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最新上映 台词迷 美图 预告片 幕后故事 微电影 七嘴八舌说影视 影评 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革命往事》幕后的辛酸历程

2010-07-02 09:37:44来源:网友推荐    作者:

   

  一个好导演要兼具两种能力,这可概括为“学”与“术”。一个导演要不断拍出好电影,仅靠几年课堂和书本知识是根本不够的,几年学来的东西怎么能拍一辈子呢?因而导演要有学的能力。只有学也不够,导演还要拍片有“术”。这世上有七种艺术,恐怕干起来最复杂的就是电影。从故事的产生到完成后期和发行,导演要对付一个加强连那么多人。一个剧组上上下下几十人,带着这么多人出去旅游都是个头疼的事,更不用说拍电影了。所以,导演至少要由领导和控制不同“兵种”共同作战的能力。莱奥内是个有 “学”有“术”的导演,而且“学”“术”结合,既有想法创意,也善于调动控制,尤其是对付美国制片公司和大明星方面,很有一套。

  经过“赏金三部曲”的前两部,莱奥内琢磨出一套自己写人物和故事的办法。写故事时,每个人物的面孔就已经想好了,用演员的气质写人物,再用人物组织故事。《黄金三镖客》就是完全按照三个演员的气质去设计人物的,好人就是伊斯特伍德,坏人就是李·范·克里夫,丑鬼就是艾利·瓦拉什。尤其是丑鬼这个角色,必须要瓦拉什来演,很多人劝莱奥内,说瓦拉什是演员学校出来了,演不好他的片子,但事实证明莱奥内是正确的,瓦拉什的表演简直跟丑鬼这个人物浑然天成。创作是“学”的问题,但怎么说服最理想的演员演戏,并且心服口服,就是“术”的功夫。写《西部往事》时,弗兰克这个人物是有政治阴谋的野心家,象征着美国创业史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凶手,写这个人的时候,莱奥内就想用一个美国公众心中的“好人”来演,这才能让这个弗兰克出效果,而对于莱奥内来说,这个人只能是亨利·方达。

  亨利·方达当时是大明星,没看过莱奥内的电影,想说服这样的大明星演一个坏人不是件容易事。方达对莱奥内说,“我接戏一般都要给导演提点要求,我对你要求就是看看你以前拍的电影。”莱奥内也不作多余的解释,组织放映“赏金三部曲”。方达从早上9点一直看到晚上5点,中间只吃了一个三明治,看完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合同在哪呢?”莱奥内后来说,方达是他见过的最专业的演员,对于这种专业的演员,根本不需要多费唇舌。至于“口琴手”这个角色,莱奥内一开始想到查尔斯·布隆松。这个复仇的印第安混血有一种冷漠的力量,身上带有着天然对美国的憎恨,他总是面无表情,无动于衷,但口琴却流露他内在的痛苦。这个人物太迷人了,莱奥内说,“口琴手,就是布隆松。”当时公司给他推荐洛克·休德森,推荐瓦伦·贝阿蒂,都被莱奥内否了,只要布隆松演,周围的人都认为莱奥内疯了,事实证明他根本不疯。

  夏延这个角色混合了《黄金三镖客》中好人和丑鬼双重特征,莱奥内在写的时候就定好人选,就是杰森·罗巴兹。莱奥内说,罗巴兹身上有两种彼此矛盾的气质,最符合夏延这个人物。争取到罗巴兹的过程更加有趣。联艺的人给莱奥内推荐西尔·道格拉斯,莱奥内当着老道格拉斯的面把他拒绝了,莱奥内说,我希望罗巴兹演夏延。结果罗巴兹到片厂的第一天就喝醉了,莱奥内大发雷霆,威胁罗巴兹的经纪人:“如果他再这样醉下去,我要终止合同,而且你要赔偿我更换演员的一切费用。”罗巴兹的经纪人也不含糊,说:“您还是让他演一演看看,如果不能演我们再终止合同。”结果是,无论罗巴兹醉成什么样,只要开机就能拍戏,而且相当棒。

  这三个人演《西部往事》,真是风骨毕现,各有千秋,造就了这部杰作。等到《革命往事》的时候,一切全变了
 
  话说1970年的某一天,莱奥内来到罗马机场,接一个从美国飞过来的、被联艺鼎立推荐的青年导演,据说拍电影之前像我一样是写影评的,拍了一部长片《靶子》,所有人都对莱奥内说很棒。这人叫彼得·伯格达诺维奇,至今还在美国拍电影。但是当莱奥内在机场见到这位彼得第一眼时就知道,他根本当不了《革命往事》的导演,因为这位彼得还带来一个女人,而且让她提着所有的行李,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姐姐,可他对他姐姐就像对待佣人。接下来在罗马发生的一切都证明了莱奥内最初的判断。

  《革命往事》根本就不是莱奥内想拍的电影,拍完《西部往事》后,莱奥内决定不拍西部片了,去拍自己钟爱的“黑色电影”。莱奥内插手这部电影,是为了帮助小舅子弗尔维奥·莫塞拉和好朋友克洛狄奥·曼奇尼,他们两个想当制片,拍一部电影,但俩人一商量,只有莱奥内做制片,才有这个可能。于是莱奥内成了《革命往事》的制片人,三个人写了一个25页的剧情大纲,讲一个墨西哥农民和一个爱尔兰革命分子的故事,联艺决定投资,才推荐这位彼得当导演。

  彼得到了罗马,关于片子的事只字未提,先是跑来跑去请艺术家、导演和知识分子们去看他的电影《靶子》,一张罗就是两个礼拜,等坐下来听莱奥内和文森佐尼谈剧本时,这位彼得先生只会说一句话:“I don’t like it”, 这儿也I don’t like it,那儿也I don’t like it ,莱奥内火了:“告诉你,明天我和文森佐尼谁也不说了,让你说,因为我也很想跟你说说‘I don’t like it’。”彼得脸色都吓白了,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我要妈妈”,这“妈妈”不是他妈妈,是他老婆,他对莱奥内说,没有老婆,我什么也做不了,这就是联艺推荐的天才。莱奥内只好把彼得的老婆从美国接到罗马,给他们租了一个大房子。两个礼拜后,彼得和他老婆弄出一个大纲,总共12页。莱奥内一看就傻眼了,他以为翻译搞错了,赶紧又雇了一个翻译,结果还是一样。莱奥内直接把这个大纲邮回美国的联艺公司,让他们看看,这就是他们极力推荐的导演的全部工作。很快,莱奥内接到联艺的电报,内容很简单:让彼得夫妇速回纽约,后面还有一句:游客标准。

  在莱奥内心里,《革命往事》最合适的导演是山姆·佩金帕,但是联艺迟迟不给答复,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按莱奥内的意思,剧中两个人物早就想好人选了,罗巴兹演墨西哥农民,至于爱尔兰革命者,莱奥内最初设想的竟是“发条橙子”马尔科姆·麦克道维尔。

  莱奥内解释说,“我知道爱尔兰革命者都是青年,我就是想展现一个20多岁的爱尔兰小伙,最终变成这个墨西哥老头的‘父亲’。”设想一下,如果由这样两个人演这样一个《革命往事》,将会多么生猛、刺激。可惜,联艺把两个人都拒绝了,莱奥内又提出让“丑鬼”瓦拉什演农民,再次被拒绝,联艺说,最佳人选已经选好了,让刚获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的罗德·斯泰格来演墨西哥农民。莱奥内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是没办法,于是他提出,如果斯泰格演农民,他就要詹姆斯·科本演革命者,莱奥内对科本的印象非常好,认为科本比伊斯特伍德还威武和具有幽默感。这次成交了。

  山姆·佩金帕是莱奥内的老朋友,莱奥内跟佩金帕一提这部电影,佩金帕马上就同意了,莱奥内感到非常得意,他期待着有一天,一部电影上同时有着佩金帕和自己的名字。就在这时,事情又有了变化。差一个星期就要开拍了,剧组都开到西班牙了,联艺却突然“通知”莱奥内:如果他不做导演,两名男主演将拒绝拍摄。到了拍摄现场,莱奥内明白了,原来整件事从头到尾就是阴谋,联艺公司、他的家人、合作伙伴、两个男主演,窜通一气把他算计了,其目的是让他拍西部片。此时此刻,莱奥内要么放弃计划,要么做导演,最后只能就范。不过他提了条件:要是让我导,必须推倒重来,什么时候剧本符合我的风格,什么时候开拍。为了重写剧本,他把两个主力编剧塞尔齐奥·多纳蒂和文森佐尼全找回来了,没过几天莱奥内就发现,他们两个从一开始就知情,这个时候,莱奥内暴怒了,赶走了他们。当时,用莱奥尼自己的话说,“我都疯了”。一个导演,再怎么有风格和手段,也斗不过“人心”,莱奥内(自认为)被周围的朋友耍了,正在这个角度上,他说《革命往事》是他最失败的电影。《革命往事》闹到这个份上,搭档走了,两个演员也不理想,他所有的工作习惯都被破坏,一气之下他干脆自己重写剧本,最后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革命往事》。

  开始不顺,拍摄时更不顺,最大的问题是斯泰格,两个人从头闹到尾  当时,因《正午的炎热》获得奥斯卡奖的斯泰格片酬是75万美元,但他表示,只要莱奥内做导演,他只要三分之一的片酬。可这三分之二的折扣,全被斯泰格在拍片时吃拿卡要,赚回来了。影片中这个角色,是一个单纯的混蛋,一个疯狂的穷鬼,带着一家老小在墨西哥打劫为生,无意间跟着爱尔兰革命者卷入墨西哥革命,这是个因其天真而感人的农民,可在斯泰格这里,“他演戏的时候就像扮演上帝。”莱奥内一直默不做声,让斯泰格的每场戏都反复拍20遍左右,整个剧组都傻了!斯泰格简直像马戏团小丑一样转来转去。他们找到莱奥内的老婆,莱奥内的老婆人特别好,等于莱奥内的公关,专门在现场打点人际关系,但这回,他老婆也傻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终于有一次,斯泰格和莱奥内闹翻了,莱奥内当着剧组的人面前大骂斯泰格:“你能得奥斯卡奖完全是个错误,你不过就是一坨屎,作为演员你什么也不是。”话说到这个份上,片子能拍好才怪,两个人在彼此不说话的情况下拍了三个星期,莱奥内怒了,斯泰格也疯了,一次在饭店,莱奥内与剧组人坐在一起,斯泰格自己坐在远远的一张桌子上,结果斯泰格隔着整个大厅大喊:“塞尔吉奥,我有话对你说!”整个饭店都吓坏了,所有人都拉着莱奥内,莱奥内对他们说:“如果有一天你成了导演,你就会明白导演和演员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演员绝对会敲诈你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两个人水火不容,最后斯泰格没折了,找莱奥内道歉:“如果你真的觉得不需要我了,我可以解除合同,可你为什么每一个镜头让我演三十多遍?”莱奥内看他“像个8岁的孩子一样”,两个人才缓和下来,正常拍戏。但莱奥内对斯泰格的表演一直都不满意,他只能尽他所能修正他。[NextPage]

  1972年春,巴黎,拍完《革命往事》的莱奥内依然很郁闷
  
  《革命往事》虽在全球发行,却被各国发行商改得一塌糊涂。在美国,影片改名为“趴下,你这蠢货”,在有的国家,改为“为了一把炸药”,简直文不对题。在多数版本里,片头毛泽东那段“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名言被删掉,影片结尾爱尔兰“革命怪客 ”肖恩临死前的回忆段落被删掉,只有法国上映时保留了《革命往事》的原名及原来版本,故而莱奥内来到巴黎。会见了一些亲朋好友之后,莱奥内跟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席间,服务员突然送过来一瓶上好的香槟,大家都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一位客人专门点给莱奥内的。过一会,这个客人来到桌前,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中年男子,他向莱奥内解释送香槟的原因,他说:这瓶酒是我欠您的。我也是意大利人,在法国生活了23年,我有一个法国妻子,两个儿子都出生在法国,一个22岁,另一个20岁,本来应该是个很好的家庭,但两个孩子长大后都参加了革命,他们公开反对我,跟我大吵大闹,甚至水火不容,他们都搬出去住了。我有很多年没见到他们了,我想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这两个孩子了。可突然有一天他们回来了,并重新搬回家里住,他们说,是您的电影《革命往事》让他们回心转意的,是您的电影让他们决定回家,所以我欠您一瓶香槟。莱奥内说:这番话是全世界最好的影评。

  其一:莱奥内说他拍得这么不顺心,这么不满意,为什么会在欧洲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一致口碑;其二:莱奥内从娘胎里出来就讨厌政治,文森佐尼曾说,讨论《革命往事》时,根本没考虑政治,莱奥内是个彻头彻尾讨厌政治的人,一个从不思考政治的人,怎么会拍出如此受欢迎的政治电影;其三,《革命往事》诞生在“五月风暴”之后,那是欧洲知识分子热衷“革命”的高潮时代,有多少导演都下到“革命第一线”,怎么会突然喜欢这么一部嘲讽革命的电影?

   这最终还归结于莱奥内的“导演学”和“导演术”,尽管《革命往事》一波三折,起起伏伏,但莱奥内始终控制所有人让这部电影变成“莱奥内电影”,因而《革命往事》是一部美学超越立场的“革命电影”。

  莱奥内讨厌政治,也怀疑革命,他说:“这根本就不是一部关于墨西哥1913革命的电影”,“墨西哥革命给我提供了所有战争和革命的背景”,毛泽东、巴枯宁、墨索里尼……“正是这些令人感动又令人害怕的符号才能描绘全部的战争和革命。”

  两个主人公,幼稚的强盗胡安和爱尔兰革命专家肖恩,一个爱家如命,一个要革命到底,一个是世俗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农民,一个是知识分子,他们的友谊,在现实世界是根本不可能的,“世上只有一件事能让农民与知识分子走到一起,那就是革命”,而且是暴力革命,最后,世俗主义者逃跑了,理想主义者犬儒了,在漫长的权力更迭史中,成为两个隐蔽的动作。在莱奥内的美学下,这样的政治变得暧昧而感人,抽象而饱满,是当时的“革命电影”没有提供的。

  (编辑:王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