弃了法国、离开了第一个妻子,”他说,“到肯尼亚与第二个妻子、她的两个孩子和一群狮子共同生活。”在非洲,贝特朗结识了野生动物摄影师乔纳森·斯科特,并开始接触摄影。“狮子们教会我如何拍照,真的,”他说,“它们教会我欣赏耐性和美。”为维持生计,贝特朗同时还经营着热气球旅游观光的小买卖。“两件事合二为一了,飞行和摄影,”他回忆说。

  之后,贝特朗作为摄影记者为《国家地理杂志》短暂工作。直到1992年,贝特朗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轨迹和“使命”所在。那时候,他身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现场。“在那里听到、看到的一切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贝特朗说,“我决定从空中拍摄整个地球。”

  借钱鸟瞰地球

  筹集资金花去了贝特朗不少时间和精力。他抵押了住房、四处借钱,最终如愿以偿开始鸟瞰地球的拍摄之旅。“几乎两年时间里,我挂着相机飞在地球上空,”他说,“我明白这是必须做的重要事情,在新千年之际为地球制作一幅肖像。”

  为完成拍摄,贝特朗长期旅行。“我在80多个国家拍摄,一直为钱发愁,”他说,“不过,从出版第一天起这本画册就出奇的成功。”自从2000年出版以来,贝特朗的“成名作”《感受地球呼吸》全球销量已经攀升至350万册。

  又一

  起点

  借成功名利打响环保宣传战

  13学校以他命名

  画册的成功对于贝特朗不过是另一个起点。借助画册成功所获名利,贝特朗得以在多条战线上打响环保宣传战。

  他成立了旨在传播环保意识的基金会。这家名为GoodPlanet.org的基金会介入碳抵消活动、举办推广环保意识的教育项目,例如组织城市学生到乡村接触大自然。因为这些举措,贝特朗在法国孩子中“人气”高涨。英国《观察家报》报道称,在学校学生坚持之下,法国13所小学已经以贝特朗之名重命名。

  作品史诗般宏大

  贝特朗名下基金会还推出两部环保纪录片,即《拯救家园行动》和《其他60亿》。这两部纪录片的创作秉承贝特朗的风格:史诗般宏大的画面辅以数据详尽而诗意的解说,向观众展示地球之美的同时揭示环境恶化的危害。

  在法语版《拯救家园行动》中,贝特朗告诉观众,随着人类计算现有储油量可供使用天数,“石油将成为新的计时标准”。他在片中呼吁遏制能源消费,称人类对化石燃料无止境的需求“夺走了世间储存的每一片阳光”。在《拯救家园行动》中,贝特朗还特别强调人类与大自然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细胞与树木语言相通”。

  在英文版《拯救家园行动》中,当干涸的约旦河、萎缩的冰冠和沙漠中的灌溉工程航拍图像出现时,美国老牌女星格伦·克洛斯的声音响起,向人们细数地球家园的处处“伤疤”。例如,20%的世界人口消耗着全球80%的资源,全世界有1亿人尚无安全饮用水,地球物种正以超出自然规律1000倍的速度灭绝,全球四分之三的渔场已经资源枯竭……

  促使人关爱地球

  在《其他60亿》的制作过程中,贝特朗及其团队前往世界各地、采访当地人,试图记录下人类的希望与梦想。“有一次我问一群11到14岁的孩子:‘你认为人类会灭绝吗?’”贝特朗说,“他们几乎全都回答:‘是的,我认为会的。’”

  “孩子们认为世界会灭绝,这是个悲剧,”他说,“但成年人不这么看,他们没有意识倒是我们在吞噬地球……如果计入地球上所有的脊椎动物,你会发现人类及其饲养的动物占98%,野生动物只占其中2%。”

  贝特朗不仅费心纪录片的制作,还注重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在他的争取下,不少国家的电影院已经开始免费播放《拯救家园行动》。感兴趣的观众还可以登homethemovie.org网站,免费下载观看该影片。对于贝特朗而言,无论《感受地球呼吸》还是《拯救家园行动》,重要的是能够传达、促进环保意识。“关键是展示地球之美,并以此促进人们关爱地球。”他说。

  批评之声

  他的环保理念“现实”还是“虚伪”

  主张全社会介入

  贝特朗把环保上升为一种“精神革命”,并认为实现它需要全社会参与,他以此来解释自己与高排放大企业合作推广环保的做法,因此遭到一些环保人士批评,称其理念“幼稚”、行为“虚伪”。

  “我相信,新的信仰应该致力于全球生存,而这必须始于爱:爱我们的星球、爱与我们分享它的其他60亿人、爱生命,”他说,“要生存就要爱。”

  体现在行动上,贝特朗的环保理念主张全社会介入,无论个人、政府还是大企业。“当一个环保人士就要以最广义的含义热爱生命。”他说。这意味着,环保并非消费者和大企业与环保人士的简单对立。“我们总是相互关联。”贝特朗说。

  在法国首映《拯救家园行动》时,贝特朗请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与其并肩而坐。为筹集资金拍摄纪录片,贝特朗不惜与高排放企业合作,即接受时尚集团和能源企业的赞助,也与航空公司合作。

  航拍制造碳排放

  法国一些环保人士因此质疑贝特朗推动环保的诚意所在。贝特朗将上述指责归结于法国人特有的愤世嫉俗情绪。“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视为虚伪,”他说。“或许因为我父母有一家工厂我才明白,恪守原则的同时做成事情并不容易。”他还指责那些批评他的环保人士无视经济基础空谈环保,称他们“对经济现实显然了解不够”。

  然而在批评者眼里,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方式,贝特朗既脱离经济现实也超出环保标准:他安家于距巴黎不远的避暑胜地,负担得起“每天在朗布依埃森林晨跑、看母鹿及其幼仔在身边奔驰”的生活方式。

  工作中,贝特朗乘坐直升机四处拍照,宣传环保同时制造大量碳排放,一些法国媒体因此讥讽他是“直升机环保分子”。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拍摄《拯救家园行动》时,贝特朗问当地伐木工人对环境恶化有何感想时,却被反问:“你坐直升机来告诉我怎么生活?我还得养家糊口。”

  (编辑:刘彬)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