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畔》 116×144cm 纸本设色 2012年
只有中国传统艺术有着两种色感体系,一种是水墨素色,一种是青绿赭石的设色,进入现代性以来,以林风眠等人为代表,以彩墨充分吸纳西方油画的互补色,让颜色的丰富性得到了拓展,但如何贡献出一种新的中国色?如何转化水墨性的原理?尤其让色彩充分展示现代性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并让色彩重获日常的诗意?杨佴旻持续几十年的彩墨创作,把久违的诗意重新带回给我们。
杨佴旻充分利用了中国画颜料水溶性的特点,让水性的渗化得以充分发挥,接续林风眠等人的文人诗意色调,看似有着物象的描绘,但在颜色的罩染与晕散之中,这些物象消融于朦胧的诗意氛围。绘画并非仅仅是画出色彩,而是画出色调,而且是鲜活的色调,这就是让色彩充满轻盈的抒情性,甚至具有自然的生长性,杨佴旻实际上是在彩墨绘画中融入了西方油画丰富的色差与水墨自然诗意的色调,即让颜色在色调中有着细微的变化,画出生活环境的诗意,物象在阳光中的盛开,自然的季节性,恬淡从容的心绪,笔墨中隐含对这些日常之物内在的喜悦关爱之情,并让彩墨透出婉丽的质地,让平淡的日常生活因为色调的优美而富有了诗意。
《有绿果子的静物》 80×75cm 设色纸本 2004年
杨佴旻的彩墨绘画实际上转化了一个水墨性的原理,一个好的画家并非仅仅画出优美的作品,也是在贡献一种创作的原理,即杨佴旻充分利用了水墨渗化与晕散的独有触感,因为西方油画的互补色与过渡色还是以彼此外在强烈对比而激发视觉力量,但水墨的晕散则更为富有呼吸感与流动性,如何把颜色化解?还有着形体的塑造,有着日常生活的诗意叙事?杨佴旻有着他自己的方式,色化形体与色构形体,现代性绘画一直在面对塞尚同样面对过的问题,即古典的坚实性与印象派的模糊性二者如何结合的问题?塞尚是通过色彩的细微变化,简单勾勒轮廓,以颜色的色调变化来塑造形体的坚实性,对于有着悠久工笔勾线与晕染手法的中国绘画而言,化解塞尚的疑惑却并不困难,反而可以更为充分地面对日常物象,纯粹以色彩来建构画面。
就物象与氛围的营造而言,杨佴旻则充分利用格子的抽象构成性与日常事物对应,但又调节出空间的色彩层次,物象在一种绚烂的色彩对比与细微色调的变化中,让这些日常之物焕发出内在安静的光芒,安静自持但又隐秘地燃烧,这些日常之物似乎被一种诗意的目光所点燃,杨佴旻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诗人,对诗歌有着深深地热爱。杨佴旻在色彩上达到了塞尚所言的:“色彩是活生生的,色彩本身就是有着逻辑的。”纯粹以色彩来建构平面多维的差异,杨佴旻找到了色彩在大脑与世界的那个交汇点,物象总是处于一种果实成熟的饱满状态,并且永远停留于这个饱满状态,这是熟透的时间,是颜色绚烂的节日!在杨佴旻的静物画上,事物永远处于它们最为美丽的时刻,是它们永远共处的节日,杨佴旻的绘画画出了事物隐秘节日的喜乐,又如此柔婉深情,还焕发出孩童们才有的天真与好奇。
《周末》 32.2X56.4cm 纸本设色 2002年
画面又并不缺乏空间的细密构架与巧妙布局,方块与弧形,东方的装饰性与西方的抽象性,毫不生硬地交织在画面上,这是色彩的交响曲,有着诗意的韵律,而且它们内在地相互吸纳,局部看似抽象,总体却朦胧诗意,一股浓密的诗意笼罩在画面上,让色彩流荡在凝视者的心中。整个空间是色彩的空间,因为植物的盛开,还有窗外的云彩,一切显得那么自然,遥寄着云端的诗意,通过窗外的云彩,把一个切近的空间与一个遥远的空间关联起来,让“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古典诗意得以现代的日常呈现。
日常生活的美化,乃是绘画的任务,杨佴旻的绘画,除了静物画人物画还有风景画,也是把古典山水画的诗意融入到风景画之中,古意中透显出鲜嫩,画面透出无尽春意。杨佴旻的绘画,让我想到莫兰迪的作品,尽管后者越来越走向物象的抽象融合与亲密,而杨佴旻则越来越具体饱满,但二者都共有一种淡然的目光,让事物的亲密性以色彩的呼吸感透显出来,淡然中隐含绚烂,明媚的色彩似乎刚刚发芽,但又瞬间饱满了,因为这是绘画奇妙连接了生长与成熟,这是爱意的目光在连接,对绘画与色彩的热爱,让事物一直处于阳光中静谧的诗意时刻,美的色晕也随之而至。
夏可君
2015年10月25日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