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最新上映 台词迷 美图 预告片 幕后故事 微电影 七嘴八舌说影视 影评 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五千年以前的文明》(三)古玉神韵

2008-10-12 19:19:2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勾云形玉佩

    内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右旗,位于沙漠和草原接壤地带的红山文化分布区域里。

    1969年春天,在一次大雨过后的早晨,巴林右旗那斯台村的布和朝鲁在出去放牛的时候,不经意间,在一个坡地上捡着了一个玉器。

    为这个发现所激动的他,连忙赶回家去拿了一把二齿钩,再跑回发现玉器的坡地上挖了起来。不大的工夫,他就挖出了不少玉器。

    布和朝鲁的父亲丹巴,是那斯台村的党支部书记,他把布和朝鲁挖到的玉器装在一个特制的布袋里,锁进了家里的大木箱子。

    一天,一个文物贩子趁着丹巴书记到北京看病的时候,来到那斯台,找到了布和朝鲁,想出大价钱购买他挖到的那些玉器。但是,文物贩子没有如愿。

    1979年的一天,巴林右旗文化馆文物组的工作人员,走进了丹巴书记的家。

    和青格勒一起到丹巴书记家里的,还有巴林右旗文化馆的领导韩仁信。当年,丹巴书记就是坐在这张紧靠着大木箱子的木质沙发上,同韩仁信拉起了家常。

    青格勒:“完了,老头呢给拿出几件,我们看完了以后,就做了老爷子的工作,就是丹巴书记呀,做他的工作,做他的工作呢,就是这个书记呢,当时呢,嗯,觉悟也挺高,说对国家还是有用,你们就拿去吧。”

    从丹巴书记家征集到的玉器有玉蚕、玉鸮和几十个玉珠。它们现在被精心收藏在巴林右旗博物馆,成为研究红山文化的珍贵文物。

    红山人生活的区域在万里长城以北的塞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留给一些人的印象是天高地广,风吹草低的蛮夷之地。当红山玉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确定下来的时候,面对那里发达的玉文化,有的学者不禁惊呼,这里应该就是五千年以前中国历史上传说的“玉器时代”。

    原始人类在迎来文明的曙光之前,曾经走过了几百万年漫长的发展道路。从人类诞生到新石器时代之前,人们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打制的石器,考古学上把这个时期称作旧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处在对自然物简易加工的初级阶段。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距离今天4万年至1万年之间,随着制作石器工艺的提高,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在一些原始人类中,逐渐萌发出审美意识。

    到了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强烈。于是,他们就从众多的石头里面,挑选出美丽而温润的玉石,加工成可以佩带的装饰品。于是,就出现了玉器。

    刘国祥:“玉器的起源阶段,往往都是突出他的装饰功能,人们在最早识别加工雕琢玉器的时候,重点突出的是玉器的美,玉器的装饰美,把玉器雕琢成器用来装饰和美化人的生活。”

    而辽宁师范大学的田广林认为,玉器从出现那一天开始,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刘国祥的见解与田广林不同,他认为,玉器的产生,是原始人类在美感驱动下的产物。只是到了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玉器的装饰功能才发生了转移和变化。而这种变化,已经体现在红山人制作的玉器中。那么,红山玉器又分多少种类呢?

    专家从造型和雕琢工艺的角度,把红山文化玉器分为装饰类、工具类、动物类、人物类和特殊类五大类型。在特殊类里,三联璧、勾云形玉佩等是主要的代表器形。

    在众多出土的红山玉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动物类玉器,除了c形玉雕龙和玉猪龙之外,还有玉鸟、玉蚕、玉鸮、玉蝉蛹、玉龟等等。诸多动物造型的玉器出现,说明了什么呢?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殷志强:“红山文化玉器丰富多彩,其中有很多动物的造型,尤其是描写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像鸮,就是叫猫头鹰,还有猪的形状,还有龟的形状,这一些都是生活中间、环境中间看得到的一些动物,那么,这个可能跟红山文化,就是生物、生态、生活环境的多样化有很大关系,因为周围的一些(动物)形象,对它艺术的造型实际有影响。”

[NextPage]

  兽面玉牌  

    有人认为,如此多的动物造型玉器出现,说明红山人对动物的崇拜。因为红山人相信,有些动物能为他们免除灾难,带来好运。对于红山文化玉器中出现的玉鹰,有的学者推测,它的出现,寄托着红山人向往着能够像雄鹰那样展翅高飞,自由翱翔,达到通天接地的愿望。玉蝉,是红山文化墓葬中常见的一种动物造型的玉器。有的学者发现,红山文化的玉蝉中有羽翼的数量较少,而大多数是蝉蛹的造型。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人这样认为,蝉在红山先民的眼中,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化成蝉蛹后不食不动,就像死了一样,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它能破土而出,爬上高高的树梢,蜕变成能飞的知了。红山人用蝉蛹造型的玉器为死者陪葬,是希望死者有一天能像蝉蛹一样蜕变复活。红山文化玉器中既有玉龟也有玉鳖。玉龟和玉鳖出土的时候时常为一对,分别放置在死者的左右手中。

    有人这样分析,在古代,龟和鳖被视为长寿的吉祥物,是人们崇拜的神。中国的民间早就有了“千年龟”和“万年鳖”的说法。红山人把玉龟、玉鳖放在死者的手中的目的,是希望龟神和鳖神在另一个世界给予死者以保护。

    牟永抗认为,红山玉器的出现,是红山人对太阳崇拜的结果。神秘的红山玉器,给了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有的画家从它们身上,找到了中国画写意艺术观的源头。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古人对玉的笼统概念是“石之美者”。当时,人们把质地细腻坚硬、色彩斑斓的石头视为宝物。专家认为,最初发现玉的人,应该是部落里制作石器的工匠。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掌握了识别玉的本领和知识。

    围绕着制作红山玉器的玉料来源,学者们一直持有不同的见解。

    有的学者认为,红山人制作玉器是就地取材。但是,在红山玉器出土的地点,却一直没有发现制作红山玉器的玉料产地。直到近几年,一些学者们来到了辽宁省岫岩县,才揭开了谜底 。岫岩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玉石之乡,这里出产的玉石,被人们习惯地称作“岫岩老玉”。有的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后认为,红山玉器的玉料就是出自这里的细玉沟。它的硬度经过测量之后,也已经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我们知道,这个硬度的标准,是用了十个矿物做来标准的,比如说金刚石就是十,石英、水晶这就是七,这个滑石这就是一,那么这个红山它的玉,主要是由闪石玉组成的,它的硬度应该是呢,是6到6.5这么一个范围。”

    今天,在岫岩县,许多人仍然从事着古老的制玉行业。与红山先民们不同的是,他们采用的是现代化的加工手段。根据专家分析,尽管现代人与原始人在制玉工具的使用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在制作流程上却极其相似。于是,有人把红山人制玉分为采玉、解玉、钻孔、打磨、镂刻、抛光等几道工序。

    于明:“一件玉料的开采,他呢,就没有什么铁器,也没有炸药。他只能呢,靠最原始的方法,比如说,到那个山顶上,拿一个木头撬棍子,撬下来。最多最多有可能,把木头塞进(玉料缝里)去,然后点上火,一烧,嘣,炸裂,然后把玉料,嘣下(来)一块,最多最多有可能这样。”

    制作玉器的第二道工序就是解玉。现代人解玉,是借助电动机带动硬度极高的锯片把玉料分开。

[NextPage]

 玉鳖

    那么红山人是怎样解玉的呢?有的学者推测,5000年以前的红山人,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新石器时代,他们采用的方法之一,是用野兽的皮做成线来解玉。

    根据专家推测,红山人解玉,除了使用兽皮做成的皮条弓之外、还使用其他一些用于解玉的工具。

    解玉,必备的辅助材料是解玉砂。古人在从大河旁边,精心筛选出细腻得像面粉、硬度高达7度左右的解玉砂,来帮助解玉。

    在解玉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还有水。

    于明:“玉料很硬嘛,那怎么办呢,就需要加砂,加砂也不行,如果加砂,磨一下(皮弓)就断了,而且沙子又很干,它本身摩擦生热,一生热,可能就把这个皮子就毁掉了,就断了,怎么办,就要降温,这个降温呢,有最简单的办法,现在很通用的办法,就是加水。”

    再接下来,就是按照预先的设计,用动物的骨头或者竹管,在玉器上钻出大小不同的穿孔以便佩带。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古方,多年来一直从事红山玉器的研究。他通过考古发现、史料记载和自己的试验得出结论,玛瑙、燧石的硬度都达到七度,这种石头也能成为雕刻玉料的工具。

    据有关资料表明,鲨鱼牙齿的硬度达到8度,完全可以用来雕刻玉器。有的学者认为,5000年以前的红山人虽然不在海边生活,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交换或者其他方式得到鲨鱼牙齿,使它成为雕刻玉器的得力工具。

    其实,红山人对大海并不陌生,在他们居住的遗址上,考古人员就发掘出了用海中的贝壳制成的装饰品。在对玉器进行精心雕刻之后,就到了最后一道工序——抛光。那么,古人是用什么来抛光呢?学者推测,古人通常是使用兽皮在玉器上反复摩擦,因为兽皮含有脂肪,脂肪在摩擦过程中会释放出来,附着到玉的表面,使玉器的表面更加明亮更加温润,直到达到光可鉴人的效果。

    马蹄形玉器,是因为它的形状像马的蹄子而得此名。它是红山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而它的制作难度在红山玉器中也是排名之最。1980年的一天,一位当地的农民走进了这座小城。他把拣到的一件像马蹄子一样的玉器捐给了敖汉旗博物馆。

    就在收到捐献的马蹄形玉器两年之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在进行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在一个叫大甸子的地方,偶然发现了红山人遗弃的一个制作马蹄形玉器的坯料。

    不过,对于马蹄形玉器,邵国田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把它称作“马蹄形玉筒”。1987年,当地一户农民在盖房子挖地基的时候,又挖出了一个红山人制作马蹄形玉器时切割出来丢弃的玉芯。那一天,恰巧邵国田在那里搞调查,农民就把玉芯交给了他。

    这样一来,敖汉旗博物馆就拥有了制作马蹄形玉器的坯料、从坯料中切割出来的玉芯和制作完成的马蹄形玉器。那么,红山的制玉工匠们是怎样把玉芯从坯料中取出来的呢?

    邵国田在对坯料和玉芯上面,留下的切割痕迹作了分析以后得出结论,红山工匠先是用管钻在坯料的最低点,钻通一个孔,然后把野兽皮拧成的线穿进里面,在解玉砂和水的辅助下,环绕着椭圆形坯料切割出玉芯。再反复打磨抛光,直到最后完成。

    有的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用现代化的工具,在一块厚度达十五厘米的玉料上,切割出一个圆筒状的玉芯,只用十五分钟。

    有人推测,5000年以前,红山工匠要取出同样大小的一个玉芯,则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红山人经年累月才能完成一件玉器,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不可思议。对此,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红山人很可能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精湛、最省时的制玉技术,这些技术远远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可惜的是,它已经消失在时光的流逝中。

    那么,当时在红山人生活的区域里,是否每一个部落里都有制作玉器的作坊?还是存在一个受最高聚落首领控制,专门生产玉器的制作中心呢?

    于明认为,为了使玉器具有神秘性, 5000年以前,在岫岩县的细玉沟附近,存在着一个专门制作红山玉器的部落。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红山人制玉的作坊和工具,红山人到底怎样制玉,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是,红山玉器的出现,在史前的中华大地上,无疑是一道耀眼的光焰。

    (实习编辑:项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