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立足高质量 澎湃正能量——“沪产电视剧”的成功密码

2023-06-26 15:17:48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颜维琦

   

  一直以来,上海都是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重镇之一。曾经,以《上海一家人》《蹉跎岁月》为代表的海派电视剧深深打动观众的心,也代表了那个年代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主流。进入新时代,沪产电视剧创作自觉地把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作为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鼓与呼,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6月23日,优秀沪产电视剧研评会在上海举行。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齐聚一堂,从“以高质量赢得大流量,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的优秀沪产电视剧中,探寻创作规律,擦亮“上海出品”电视剧这块金字招牌。

 书写时代图景,传承“工匠精神”

  面对一份自2014年《金牌律师》到2023年《人生之路》的十年间50部沪产电视剧片单,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感慨:“佳作迭出,目不暇接!”

  从《大浦东》到《破晓东方》,从《心居》到《安家》,无论是新中国诞生之初的上海还是新时代的金融变革,还是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平凡生活,都具有鲜明的上海特色、浓郁的海派风情。这些年,观众看到了为伟大复兴中人民精神奋进史作故事化、审美化表现的《大江大河》,看到了为抗疫拼搏谱写民族精神画卷的《在一起》,看到了为民族的脊梁树碑立传的《功勋》,看到了反映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上海巨变的《大浦东》,看到了生动记录中国共产党伟大历程的《光荣与梦想》……

  “现实题材剧在刻画当代知行合一的人物形象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堪称沪产剧鲜明的美学标志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为,一批沪产现实题材剧敢于直面当代生活,着力描写对时代精神有着敏锐自觉,并且及时付诸行动的新型人物形象,借助他们的实践烘托出知行合一的时代价值观。

  之所以源源不断地涌现优秀的电视作品,也得益于创作者“工匠精神”的传承。研讨会上,导演傅东育回忆起自己刚入职上影厂时拿到的一个“小蓝本”:“里面有各个部门创作的要求,有章可循。这是浸入血脉的工匠精神,是工业化体系的最浅显外化的体现。”

  在这样的体系里,傅东育经历了道具、服装、洗印、剪辑四个车间以及现场场记的训练,当成为一名导演时,以往养成的规矩已成为习惯。按部就班,精益求精,不将就、不对付的“工匠精神”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作品中。“因为有着这样的匠人习性,所以可以秉承安静、沉着的心态,摒弃浮躁、膨胀的作风。”傅东育说。

  也正是通过一代代创作者的传承,沪产电视剧方能经久不衰,动力澎湃。

  从小说到电视剧,文学与影视“双向奔赴”

  上海是我国现代出版业的重镇,也是文学传播的重镇。就电视剧对文学名著的改编而言,上海出品的、由黄蜀芹导演的《围城》,是新时期电视剧改编文学名著的范例。今年,一部改编自路遥经典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引发了观众共鸣。

  在新时代沪产电视剧中,对路遥的文学名著《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改编,提供了从小说到电视剧改编的新鲜经验。仲呈祥认为:“《平凡的世界》是忠实于对原著精神价值取向和基本人物形象和关系、故事主要事件和时空的一种成功改编;《人生之路》是根据小说《人生》部分情节改编,拓展了时空,时间向后延伸,空间由陕北扩展到上海。”

  在文艺评论家郦国义看来,两部先后相隔十年出品的电视剧对当代文学经典《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改编,正是践行着一条不断更新改编理念的创新之路。《人生之路》则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是对名著经典传统改编模式的突破。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播出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则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家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播出的《破晓东方》,改编自史传作家刘统的纪实文学《战上海》。同样,筹备中的《风雨宝兴里》和《千里江山图》都是极为典型的“上海IP、上海故事、上海制作”。

  此外,沪产剧还勇于尝试各种题材。年初热播的科幻剧《三体》,给了观众一个惊喜。在未来亮相的“上海出品”中,创作者将把镜头对准医疗、警务、电竞、保险等不同行业。“在沪产剧的创作队伍中,一批敢作敢为的创作者们,以一系列精品剧正面回应着大众对现实主义佳作的盼望,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可供参考的标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影视编剧梁振华说。

 有“小”确幸,也有“大”风貌

  在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新时代沪产电视剧创作提供的另一重要启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大批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主打“温情现实主义”基调的生活流作品,在浓郁的人间烟火气中,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尤其可以说,《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这些‘小’字剧的生产,不仅体现了自觉的品牌意识,也成为沪产剧在全国产生影响力的知名美学品牌。”王一川说。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时代十年沪产电视剧,既有立足于上海特色的题材创作,更有面向全国的视野和追求。连续两季的《大江大河》无论在口碑、影像质量还是思想表达上,都为沪产剧立下标杆。2022年的《风吹半夏》接续了《大江大河》的群像戏,再次展示时代浪潮下的“大浪淘沙”。今年热播的《破晓东方》,以拉开的政治和经济视野诠释“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的使命必达。此外还有《光荣与梦想》《特赦1959》,反腐剧《猎狐》、援非医疗剧《埃博拉前线》、军旅剧《特战荣耀》、冬奥剧《超越》……

  “新时代十年沪产电视剧的收获中,既可以看到上海十年来电视剧创作发展的整体风貌,也可以见证沪产电视剧十年的发展步伐;既可以品味沪产电视剧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色,又可以领略最具典型意义的当下都市生活景观;既可以体察‘沪上人家’的情绪心态与人生况味,更可以从中洞察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副会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李京盛说。

  “这些沪产剧叙事丰富了也改变了‘MADE IN SHANGHAI’的摩登本质,真正打开了‘大上海’的格局,也把‘大’变成一种更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前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说。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