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冒牌货——揭穿黄永砯的伪理论

2008-11-23 11:32:38来源:    作者:

   

作者:吴亮


    艾森豪威尔引用过这样一条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用比必要的词语更多的词语来说出比他知道的东西更多的东西。"我把这个定义改动几个字,所谓现代艺术批评家就是:"用比他实际掌握的词更多的新词,来描述比他懂的艺术更多的非艺术。"艺术批评家有一种滥用他们并不真正掌握的概念和术语的喜好,一方面让外行觉得他的学识渊博,另一方面使那些只接受简单真理的人退避三舍,只有他们心里清楚他们说的话是多么的心里没底。这种风气为虚浮的时代所造就,这个时代热衷于过度包装,热衷于周期性的更换名词,热衷于在简单的程序中加入许多不必要的中介环节,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神秘化,这种神秘化现在有个堂而皇之的名称叫"专业化",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区别从表面的特征去看就是你有没有娴熟地掌握那一套术语。官方有官方的术语,学界有学界的术语,技术有技术的术语,当然艺术也有艺术的术语。如今艺术的术语变得非常庞杂,它常常越出边界,跑到其它门类中,把其它门类的术语现成地拿过来,组合到自己的语言体系里。艺术批评家是最善于贴标签的,一件艺术品不知所云,他可以说它"解构"了意义;一个观点和另外一个观点自相矛盾,他可以说这是"矛盾并置";一个艺术家抄袭了别人,他可以说这叫"挪用";一个形式和其它形式混杂在一起,他说这叫"拼贴";一种表演令人不知所云,他说这叫"禅"或"达达";有一批人在画拙劣的画,他振振有辞地评论说反映了拙劣的日常生活。他们用"乌托邦终结"来为艺术失去灵魂失去未来进行辩护,用"非英雄" "大众化"来为庸俗辩护,这样的艺术批评家现在不是一个少数,他们已经自甘堕落地和这个错误的时代同流合污,他们的精神已经沉沦,只有他们那张夸夸其谈的嘴在那里不断说出冒牌的新概念,拼凑成混淆视听的伪理论。

    伪理论不仅在艺术批评家那里被驾轻就熟地随意使用,而且也已经广泛地影响到了艺术家。在那些喜欢写艺术工作笔记的和接受访谈的艺术家那里,伪理论俯拾皆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黄永砯。黄永砯的伪理论据说一部分来源于深奥的《易经》,但他从来不把他研究《易经》的成果提交到《易经》研究会去发表,在艺术圈里大家对《易经》有一种敬畏之感,鲜有人去做深入的研究,也无从去判别黄永砯对《易经》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在艺术同行面前大谈《易经》大谈相对论大谈基因,不是赶时髦,就是企图蒙人。当一件莫名其妙的作品穿上了《易经》的外衣,外行人就会肃然起敬。如果黄永砯真的对《易经》有研究有心得,他应该化几十年工夫坐冷板凳。如果不是照孔夫子的说法要到五十岁才能读《易经》,至少也要读到五十岁吧。现在他怀揣着一本《易经》跑到艺术圈去高谈阔论,很像一个末流的魔术师在幼儿园里博得小孩子的喝彩。《易经》研究者绝不会在大街上练摊,你光会玩玩什么扑克,把两本书打成纸浆,在杜尚的小便池里偷偷地撒上一泡尿,实在是上不了什么台面。


   (编辑:林青)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