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动画电影领域掀起了经典神话传说的再创作热潮,但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少量影片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外,《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等电影虽在票房上势如破竹,但其口碑评价却不尽人意。尽管如此,观众依然高呼期待“中国神话宇宙”的构建。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产动画的神话宇宙开发基本局限在“系列化商业电影框架下以作者创作为中心的互文创作”,缺乏角色在多个文本间流动的统一宇宙观,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可延展性,这是我国动画电影在建构“宇宙”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系列化的动画电影并不等于动画电影宇宙,宇宙化叙事更强调空间叙事思维,以建构“故事世界”为主导,彼此关联、互为补充。从这点来看,“漫威电影宇宙”、《熊出没》系列的“熊宇宙”已经初步完成故事世界的构筑。“当人们喜欢一则故事和它的故事世界时,他们会需要更多能给故事世界添彩的文本和更多能让他们对这个品牌表忠心的物件。”故事世界的成功构筑有助于电影的长久延续和“宇宙”的形成,进而激发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何以“故事世界”
“故事世界”理论是当代认知叙事学的核心。戴维·赫尔曼将文本视为“创造世界的蓝图”,提出故事世界是“存在于阐释者的心中由文本唤起的世界,是被叙述的情况和事件的心理模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故事世界”想象成在阅读、观看、游戏叙事文本时建立的心理表征,那么它就不是故事中对象的静态容器,而是不断演变的局势的动态模型。因此对于创造世界的能力,更准确的表述是激发一个世界的心理表征的能力。
在赫尔曼的基础上,玛丽-劳拉·瑞安指出,与常见的世界概念不同,故事世界是与“宇宙”同义的一切存在物的世界。故事世界被进一步解释为“随着故事里讲述的事件不断向前推进的一个想象的整体”。如E.M.福斯特提出的一个案例,“国王死了,然后王后悲痛而亡”,这没有唤起任何的想象空间,观众并不会试图构建一个世界。换句话说,定论式的信息接收不会让观众在情感上理解王后的悲伤,更不会诱使人们将其转换为视觉化图像,因为它缺乏“世界性”。由于故事涉及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每个故事都必然包含它发生的世界,所以这只是一个逻辑意义上的没有被言明的可能世界,而不是经验意义上的故事世界。与之相对的是海明威的微小说,“出售:婴儿鞋,从未穿过”,这段叙述会激发观众对叙述空白的想象,来解释这个令人困惑的故事。
两段同样简短的叙述,其内容的展示性不同,因此观众的想象程度(或者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虽然这种判断相对个人,但是叙事文本是否投射出了包含人物和事件的世界、是否具有“世界性”,恰恰是由主观的心理表征能力决定,这也是影片“沉浸感”产生的前提。
文本的可叙述性由世界性决定,而世界性由建立心理表征能力决定。因此,理想的故事世界意味着邀请观众参与“报道的事件”,而这依赖于完整自洽的世界逻辑与高度可信的世界架构,从而给予观众带入感、真实感、沉浸感。
从“故事”到“故事世界”
世界由文本创造,但是被想象为独立于文本而存在,故事世界的概念证明了跨虚拟性(transfictionality)是合理的。对于观众来说,此时叙事文本代表了世界,但不是创造了它。世界逃离了原作者的控制,角色获得了自己的生活。同时,基于艾科的“可能世界”理论,通过“改编”扩展故事世界也就变得可行了。
经典神话文本可以说是以情节为中心,故事多分散性讲述,剧情高度闭合且包含太多结尾。当下改编的封神题材动画电影利用“如果……会怎么样?”给予人物不同的命运,实际上形成了以角色为中心的叙事。这也导致所有戏剧冲突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与心理变化展开,缺少空间维度的构建。
一个好的角色,对于系列化的动画电影来说足矣,因为他可以支撑多个故事,但他难以支撑一个宏大的世界。创制中国“神话宇宙”要以“世界”为中心,因为一个世界可以支撑多个故事、多个角色,此时“世界构筑”远比“个人困扰”重要。
个人进入世界的首要条件是给予观众“世界感”,其生成机制是发生一个对于故事世界里所有人都意义重大且正在迫近的事件,比如《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灭霸利用无限手套消灭了宇宙间半数生命,每位英雄都受此影响,包括在上部影片中未露面的鹰眼等人,因此复仇者联盟自然而然地集结了。
同时,“世界”需要不变的特征作为不同文本的共同参考系,每部影片以此呈现为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中的一场胜利,由此“故事世界”逐渐被构建完整。《熊出没》出品人尚琳琳表示,其“世界观基础架构一直没有改变”,基础角色设定也是统一的,《熊出没》一直处于这个框架内创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完整熊宇宙。
但“封神宇宙”相关影片似乎一直缺少支撑“世界”的不变规制,无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灵珠与魔丸、龙族与天庭的对立,还是《新神榜:哪吒重生》中哪吒与龙族的世仇对立,这些对立设计似乎构成了某种“世界观”,并围绕此设定展开戏剧冲突,但这种设定实际上是脱离环境的,甚至在任何超现实空间中都能实现,这就表明它不指向任何世界规制,这也阻碍了角色在不同文本里的流动。只有当这个设定作为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存在,基于此被引入叙事时,它才能真正成为“故事世界”的存在,进而成为空间的一部分,如“漫威宇宙”中维度层级导致英雄战斗力差异的设定。
正如亨利·詹金斯所说,叙事日渐成为一种构造世界的艺术。随着“漫威宇宙”的成功与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改编热潮,业界对“宇宙”的使用出现泛滥倾向。如前所述,当前“神话宇宙”展现出的是统一的宇宙观和空间思维的缺失,叙事局限在角色成长历程的单一线性逻辑上,某种程度上是缺乏可延展性的。巨细无遗的宏大故事世界是“神话宇宙”永葆生命力的基础,未来随着神话题材动画电影陆续上映,故事生产者必然需要围绕故事世界的完备性与开放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布局。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