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运作之下, 主流媒体所宣扬的生活品味, 交际打扮之哲学已几乎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调。那种渲染中产价值观的媒体资讯如洪水般拥到眼帘,低下阶层的衣,食,住问题却在喧嚣中沉淀。看过穷富翁大作战后咱们各自返回工作岗位,继续赚取追不上通涨的工资, 继续流如行水地购物,消费。到底我们手持的摄影器材能否发挥其作用, 于media 2.0 世代把沉淀的社会议题带进受众的眼帘?我相信每一个艺术范畴皆有其社会功用, 而Lewis Hine 更是在摄影界其社会价值的表表者。Hine于美国二十世纪初拍摄工人阶级的照片而闻名, 被著称为"社会纪实摄影"。一百年前, 新闻资讯并非垂手可得报章是唯一刋出社会纪实图片的媒体。图片相比文字可于极短时间引起阅者注目。只要图片能够打动人心,(但并非过份渲染), 便可导向群众注意,继而咀嚼文字, 引起广泛讨论。因此,百年后的今日, 照片仍站列于不可替代的席位。以Hine为例,他从来不太强调技术层面上的精湛,旨在得到一张能够直指人心的照片,令大众关注工人阶级所面对的各种问题。
当然, 社会纪实摄影非只属于工人阶级。
就本港环境而言,住屋问题,空气污染,教育改革, 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亦常见于纪实摄影的主题。在这摄影运动流行的年代,我们绝对可以善用手头上的工具纪录各种有关社会,民生的问题, 并以网络上的各种渠道将其宣告并引起大众及媒体的关注,迫使有关部门介入及处理。我相信,摄影并不只是消遣娱乐的产品且更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武器。[NextPage]
MANSON.WONG
于澳洲旅习五年,大学多媒体设计毕业,爱黑胶,爱看直播,爱音乐。回港后反行其道于某大空运公司任小职员。工作以外,视摄影为第二人生,坚持菲林拍摄,自学冲晒,以麦烽,布烈松,森山大道为学习对象,结婚之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纪实摄影上,将一切能预视快将被摧毁的用胶卷记下来。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