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重读克拉考尔(六)

2010-01-06 17:12:3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德)

  尽管如此,对该文施加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克拉考尔在20年代早期对格奥尔格·西美尔(Georg Simmel)社会学理论的读解,经由对马克思理解的过滤,乃形成其早期的唯物现实主义风格(代表者如收录于《大众装饰》中较有名气的专栏文章,以及1930年讨论白领雇员的著作,书名为《雇员们》)。由于电影与民间艺术及其技巧资源——无处不在、细琐、镜头视角——的关系,克拉考尔将之描述为细节的艺术、表面(surface,他的一个核心概念)的艺术,最擅长捕捉“细微的运动和大量瞬间动作……表情、小手势、东西与人的身体偶然的组合以及所有构成生活表面的倏忽现象”(第2页)的媒介。这一表述更多地受到西美尔的影响。克拉考尔在20年代讨论这位社会学家的文章中写道:“运用类比和同质的关系网络,他在自己观察的所有领域内都从事物的表面进入事物的精神/智识底层。在此过程中,他证明这种表面相当于符号,是这些精神/智识动力和本性的物质显现和结果。最琐碎的事件推动灵魂的转轴。”

    克拉考尔认为,西美尔首先抛弃了“极端形而上概念的棱镜”,代而在关联疏少的物件间建立联系,将最重要的位置留给感知的瞬间。克拉考尔在他自20年代至纳粹上台期间的作品中对该方法进行了最佳描述,也成为他后来所有作品的特点。本雅明曾在一幅克拉考尔极为珍视的图像中描绘过后者:“一个拾荒者,黎明时分,用他的棍子挑起一片片‘说词’和‘废话’,一面嘟囔着咆哮着,微带醉意地将它们投进自己的推车,只剩那些褪色的棉布余料——‘人性’、‘灵性’或是‘专注’——在风中可笑地飞舞。”

    《大众装饰》(1927)一文以相当著名的一句话开篇:“要确立一个时代在历史进程中占据的位置,分析不起眼的表层比那个时代的自我评价可靠得多。”(第75页)这一预设是克拉考尔关于工业文化产品——从电影到摄影,从杂耍表演到“踢乐女孩”(“Tiller Girls”)——的批评理论的基础。此前距本书最近一次的应用见《极权主义宣传》(Die totalitäte Propagangda,1936—1938),该文原本应该发表在已经移师美国的社会研究所(Institut for Sozialforschung)的评论刊物中。(克拉考尔在收到阿多诺的修改建议后撤回该文,阿多诺推翻了原作从特别和具体到一般的方法,他倾向于从一般原理入手。)

    可见的世界透过表面被表达,对这些表面的质询将引出世界的“面相”。现实可被阐释为一种象形文字(hieroglyph,克拉考尔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概念)。空间是一种社会的象形文字【《论职业介绍所》(“Über Arbeitsnachweise”),1930】,社会现实的构造与关系被铭刻于其中。同时出现在其中的是物质世界和事物的物质性,与贯穿克拉考尔所有著作的矛盾一致,该问题仅在《电影的理论》中得以解决当克拉考尔论及电影表现“极细微的运动”和“大量瞬间动作”(第2页)的能力时,他所指的似乎是现实的某种不自觉的特质,由此暗示,除了明示的内容,还存在潜藏的内容。于是他又采用精神分析模式,他的文章明确谈到电影的“症候价值”(第4页)。写于20年代的评论文章(如他在随后的《初步报告》中所言)同样称“德国银幕是国内局势的征兆”(第98页)。

  (实习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