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安迪·沃霍的“时光胶囊”

2007-12-14 09:53:54来源:    作者:

   

编译:段冉


安迪·沃霍


     54号工作室邀请函,咖啡包,Caroline Kennedy的生日蛋糕,一只风干了的人脚 – 所有这些以及更多你所想象不到的东西都被安迪·沃霍封存于600个密封的箱子中。在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去世几十年之后,所有这些被Ed Pilkington称为“时光胶囊”的安迪·沃霍的神秘生活被开启……

     “比起思考,美国人更喜欢购物,”安迪·沃霍曾如此评论。“而我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这可并非玩笑。沃霍本人的确是个如假包换的购物狂。如果说他的购物与常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所拥有的绝对的购物热忱以及收藏家的眼光。在他的存货中有饼干盒子、美国本土艺术赝品、动物实体标本(包括Cecil丹麦种大狗和非洲狮子)、珠宝首饰、用了一半的香水瓶子、电影明星的亲笔签名的相片、牛仔靴、世界市场纪念品、艺术装饰家具、假牙以及他标志性的白色假发。收集的数量对于他似乎和质量一样重要。或者说,他没有能力扔掉其中的任何一件,于是干脆全部保留。直到他1987年去世为止,他位于纽约繁华东区的五室工作间只有两间还能勉强住人;其他的房间则更像是跳蚤市场。当纽约最著名的Sotheby拍卖行前来处理他身后的财产时用了好几天来清点这些无法计数,甚至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历史上最包罗万象也最具价值的资产”。

     其实,将这个购物狂人沃霍与那个大名鼎鼎的艺术家沃霍联系起来也很容易——从两者对于工业物件的无比热衷就知道了。他的工作方式中也很直接的透露了这一信息,他的多幅知名丝网印刷作品都直接表达了对于工业传送带的无比尊敬。其实,最直接的表达就是他直接称呼自己在纽约曼哈顿的工作室为工厂。

     但是,鲜有人知的是沃霍将他购物与收集的狂热直接用于艺术创作,所有这一切都被作为他的一项终极一生的作品,或者说他的艺术生活的忠实记录。自1974年直至去世的13年间,沃霍将他每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收集并封存在这件叫作“时光胶囊”的作品中。最终,他共收集了570纸箱,40个堆的满满的柜子以及一大截表面用来做工作台的树干。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时光胶囊”,同时也创下了艺术家最真实全面也最无章可循的档案。或者,我们可以把“时光胶囊”称为沃霍的巨大的,立体全面的日记。

     其中的部分收集品已经在沃霍出生长大的城市,也是曾经的工业重镇匹兹堡的沃霍博物馆里对外展出。所有的箱子都被储存在恒温恒湿的房间中,一件件整齐的像墓碑般排列着。当然,这里只展出了611个胶囊中的91个,事实上,这91个中也只有19个被详细清点记录在案过。据悉,该博物馆已经获得了安迪·沃霍基金会的65万美金支持用于完成所有胶囊的清点整理备案工作。所有的清点工作需要3名全职资料管理员日以继夜的工作三年。

[NextPage]

     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恐怕还是:时光胶囊中都藏着些什么?其中储存的是1974年到1987年间沃霍真实完整地生活,当然,其中部分物品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其中不但有沃霍13岁时收藏的Shirley Temple的照片;也有他59岁去世于纽约某医院时病床上一直陪伴着他的书籍。

     事实上,翻阅整理所有“时光胶囊”的过程更像是经历一场时间旅行,重返上世纪70年代的纽约曼哈顿,重温那些种子般埋藏在回忆中的片段与往事。艺术家创作这些胶囊时的用意何在呢?又是什么样的因素让他决定了所有这些物品的取舍呢?也许,这些问题在艺术家本人去世20年后的今天都已经无从回答了。然而,正如在沃霍生前与其共事18年的同事Vincent Fremont所说:“其中的确不乏垃圾,然而所有这些胶囊的存在留存了一段真实可见、可供触摸的历史。”也许,这才是“时光胶囊”存在的最本真也最动人的意义。(资料来源:Guardian Unlimited)


     (编辑:林青)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