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杨小滨

  几年前,杨炼策划过一次题为“本土中的世界”的方言诗写作项目,主要的参加者除了杨炼(北京方言)以外,还有也斯(粤语/广东话)、翟永明(四川话)和我(沪语/上海话)。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也是我本人第一次用作为母语的上海话写诗。本辑中收录了杨炼和我的方言诗成果,其中杨炼的诗不得不创造出新的汉字来为北京方言表音。


    回顾当代诗写作,更早有意识地实践方言入诗的,应该是胡续冬,他的《太太留客》等篇章将四川话的喜剧效果带入了当代诗。这次他的三首方言诗更集中地融汇了西南方言的各种奇异与歧义。四川话的鲜活,当然也是其他不少川地诗人的灵感源泉。廖慧的《普通话,四川话》探索了方言与国语的文化错位,十分亮眼。一直以来在写作中都融入浓厚四川话风味的孙文波这次特意为本小辑写了一首《方言诗》,则是通过呈现方言诗的困难来迫近方言诗的可能性。


    在台湾,台语(闽南语)入诗也有不少,但大多囿于乡土美学的影响,无法抵达更深广的文化与生活层面。唐捐的特出便在于突破了台语诗的传统,挖掘出台语真正具有文化颠覆力量的面向。而除我之外,用上海话写诗的还有刘化童,他的沪语诗也再次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方言诗与俚俗性的复杂关系。


    另外,本期“互译”栏目中的《“虹桥”译诗》亦有用方言译诗的实验,可与本栏目参照阅读。链接:/poetopia/stb/deq/hy/21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