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班春劝农”典礼,在遂昌县石练镇的淤头村上演。这场根据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传世名著《牡丹亭》记载,及参照史志、县志而复原的古典仪式,让时光倒回四百年前,重现明代乡村的农耕景象。
班春指的是古代地方官颁布的督导农耕之政令。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至二十六(1598年)年任遂昌知县。在任五年期间,他勤政惠民,春耕季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春劝农”典礼,并奖励农桑,劝农勤作农事。
遂昌的非遗,俯拾皆是
在这场典礼上,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遂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轮番亮相。这边,10位乐手依次端坐,一声云锣响,各种各样一般人叫不上名字的乐器随势起声,奏出一段优美旋律。原来,这就是遂昌的 “昆曲十番”,是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时,创造并传播的民间艺术。“昆曲十番”分别由笙、箫、云锣、梅管、提琴、扁鼓、双清、三弦、板胡、笛子等演奏,曲目则是《牡丹亭》、《紫钗记》、《长生殿》、《浣纱记》等经典。
另一头,一群孩子被几辆轮车吊至半空,他们扮演着孙悟空、许仙、哪吒等角色,或金鸡独立,或“从天而降”,看起来既惊险又刺激。这就是被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遂昌台阁”,令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遂昌县不仅山美水清,其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让人羡慕。2007年,遂昌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共找到3万多条非遗线索,涵括手工艺、杂技、美术、民间文字、音乐等,细分起来,竟然有2030项之多。其中,“昆曲十番”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另外“台阁”等7项被列入省级“非遗”。
汤显祖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很多人会问:遂昌这么一个山区小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文化遗产,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些文化遗产,都能传承至今呢?
遂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尹建中告诉本报记者,这个问题的答案,既有你可以想到的地方,也有你想不到的地方。想到的地方很简单,那就是地理原因,由于大山环绕,虽然遂昌风景优美,但与外界交流不便,众多传统文化由此获得了生存空间。“但更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是人的作用。”
据尹建中介绍,汤显祖在遂昌任职的5年间,其实给遂昌留下了很大的无形资产。在遂昌,他建射堂,修书院,下乡劝农,使这块僻瘠之地大为改观,桑麻牛畜都兴旺起来。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一种风气,因为他把遂昌当作了他的理想王国,实行善政之外,竟然擅自放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观灯。“无疑,这些做法让遂昌人民产生了善良包容的气质,而这样的气质融进这片山水,无疑为民俗文化的代代相传提供了精神条件。”
尹建中的观点也从遂昌的普通百姓那里得到了验证。遂昌县职业中专的男生们,现在最流行的课外活动就是舞“遂昌车龙”。遂昌车龙俯地为车、翻身为龙,群众称之为“龙中一绝”。08机电一班张康告诉记者,他们校队组建不到半年,已经到参加了不下十场表演,每一次车龙出场,观众掌声最多。
“平时训练很苦,但每次都会有很多同学围观,感觉太好了。”张康说道。
非遗如何活起来,他们在大胆实验
有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是件幸事。不过,这么多的非遗该怎么把利用起来,推介出去,现在成了遂昌“幸福的烦恼”。
尹建中介绍说,遂昌在这方面很动脑筋,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可供其他地方参考。最简单也最管用的办法,就是让非遗成为“活”的遗产,动起来,让群众参与演起来。“今天你看到的班春劝农节,只是我们一年十几个传统文化节日的一个,在遂昌,这样的特色民俗节日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非遗也因此得以充分展示。”
在让非遗“活”起来的同时,遂昌的下一步目标,是要给非遗一个日常化的展示与推介平台。据尹部长介绍,遂昌接下来将会建造一个重现晚明山村风情的文化长廊,县政府的目标是把它打造成“浙江的丽江古城”,遂昌的众多非遗,也通过这里集中展示推介给游客,成为“走出去”的起点。
(编辑:黄云 实习生:张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