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上海“艺拍”市场落伍之怪现状

2008-11-14 11:46:02来源:    作者:

   

作者:李静

  在回首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15年的历史时,很多经营者和收藏家都会回忆起最初的朵云轩,即便是这个行业资历最深的人,也是翻着朵云轩的拍卖图录一路走来的,这个依托百年老字号的拍卖界老大哥保持着中国书画拍卖的优势地位。

  而以文物商店为北京的上海敬华曾经是诸多钟情于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的行家和买家经常提到的公司,至今,某件瓷器曾经上海敬华拍出,依然是判断其价值的标准之一。曾经在上海博物馆工作多年,并参与上海敬华筹建的季崇建另立门户,他所创办的上海崇源拍卖曾以甲骨文、周宜壶等的拍卖让上海的艺术品拍卖在全世界扬名。同时,工美、嘉泰等公司组成的艺术品拍卖梯队也以各自的方式聚集着上海拍卖的人气。无需提及15年前的辉煌成绩,即便是在5年前,上海在艺术品拍卖方面都可与北京争奇斗妍。

  危机:“江南第一”难保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行,虽然有理想也有期待,敬华渐渐淡出收藏人的视野。崇源也走出上海,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在澳门和香港的拍卖。2005年,中国近现代书画进入全面低迷状态,这给主打海派书画的上海拍卖业带来沉重打击。在这个过程中,北京保利横空出世,北京匡时成长迅速,北京诚轩稳扎稳打,杭州西泠印社来势汹汹……在上海拍卖业痛苦挣扎的过程中,其他城市在发展。就拍卖交易中心而言,上海再也难与北京、香港相提并论,甚至一度有媒体报道,朵云轩的“江南第一”也已经转移到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上海的拍卖这几年我们很少去了,除了个别熟悉的公司,其他的都不去。”曾斥巨资买下陆俨少百开册页的杨休这样告诉本报记者。外地大买家的冷落之外,上海本地的收藏群体也只是在北京和香港的拍卖中频频举牌。

  甚至有人说,现在上海所有的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大拍,可能还不敌北京一家公司的成交额。好的艺术品在上海卖不出到好的价钱,提供者也就不愿意把藏品拿到上海拍卖,上海的艺术品拍卖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探因:上海艺术品拍卖缺什么

  对于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来说,上海是他们内地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即便是设在北京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也会把上海视为“必争之地”,原因无外乎上海丰富的收藏人群和雄厚的购买能力。“近代以来,上海就是出收藏大家的地方。就现在而言,很多买艺术品很‘凶’的人也都来自上海。”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曹向东如是说。而另一方面,浙江和江苏有着中国艺术品消费的巨大群体,也可以看作上海更为广阔的“腹地”。

  杨休将上海的艺术品拍卖戏称为“醒得早,起得迟”。他说,坐拥金融中心的便捷和独揽悠久深厚的海派收藏文化,对于上海的拍卖不景气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多买家有着和杨休一样的不解,不来上海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看到值得参与竞争的艺术品,另外一点便是没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事实上,买家了解拍卖公司的渠道除了拍卖公司寄送的图录外,还会通过媒体了解,拍卖公司的品牌越来越被看重。上海的拍卖公司很少在专业媒体发布广告,没有大众媒体关心的噱头,而在品牌推广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酒香在巷子深处被湮没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长期的买家来说,他们希望可以像朋友一样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在第一时间分享拍卖公司征集到的精彩拍品。专业人员流动性大成为困扰上海拍卖业的又一问题,在5年中,有的专业人员竟然换过3到4家公司,而有的公司的专业人员也换过了三、四批。

  一位藏家有感于上海拍卖公司的斤斤计较,他说:“一到北京,哪怕是最大的拍卖公司的老总都会给予我们热情的接待,吃喝住行都安排得很周到。艺术品买家或者是企业家,或者是多年的收藏家,其实并不在乎一顿饭,一间房,他们更多地把参与拍卖当作一种好玩的经历。在这一点上,上海的公司显得很清高,也不会招呼人,每次去上海都倍感冷清。”

  北京匡时拍卖总经理董国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想做好,核心团队是要有理想的,他说:“有理想才会有胸怀,有胸怀才能够包容,才能拥有更多的支持者。”这一点得到一位业内人士的认同,艺术品拍卖是出于喜欢的一种交易,在宽松和包容的氛围中,才能营造出买气;对于拍卖的从业者而言,有胸怀,才不会那么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

  展望:“后风暴”时代能否再度崛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艺术品拍卖中有很大部分是作为礼品赠送,这被看作北京拍卖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在北京令人热血沸腾的拍卖现场,凭一时激情创造的成交价格在事后也难免后悔。上海一家拍卖公司的负责人有着自己的委屈,他说,很多大型拍卖虽然表面上是成交了,但事后是否提货还是问题,相对来说,上海拍卖的成交结果中水分较小。但从拍卖场面或公布的成交结果来评价的话,上海很吃亏。

  当金融风暴到来时,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面临着自2005年以来的又一次巨大挑战,上海拍卖公司在应对的同时,也面临着盘整的重大问题。过去的5年,是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大发展的5年,也是大量新兴力量进入拍卖市场的5年,更是浮躁而利欲熏心的5年。“很多人买艺术品是靠耳朵听的,而不是用眼睛看的,声势与规模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上海道明拍卖总经理张荣德表示,“弱势与强势都不是长久的,一定程度上是经营方式在特定时期奏效。”也有不少经营者有着类似的看法,随着收藏群体的日渐成熟,更多有眼光的买家的参与,“忽悠”所起到的效果不会那么明显,谨慎认真的经营便将日渐成效。

  “相比来说,金融危机对于上海拍卖公司的影响不像北京那么大。”季崇建这样表示,他希望结合上海的城市特点在拍卖形式上加以变化,更好地服务买家,让他们享受拍卖。曹向东也表示,上海可能在做“大”方面无法与北京比肩,但可以通过做“细”占有一席之地。

  (编辑:正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