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泡沫破了到回归艺术的时候了

2009-01-29 02:46:50来源:新京报    作者:

   

作者:李鹃红

    2008年,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大跃进中的最后一场狂欢。自2007年底,发轫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85新潮回顾展”的一次集体“意淫”,如今看来,仿佛特意是为当代艺术的三十年,画上了一个休止符。85新潮后涌现的明星艺术家如今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85前的明星艺术家,则早已如星星美展的五位领袖一样被边缘化。

    无论将起点划定在哪个坐标,当一个人过分沉湎于为自己过去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的时候,说明他已经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第三大

    当然,回顾展盛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可以令展览中的各个利益群体,在当代艺术的泡沫被吹得最大的时候,不需要创造任何新的价值,就能够轻松地分得一杯羹。哪怕某些展览看上去就像80年代的同学大聚会或《艺术人生》的布景。

    伴随着这些回顾展,中国当代艺术品在拍卖会上不断创造着纪录。2008年,中国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拍卖市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中国的艺术品销售份额由2007年的4.9%增长到7.3%。中国当代艺术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三极。

    另一方面,随着近五六年来以双年展为主的群展式艺术展览体系的确立,当代艺术的高潮周期已经和体育运动相偶合。每逢双数年,各类城市双年展便接踵而至,艺术家、掮客和画廊老板们像赶场一般四处奔波。北京奥运会一结束,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博览会、南京三年展几乎同时开幕———这些展览选择在此时集中开展的原因之一是为借奥运会之势吸引那些仍旧逗留在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

    尽管,这些已经令人们产生审美疲劳的展览,并非完全缺乏新意———其中,尤以广州三年展一改往年过于拘泥于文献性的特点,侧重选择了一些开展自发性艺术研究计划的艺术家,有别于过去那些单纯追求眼球效应的“快餐式”展览。

    蔡国强

    但是,这些展览注定要被奥运会开闭幕式这一过于炫目的光环所淹没,而成为一个盲区。如果抛开艺术本身的价值不谈———事实上这些年已经很少有人再认真地探讨艺术本身的价值———蔡国强在北京天空炸出的29个转瞬即逝的脚印,才是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事件。虽然,奥运会开幕式中明显带有蔡国强色彩的印记只有这一点,张艺谋式夹杂了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大型团体操,仍然主导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但这一个亮点便已经表明了蔡国强的地位与其在OPEC会议时的焰火师相比,有了更大的提升。这也是当代艺术地位提升的一种表现,尽管,这种提升背后的原因,可能更多地来自当代艺术的外在影响力,而非价值观念的进步。

    另一方面,这也表明了与上世纪90年代张洹、马六明等明显带有强烈对抗色彩的艺术形式相比,当代艺术的对抗性和批判力越来越弱,当代艺术在贫瘠期中显得较为独立的“生态体系”,如今随着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逐渐融入主流社会之中。那些艺术村、艺术区如今成了“旅游”概念。
[NextPage]

    过分的繁荣导致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突破其在当初引起西方世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价值底线———批判性,无论这是最初的被误读、是贫瘠期的反抗、还是后来拙劣的迎合。

    归来兮

    如今,伴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艺术投资市场遭遇重创已成必然,只有画廊老板和一些用屁股思考的艺术评论家,还在严冬中光着脊梁高喊着我不冷———仿佛这是市场共识。

    中国当代艺术泡沫的破裂对十年中滋养出来的如此众多的艺术混子来说,也许真的是一场灾难,但对当代艺术回归艺术价值,却是一件幸事。

    艺术市场这杯越摇泡泡越多的啤酒不是没有好沉淀。国际艺术市场对蔡国强、张晓刚等艺术家的认可,也是实至名归的。尽管,拍卖价格最高的中国艺术家中,也混杂着几个迟早会被淘汰出艺术史的二流艺术家。

    身兼饭馆老板的方力钧早就不再画他的大头像了。越来越低调的张大力仍旧在默默地做着他的真人雕像。艾未未在伦敦Saatchi画廊开幕式上用狗食创作的波浪形复制品,仍旧可以令人感到眼前一亮。与十年前相比,这些顶尖的艺术家,过上了小资本家式的富足生活,但他们并没有丧失创造力。
 
    更重要的是,70后和80后的艺术家,已经表现出他们这个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的向内挖掘价值的潜力。尽管,风靡一时的新生代展览,依旧鲜有亮点。

    艺术家本身的恶劣生存状态和作品的批判性并不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惟一源泉。当他们与商业利益相结合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出畸形的艺术生态———这是近几年,当代艺术渐趋迷失的原因之一。

    如今,随着泡沫的破裂,到回归艺术的时候了。

  (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