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第二届宋庄·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
时间:2008年10月26日
地点:运河人家度假酒店
现场会议文字记录:
以下所有文字根据现场与会者发言整理,未经审阅。
杨卫:欢迎大家到运河人家度假酒店来开会,也感谢大家对年会的支持。
今年的轮值主席是王林先生,王老师提了一个讨论的议题。议题的主持人是皮道坚先生和李公明先生,议题大家手里面都有。
因为今年邀请了一些别的行业、学科的学者,包括新人参加今年的年会。所以接下来请贾老师介绍一下来宾。
贾方舟:我们今年的年会四十位学术委员,有22位出席。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因为大家都很熟悉。
我要特别介绍的是除了学术委员以外,另外邀请的一些嘉宾。
这些嘉宾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单世联先生;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开放时代》主编 吴重庆先生;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副教授 张柠先生;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王晓渔先生
这次的主题讨论邀请的主要学者:四川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黄中贤博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李晓峰先生;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 邹建平先生;北京798艺术区总规划师 林天强先生;四川大学人文美术学院教师 鲁明军博士;川音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陈默先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谭天先生;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王小箭先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余丁先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术副教授 李军先生
现在年会的文集(两届)都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加班加点印出来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邀请了几位年轻的批评家,他们是:段君、何桂彦、付晓东、盛葳、郑娜、杜曦云、鲍栋。
洪峰:非常高兴今天再次迎来了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的召开,我本人身份比较特殊一点,兼职比较多,今天暂时坐到主席台上来,代表2008’第二届宋庄·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组委会和第四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同时代表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区、宋庄镇党委,向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说的这么多身份的代表,我向各位表态,一直从第一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召开前期的发起到实施,再到今天会议的胜利召开,宋庄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参与到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建设与发展当中来。
今年第四届宋庄艺术节的主题是“宋庄进行时”,也希望各位批评家和嘉宾给予宋庄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
[NextPage]
杨卫:接下来把话筒交给今年的轮值主席王林先生,由他来主持汇报一下今年年会的情况。
王林:按照上一届我们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的建议,每一次开会的时候把这一年的工作向各位与会代表做简要的汇报。
我们从去年年会开会以后,举行了这样一次活动,年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批评家自由联合的民间性质会议组织,所以去年我们主要利用一些在全国各地进行艺术活动的机会,邀请年会的一些组委会或者评委会大家聚集在一起来商量关于年会召开的事情。
去年,10月1日我们在成都借助“我与这个城市”的展览,开了一个成都的组委会,主要把去年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把今年的工作进行了移交。
4月19日的时候,利用“慈善中国”的活动在北京崇文门饭店召开了组委会,20号开了组委会和评委会的联席会议,主要讨论了几个方面问题,对章程、评选规则进行了修改。做了一个决定,因为去年本来要进行评选,但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而且相应的规则制定也不够成熟,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以后,把这个规则变得比较具有可操作性,在那个会议上做了决定,2007年评选活动放到2008年来进行,做得充分一点。
在那个会议以后,我们在5月份到7月份都在讨论章程和规则的调整,今年的10月11日借助西部产业文化论坛的机会召开了西安会议,主要是把在去年评委会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调整就构成了今年的评委会。
今年的评选工作这样就完成了!
主要2008年批评家年会的工作做了四个方面:第一、制定和完善章程和评选规则。
章程和评选规则在我们送给大家的“宋庄进行时”论坛第一部分,批评家年会里面就有这个文件,我们作为附录放在里面,有今年年会讨论的提纲,相应的章程,也有今年评选的结果和评选的规则都在这个书的第一部分里面。
如果大家作为学术委员有修改的意见就请大家书面反馈上来,然后我们下一次组委会的时候再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修改。
第二、筹备召开2008年批评家年会。
这一次年会是我们在3月10日的成都会议上确定了邀请皮道坚先生和李公明先生作为研讨会的主持人,由他们拟定这次研讨会的议题,组委会沟通了以后觉得很好,并且请他们约请了不同人文学科的学者来参加会议。
另外,刚才贾老师已经介绍了,我们邀请了各方面的朋友、年轻的批评家来参加本届年会。这也是年会的惯例,我们学术委员只是年会基本参加会议的队伍,每一年都有来自各方面的学者和朋友参加年会。
第三、文集的出版。
今年文集的出版非常感谢河北美术出版社,他们连续第二年出版了批评年会文集。
今年的文集增加了很多内容,把去年年会的会议纪要整理以后拿进来,今年开会的年会会议纪要也会放到明年的文集里面。
今年的文集分量要比去年重一点,得到了各方面学者的支持,不仅有与会委员的文章,也有邀请的批评家,特别是年轻的批评家他们的文章在里面。
我们想这本文集也是一个平台,可以让在这里面比较活跃的批评家、写文章比较多的批评家,把他们的成果发表在上面,今年文集大概有76万字左右。
第四、完成了第一次的评选工作。
在这里组委会非常感谢以朱青生为评委会主任的评委,他们在西安会议上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评选。
下面我简单地把评选的情况和大家做一个汇报。
按照年会评选的规则,设立了四个奖项:年度批评家奖、年度青年批评家奖、年度艺术家奖、年度青年艺术家奖。
经过各位学术委员的提名,年度批评家奖一共有如下的批评家得到了提名:栗宪庭、高名潞、王林、范迪安、水天中、彭德、黄专、吴鸿、黄河清、王南溟。
评选的时候因为我和彭德都是评委,所以提出来就不参加这个评选,获得了评委会的同意。
经过评选评委会评选了栗宪庭获得今年的年度批评家奖。
获奖的理由是:栗宪庭在美术批评中长期不间断地坚持本土批评,其批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年度青年批评奖获得提名的有:朱其、何桂彦、吴鸿、冯博一(年龄超过了44岁)、盛葳、高士明、高岭、卢缓、郑娜、付晓东、段君、胡斌。
奖项的获得者是朱其。
获奖的理由:朱其在批评活动中积极而富有创意,针对批评界的不正常的现象表达了独立尖锐的态度。
年度艺术家奖学术委员提名的是:隋建国、尚杨、徐唯辛、蔡国强、徐冰、周春芽、王怀庆、艾未未、岳敏君、张培力、吴冠中、何工、南溪、陶艾民、刘虹、孙建平。
经过评选隋建国获得年度优秀艺术家奖。
获奖理由:隋建国在艺术创作中坚持当代形态的探索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承担着当代艺术家在社会上的批评角色,并且在艺术教育领域不间断地付出努力。
年度青年艺术奖获得提名有:张小涛、陶艾民、刘炜、张见、王兴伟、范勃、董重、苍鑫、史金淞、何海、邱黯雄、尹秀珍、王玺。
经过评选张小涛获得这项奖项。
获奖的理由是张小涛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会敏锐的感觉,展览活动展现出对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关心。
[NextPage]
王林:关于奖励办法,我们在评选规则里面有了,这项工作组委会在年会召开以后在三月份会召开关于获奖艺术家的个人创作的研讨会。
年会希望得到各位学术委员和各位与会者继续支持的方面,关于年会本身,我们今年比较早地把这个年会议题拟定出来发给了各位学术委员,主要希望大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有一些围绕议题的文章提供给年会的批评文集,今年的文集本来想在文集里面做一个跟这个讨论议题有关的专题,但是没有成功。相关的论文还是太少,所以希望以后下一届的时候各位学术委员和与会者,邀请的论文编录者围绕我们议题撰写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学术论文。
关于文集,通过编撰我有所体会,我们应该尽量地减少即时、现场的个人短评、个案研究应该更具有研究性、分量感,从今年的文集来看,这方面的情况比去年要更好。
关于评选,我们今年一共有27位学术委员提名,希望有更多的学术委员能够对批评家年会所做的评选活动投入热情和精力进行提名。
明年评委会将会根据评选规则进行更换!
组委会研究从各方面展开更紧密的合作,一方面是和宋庄艺术促进会,我们接下来的评奖个人创作优秀艺术家的研讨会,青年批评奖获得者的策展活动这些都需要和宋庄艺术节、宋庄艺术促进会有更紧密的联系。
另一方面,我们和朱青生主持的北大现代艺术档案库,如何有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推出更具体的办法,因为这也是批评家年会的一种期待。
《批评家》杂志和批评家网站,去年经过主要是高岭、顾丞峰先生的努力,《批评家》杂志第一期已经印出来了,怎样和批评家年会有紧密的合作,批评家网站以及有些网站的批评栏目,批评家年会怎么介入,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去研究的问题。
批评家年会的召开,去年我们本来是准备把今年的年会放到成都开,曾经做过一些准备,后来由于汶川大地震有影响,所以在宋庄艺术节期间召开。
明年,上海艺博会和洪峰先生谈到是否能够到上海去召开批评家年会的问题等等。
所以有关批评家年会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也希望得到各位学术委员和与会学者、年轻批评家们的更好建议,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供给我们组委会成员,我们会收集起来为大家做好服务的工作。
组委会也好、评委会也好,其实都是批评家年会的服务性的机构,我们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
谢谢大家!
贾方舟:刚才王林没有说我们这一届年会评委会的成员,王林、朱青生、孙振华、陈孝信、邹跃进、彭德、杨小彦,评委会选出朱青生先生是这次评委会的主任,王林先生是作为组委会这一届的轮值主席当然作为评委,以后都是这样,每一届的轮值主席在其中做评委。
杨卫:接下来集体合影,休息几分钟。
杨卫:休息了一会,正式开始会议。
在休息期间,刚好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先生赶过来,先由他再说几句话。
下面请胡书记代表宋庄说几句话。
胡介报:各位批评家大家早上好!
第四届宋庄艺术节如期举行了,第二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艺术节期间也如期举行了,应该说宋庄艺术节一年比一年办得规模更大,而且应该说更充分。
艺术节的品质、组织各个方面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与我们广大的批评家、策展人各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此我代表宋庄镇党委政府对各地批评家对宋庄的关爱、关心和整个的文化发展过程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今天前来参加第二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的各位批评家以及各相关媒体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时,预祝第二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NextPage]
杨卫:接下来就由皮道坚先生、李公明先生主持正式的会议。
皮道坚:各位同行,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这次的批评家年会主持是在今年初大概四月份的时候确定的,我和李公明接到本次活动的轮值主席王林先生的电话,希望我和李公明来主持这次的论坛,希望我们能够确定一下论坛讨论的议题。
我们觉得去年的论坛非常有意义,论坛也应该连续做下去,中国的美术批评界需要这样的一个论坛,所以我和李公明当时很高兴地接受了这样一个委托,事后我和李公明见过两次面,我们也通过多次电话就今年论坛讨论的主题问题反复商量了,也和王林交换过意见。
这其中有过几次变动,开始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市场、经济对批评的影响上,所以我们一度想讨论艺术批评和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因为最近以来,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飙升,可以说对我们美术界产生了很多方面的影响,对批评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后来,我们经过几次讨论以后发觉市场机制的问题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我们想到了上一次的研讨,讨论的是关于《江苏画刊》意义,那次讨论的会议纪要在各位手上的文集上都能看到。
那次意义的讨论的讨论,我们在新的文化语境下重新再来思考批评的本质、精神,这是上一次讨论会的中心议题。
我们想这一次应该接着那次工作做下来,所以我们拟定了这样几个讨论的议题。
有很多学者和朋友昨天我们在一起会面的时候,他们说都没有看到,实际上组委会很早就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大家,后来又用正式的函件给了大家。
主题是:1、批评家身份的自我言说。
2、当代艺术批评的思想资源与运用方法;
3、艺术批评的学术规范与写作方法。
4、艺术批评的价值判断与多元论的思考。
5、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的关系问题。
下面我会简单地说一下。
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顾丞峰和我说这次研讨的主题是不是太多了,太分散了,当时我没和他说,后来回来我想了一下,我觉得这次讨论的主题实际上是不分散的。
这五个主题后面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隐性的主题,四个字“批评何为”。
在新的环境下、文化语境下,我们的美术批评应该怎么做。
我们的批评写作和批评的阅读应该怎么样去进行。
大家知道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现当代美术经历了三十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我们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在八十年代我们的当代艺术是受政治的干预远远超越于经济的干预。
当然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些外来的资本支持我们的现当代艺术,但那不是很明显的。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经济的干预、市场机制的影响对当代艺术市场机制越来越成为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想我们现在和八十年代相比还有一些很深的变化,尤其是我们的话语权的解放。
大家知道在八十年代我们批评的声音,当时谈的问题批评要成为独立的力量,强调批评的独立性,那时候批评要发表是有受很多方面的钳制,方方面面的审查,那时候的刊物也不像现在这么多。
现在,进入批评领域的准入度放宽了,我们的刊物空前得多,我们的画廊如雨后春笋,各种各样的美术机构越来越多,这样造成了批评非常繁荣的现象。但这种繁荣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变化就是网络传播。互联网、各种博客的开放,这些都是我们批评环境发生变化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
[NextPage]
皮道坚:我曾经在李公明主编的《美术馆》刊物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一种对当代美术批评的批评》,这篇文章是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詹姆斯·埃尔金斯教授写的。
这篇文章写的非常详细,用了很多具体的材料,分析了当今欧美美术批评的现状,提出了非常客观又尖锐的批评。
看了那篇文章以后,我觉得埃尔金斯文章里面欧美的美术批评的现状和我们非常相似。
在这里我想念一段他的话:美术批评可谓蒸蒸日上,吸引了大量的写手,也常常得益于高质量的彩色印刷和全球性的发行,在这种意义上说,美术批评是繁荣的。但是,请大家注意,后面的观点却又在当代理论论证的视野当中,因而无所不在,又没有什么生命力,只是背后有市场而已。
所以我觉得他开头的一段话,这段话吸引了我。他举了很多例子,包括稿酬、批评家写作的稿费和从事美术史、美术理论工作者,严肃学术著作收入的差距都有。
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我和李公明商量了,这次要商量我们批评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应该怎么做。
“批评何为”细化了五个方面的主题。
我想正是因为刚才我讲的那样一种变化,所以现在在我们的批评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我们有可能对一些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无语甚至是失语,但是还有一个情况,由于话语权的解放,由于准入度的降低,所以我们有更多的胡言乱语。
由于网络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词“网络暴力”。
在我们的美术批评界,有没有语言暴力,有没有批评暴力,有没有冷暴力。
有,是否正常,我们是不是需要有学术的规范。由此引出我刚才说出的话题,批评家身份的自我言说,批评的学术规范,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学术的平台上展开批评的写作和批评的阅读,批评的学术品格的问题。
讲到这里我想顺便说一点,我接触了很多美术史、美术理论界的同行,他们不写批评写作,甚至讳言自己是批评家,当然这可能是个别的,我不赞成他们这样的观点。
他们这样的观点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呢?是不是觉得我们有些批评没有学术的品格或者学术的力度呢?
当然批评和美术史研究和理论研究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和现实的关系非常密切,会应对一些突发的事件,要讲究时效性,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我们可以不进行理论思考的理由。
所以我想我们这些题目的拟定就是从这样的角度开始的,因为从这样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所以我们邀请了一些其他人文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
请他们来和我们交流一下,我想他们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学术视野。
因为美术批评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文学是不能相比的,在座的每个人心里非常清楚,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相比,他们受经济杠杆的影响比我们小得多,所以我想他们的发言应该说在几个方面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好的启迪:关于批评是不是需要系统的概念和规则;批评是不是需要理论化;批评是对判断的炫耀还是对判断的反思;
我觉得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的批评力度怎么样能够发挥到更大的程度,批评作为一种健康的文化力量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我想这都是我们需要借鉴其他人文学科(文学批评、文化批评)学者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就是我们这次安排的考虑。
如果我说得不够的地方,下面李公明来主持。时间很紧,刚才也算是我的发言,下面我想把今天上午的发言安排说一下。
李公明要把下面研讨会的批评家安排说一下。
上午我们安排了13位学者:王林、李公明、郎绍君、水天中、朱青生、邹跃进、吴重庆、张念、单世联、张柠、王晓渔、孙振华、余丁。
今天的会议安排非常紧凑,上午两个小时。
我们一共有12位学者,每一位学者的发言八分钟,在七分钟的时候要提醒,八分钟请你务必结束。
大家在学术的层面上来展开探讨,可以有争鸣、尖锐的理论交锋,但是不希望有人身攻击这一类的事发生。
因为我刚才谈到了批评暴力的问题,这一年来我们批评界发生了很多的事,当然我们就事不就人展开讨论。
我的开场白就到这里,下面就请李公明发言。他发言之前宣布一下下午发言的名单。
[NextPage]
李公明:根据组委会对相关情况的准备,我们准备下午的发言名单是这样的:鲁虹、杨小彦、吴鸿、贾方舟、李军、王小箭、徐虹、杨卫、顾丞峰、沈语冰、管郁达、彭德、陈孝信、黄宗贤、谭天、王璜生、张晴、邹建平、陈默、林天强、付晓东、郑娜、李晓峰、何桂彦、段君、鲁明君。
在发言名单之外还有一些朋友和批评家会插进来中间做即兴发言是允许的,下午时间紧凑,下午的发言每位朋友的发言是五分钟,希望大家做好时间准备。
我提交给会议的论文已经在论文集里面,我简单地把论文里面的关键问题概括地向各位汇报一下。
皮道坚老师刚才提到《对于美术批评的批评》这篇文章,对咱们进行美术批评是很有思考的价值,所以我当时写这个文章的时候,第一个想到身份问题,关于身份问题可能我们很多的批评家想到的是批评家与策展人、市场的关系,这样个人身份行为的考虑更多一点,在我的论文里面,我提出的问题是批评的叙事与历史写作的叙事互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因为“85美术新潮”今年的总结是三十年,许多的批评家批评的理论文章在迅速转换成为历史总结著述的时候,出现了批评叙事与历史叙事之间模糊、混同甚至是替代。
这里面出现一个问题,咱们对于艺术批评与美术史写作的基本研究方法价值的框架、叙事的区别是分不清楚的。
批评家给艺术家写文章的时候,艺术家本人就会放在画册封面,这样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我们发现甚至历史学家也会把这个作为历史评价,这样的转换我个人觉得在不同的标准之间会产生很多问题。
我们可不可以考虑,在一个权力的逻辑、资本的逻辑平台之上,批评家与历史写作者的身份双重兼任的他会把这个事情作为既铺垫当下的地位,又对历史书写策略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皮道坚老师谈到批评何为?批评的准则如何建立,如何与历史的书写,把连续和区别能够成为这一个写作游戏的规则,这是我要提出关于身份问题隐含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艺术批评的精神品格,应该包含有一种政治的叙事维度。
因为我们处于改革开放从文化专制主义向民主自由的公民社会发展的阶段,这样的过程我们艺术批评面对当下社会必定会有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近年来的艺术批评中,我们对于某一种艺术的潮流,比方说以一种比较贫乏的思想加上时髦的包装,配上市场的艺术品,具备了批评的眼光,这也是我觉得可以探讨的问题。
批评家年会、机构、所有的出版物,我觉得咱们还是应该非常详细地去奠定评选的规则、学术的标准,这样的话,批评家在历史学家眼中看起来很可能是一个没有学术规范可言的职业形象。
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批评家年会要做的事情。
由于我的文章在论文里面已经有,我没有必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