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从文学和绘画比较看水墨发展

2008-07-18 21:29:44来源:    作者:

   

作者:傅旭明

    我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油画,90年代中又迷恋中国传统绘画,90年末感觉前途迷茫,就开始做实验艺术,2000年前后最为投入,但几年后,我看到前卫艺术越来越朝功利的方向发展,我真的有点绝望,我准备放弃艺术的道路,专心于自己的新闻职业,起码这是一项对社会有促进的事业。一次旅行再次给我了信心,我回到了水墨。2003年我和徐光聚丘挺策划了第一次70后水墨联展,接下来至今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和转型的问题,从实践上做了各种尝试和探索,在理论上做了比较细致的梳理。今年年初我在上海策划了一个小型当代水墨群展,主要将70后水墨艺术家当代性倾向的一部分放在一起,这些画家也是近年来和我一道探索发展筛选过来的。至此,我对当代水墨的初步认识形成,我发现,中国水墨的发展实际上并不存在转型的困局,水墨材料方式和传统笔墨,只不过是一种语言的方式而已。

    如果我拿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来打比方,您就很容易理解了。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字体系在清代就孕育了一场变革,清小说成为中国文学主流方式,随之产生的白话文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的语言革命首当其冲,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白话文即现代汉语体系被正式确立,在台湾,国语体系也被确立。现代汉语写作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变化发展,虽然政治原因中国长时间处于国共分割两区,但从文化的角度上,现代文学都在国统区和苏区迅速成长,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了不同的文学写作方式,拿周氏兄弟来看,鲁迅强调作品精神对社会的影响和对人性的穿透,周作人则强调文学审美本身的纯粹性。而在苏区,延安文艺更是热闹非凡,人才济济。现代汉语的写作进入繁荣时期。中国大陆在文革结束后,真正文学写作重新复苏,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代开始转型,一部分人继承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如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西北文学,一部分人则开始了表现主义写作,北岛、舒婷新诗就是这样的例子,新诗写作对于文学的当代化转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诗写作源于郭沫若、郭小川、艾青,是基于普希金等西方革命浪漫主义近现代诗歌产生的,而此次新诗运动则在现当代西方诗歌的阅读而渐渐萌生的,北岛、西川等许多诗人都是在翻译英语诗歌的同时进入自己的创作。90年代中期,现代汉语写作基本完成转型,王小波成为重要代表人物。如果我们拿王小波和鲁迅来做比较,表面上似乎没有可比性,因为语言方式相差太大了,跨度太大了,中国汉语写作发生的变化太大了,可是,其中发展的过程却是渐变式的,而且从实际来看,文学写作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两者都在人性批判的深刻程度上却是异曲同工。

    从这样的方式,我们再来反观中国水墨,就看的很清楚了,中国传统绘画即以文人画为主体的语言形式,在清末已经孕育了变革,任伯年的人物就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方法,清末民国初,陶冷月、高其佩、等一大批画家吸收从日本吸收西方绘画方式,变革中国画。后来,徐悲鸿、赵望云把这样的变革推倒了体系的层面,林凤眠则直接吸收西方的色彩方式推动中国画的革新,而在传统绘画语言方式方面,齐白石以纯朴的方式将中国绘画推向了大众,潘天寿则把传统语言的结构做了调整和创新,给了传统绘画一次新的生命。但遗憾的是,这两位大师都未能从体系上让传统语言方式发展壮大。不过好在黄宾虹则把千年以来的传统语言方式做了一个总结,而他的总结为传统绘画方式及精神留下一颗不灭的火种。[NextPage]

    80年代至今,参与中国水墨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中间经过了很多风波和斗争,但这些有志于中国本土艺术复兴的艺术家都值得尊敬,他们不断革新尝试,探索个性的新的语言方式。不过很多艺术家甚至批评家都掉入了语言方法的陷阱。清醒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应该认识到,语言方式只是解决了最基础的问题,如何运用语言方式,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和精神内在,推崇什么样的审美观,崇尚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目前中国水墨将要面临问题。当然,有艺术家说了,谁说我们没有反映当代人的内心,我们反映了他们躁动欲望的内心了。我认为这不是当代人的内心,而是当代人内心复杂的表面,而不是内心深处。而他们或是我们的内心深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你自己找不到答案,你的作品也就没有了深刻性,因为你没有抓住当代的实质,就不具备当代性。

    当代性的含义是变化的更是恒定的,它实际上适用于每个时代。

    现在往往许多人把美术学家和批评家混为一谈,当下很多学者都兼担双重角色,也是现实。

    其实两者有联系也存在区别,前者应注重已经过去的现象做研究,应该平等对待各种美术现象,后者则应该对现在正在发生的现象和状态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中国水墨将要承载什么样的精神、价值观和审美观,批评家应该有这样的历史责任感。中国水墨既不能走西方绘画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走历史回头路。总之,无论作为艺术家,还是批评家,或是研究学者,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文化的宽度才能把握时代的方向。


   (编辑:杨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