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工厂的纯熟的动画技术,配以美轮美奂的古风,《功夫熊猫》于08年的暑期一上映便引爆国内市场,上映3周累计总票房超过1.35亿元人民币,成为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之后的《功夫熊猫2》更是狂卷6亿的票房,获奖无数。而这一次,萌神阿宝再度归来,依旧用他的憨厚和讨喜演绎熊猫功夫。?
但是,《功夫熊猫3》首日票房1.07亿,和许多业内人士翘首以盼的大爆相比,俨然未达预期。
这个成绩也不能说是遇冷,更准确的说,是中规中矩。
从整体上看,《功夫熊猫3》并未贡献大的惊喜,是一个俗套的故事,宽容一些讲,是一个较为精彩的俗套故事。
即便是观影的小朋友都知道,阿宝最后一定会打败坏人。
所以从一开始,《功夫熊猫》的看点便不是阿宝能否打败坏人,而是阿宝如何打败坏人。
从内容上看:亲生父亲和熊猫村的村民,这些新加入人物的出现,都是为了带来新鲜感。
翻滚行动,集体喘息等令人印象深刻的熊猫形象,也精准地抓住了熊猫的特点。
来自灵界的反派天煞,运用封印之术,指挥翡翠傀儡,颇有创意,也让人眼前一亮。
但故事的中心,却依旧是主角阿宝领悟功夫的新境界,如何寻找真实的自我。
这也是《功夫熊猫》系列的三部电影,一直秉承的主题。
《功夫熊猫3》的中心思想也很明确,在影片开始不久后,就借师父的台词以点题的形式告诉了观众:beyourself做你自己。
而这实在是一个不新鲜的主题,但影片的亮点在于,它让阿宝以重返日常的方式,寻找到了功夫在普通人中的最大公约数。
与阿宝对应的反派天煞,则是在追求外在力量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天煞一直在用征服和恐惧掩盖自己的虚弱,所以,当它们面对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阿宝时,纷纷落败。
与其说是技不如人,倒不如说是错误的世界观在遇见阿宝时轰然毁灭坍塌。
功夫元素,是《功夫熊猫》中我最爱的看点。
广义上,功夫电影属于动作片的一种。
然而,动作片不等于功夫。
个人认为,动作类型的电影有三种:格斗,武打,以及功夫。
格斗带有体育竞技的色彩,目的是胜负,以特工间谍为题材的影片大致属于这一类;
武打则是艺术化的格斗,有舞蹈,杂技的融入,古装戏中的打斗基本上是这一种;
而功夫,则是动作片中的哲学家,它有一套系统的语言,输出的不是招式,而是思想。
作为一个阅片量不少的观众,我眼中的国产功夫电影总是过于沉重,因为它们总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得去和更宏大的命题发生联系,如生死,荣辱,兴衰。
但,《功夫熊猫》聪明地做了减法,或许是明白自己无法再东方世界的古老智慧中游刃有余,所以它的切口足够小,也足够有说服力,那便是——自我。
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功夫电影中,功夫都是奇观式的。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周星驰的如来神掌。
而在《功夫熊猫3》中,你会惊讶地看到,母熊猫美美的绸带舞是功夫,
憨傻的熊猫大个头的紧紧拥抱是功夫,
甚至于熊猫宝宝们的活泼翻滚,好动贪玩也是功夫。
它们在反派到来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以个人心中念力的方式,成为打败天煞的秘密武器。
在观看电影前,我从未发现功夫与日常生活有着如此深厚的联系,姿态各异的熊猫们,无一不在为“做你自己”做着注解。
他们的爱好,特点,甚至于个性,都戏剧般地变成功夫,它们无关输赢,竞争,对弈,相反地,成为了陶醉其中,欣然忘我的行为。
我想,《功夫熊猫3》所发掘的功夫,正是一种将自我做到极致的追求。
我几乎忘了,“功夫”除了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量词,用来描述做一件事所花的时间。
我突然想起胡同口包了几十年馄饨的大爷,菜场里单手捆螃蟹的大妈,商店里一抓就是一斤的店员小哥。
他们将自己的劳动变成一场华丽的表演,令人惊叹,这种从日常中诞生的反复操练的生活精神,为什么不是一种大师的境界呢?
“心如止水,心如止水”是乌龟大师的喃喃自语,而对于每一个平凡的人而言,“乐业”,正是《功夫熊猫》所要诉说的终极信念。
平凡与追求极致并不矛盾,只与你是否坚持做自我息息相关。水滴石穿,震撼的不是结果,而是坚持不懈。
《功夫熊猫》中的禅思莫过于此——它让我们看到内心世界的恢弘和灿烂,以及实现自我应该得到的肯定与成功。
中国元素的娴熟运用,很容易让人在看《功夫熊猫》产生这是一部made in China的影片。
然而,阿宝是地地道道的美式英雄,即便拥有幻化出巨龙的功夫,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嘚瑟自嗨,他并不以普度众生为己任,在伸张正义的大公旁,总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小私,他的目标只有实现自我价值。
如此真实而又现实的性格,想必也是阿宝走红的原因之一吧。
前不久,《捉妖记》在美国上映,票房惨淡,吐槽一片。为什么中国电影屡屡在走出国门时受挫呢?
一部本该由我们拍的电影《功夫熊猫》,却成了不折不扣的好莱坞制造。难道美国电影人更懂中国?
除了影片缺乏制作技术和普世价值观,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那些我们视而不见,乃至不屑一顾的日常中,或许就藏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大侠,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平凡和可爱,带给我们长久不竭的感动。
(编辑:纪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