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韩国音乐剧 一刻不停“卷”自己

2023-05-04 21:36:41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尚晓蕾

   
2023年4月13日,在釜山驻演的世界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的韩国版,迎来了观演人次突破150万的里程碑时刻。



  2023年4月13日,在釜山驻演的世界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的韩国版,迎来了观演人次突破150万的里程碑时刻。这个数字是自2001年《剧院魅影》首次在韩国上演以来,三次韩国版和三次国际巡演版共1316场演出的观演总和。制作公司为当晚到场的观众准备了特别的礼物和纪念仪式,每名观众都得到一枚有本轮演出全体主演签名的纸质魅影面具。演出结束后,观众一起举起面具,与台上的“魅影”留下纪念大合照。

  与《剧院魅影》全球1.45亿观演人次相比,150万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数字,但是这部音乐剧在韩国音乐剧乃至整个演出行业发展史上的意义却是非比寻常的。

  2001年12月,《剧院魅影》韩国版初次亮相,在首尔LG艺术中心连演七个月,观演人次24万,销售额190亿韩元,大幅突破了当时100亿至140亿韩元的音乐剧市场规模,让从业者看到了音乐剧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可能,成为韩国音乐剧产业化腾飞的起点。此后的二十年间,韩国总人口增长了400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两倍,音乐剧市场规模却暴增三四十倍,在2022年达到了3500亿至4000亿韩元,在整个演出行业(不含演唱会)中占到75%以上的比例(韩国舞台演出的市场规模为5000多亿)。剧场已经成为韩国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去三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演出市场遭受巨大冲击,连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都不可避免地短期全面停摆,韩国却由于相对灵活的防疫政策、行业的韧性和观众的支持,几乎从未硬性规定全面停演,一度成为全世界“稀有”的仍然有剧场在营业的国家。而《剧院魅影》也是彼时正在韩国巡演的剧目之一。

  2023年,随着国际旅行和文化交流全面恢复正常,预期韩国演出市场会出现更好的增长势头。伴随着樱花季在釜山梦想剧场盛大重启的《剧院魅影》第三次韩国版公演,无疑为行业复苏注入巨大的推动力。

  如何能在短短二十年间,在一个5000万人口的国家经营出全球名列前茅并且抗打击能力优异的演出市场,这并非一篇文章能说清楚的问题。然而在这个春天,在韩国大大小小近百个正在上演的剧目中选择几部,走进剧场体验一番,从剧目的焕新呈现到观演环境的细节设置中,或可窥斑见豹,对这些年,特别是后疫情时代韩国商业戏剧的成功密码稍作了解。




  《剧院魅影》还能有什么新意?

  请曹承佑来演

  首演于1986年的《剧院魅影》是全球公认的经典音乐剧作品,曾在2001年和2009年推出过两个韩国版。第三版于今年3月底在釜山的梦想剧场启动,演出两个多月之后,还会移师首尔夏洛特剧场继续演到年底。为了这次暌违13年的亮相,制作方投入高达400亿韩元(约2.1亿元人民币)的费用,依照1986年首演版本的舞美设计,在英国重新制作了专为两地驻场而非巡演使用的主舞台布景、服装及道具,以期整体提高制作质量,舞台效果力求用熟悉的布景营造出新鲜感。此外,本次制作还对之前版本的韩语唱词进行了译配修正,更符合当代韩国观众的语言习惯,更通俗易懂。

  《剧院魅影》是无数音乐剧爱好者的启蒙剧目,由于版权要求,在全球授权上演的版本都要沿用原版的剧本、舞台设计与调度,能发挥的自由度非常有限。观众面对同样的舞台、情节、唱段,也难有更高期待,无非就是寻找表演细节的差别,比较卡司唱功的高低。

  而本版《剧院魅影》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出现了一位演技优于唱功的“魅影”:曹承佑。

  曹承佑是韩国影视界中生代实力派演员,中国观众或许对他出演的《假如爱有天意》《秘密森林》等影视作品更为熟悉。实际上他在韩国音乐剧领域的地位更是不可动摇,二十多年来几乎从未间断舞台演出,多次出演过《我,堂吉诃德》《海德薇》《变身怪医》《理发师陶德》等剧目,并且具有连演几个月仍然开票即售罄的号召力。

  然而,《剧院魅影》是一部对演员的演唱水平有较高要求的作品,尤其是作为主角的“魅影”当然要“能唱”才行——本次与曹承佑轮流出演“魅影”的金主泽及全东奭都是优秀的声乐演员。但曹承佑没有美声专业背景,嗓音条件也与以往的“魅影”们有相当差距。

  曹承佑为这个角色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声乐训练,但公平地说,他的演唱在某些段落确实仍然显得吃力。但是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凭借丰富的表演经验,“以歌词情感为出发点”,在乐句之间自如切换不同的发声方式,跳出音色的束缚,让声音为表演服务,为传递情感服务。他在某些乐句上甚至有意以嘶哑的喉音处理,以袒露出藏在声音面具之后的魅影心声。

  许多观众及业界评论人带着“不知道能不能唱上去”的忐忑入场,却在结束时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评价标准,被角色魅力折服。虽然仍有少部分执著于音色表现的观众表示难以接受,但大多数观众和媒体都对他的演绎给出了“为‘魅影’赋予人性美”“超越了演唱的境界”的赞誉。曹承佑在音乐剧舞台上一向以表演闻名,此次用不同的演绎方式挑战高难度经典,也让人感慨音乐剧中表演与唱功不该是孰重孰轻,而应该是相辅相成,一切都应该围绕人物展开。曹版从角色的完整、层次以及变化来说,都有成功之处,至少给“魅影”的演绎增添了维度。如果说以往的“魅影”更多是从声音通向心灵,那么这一版的魅影则更像是从心灵通向声音,在吟咏间透出诸多细微而精准的情绪,是不同于以往各个版本的独特体验。

  至5月底,曹承佑主演的场次又是几近售罄的状态,并且制造了新的看点与话题。这或许是本版《剧院魅影》最大的创新与突破。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来自于观众对待经典作品创新的好奇心与包容度,也来自于曹承佑多年积累的口碑和走出舒适区的勇气,以及过硬的表演技巧,更来自于从业者的“不满足”和对更高水准的追求。而这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地在市场上延续作品的生命力。

  老作品怎样争取新观众?

  一刻不敢怠慢地出新

  常演不衰的经典无疑比昙花一现的爆款更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而延续作品生命力,其实就是用老作品争取并留住新观众。韩国音乐剧市场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作、引进西方版权剧起步的。这,有助于制作公司与英美成熟的产业体系建立起密切的合作甚至是师承关系,让韩国成为版权剧在亚洲乃至全球最早落地的市场。如此,吸引了一批对于西方文化具有好奇心和接受度的年轻观众,并以此为基础培养起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的观演人群。

  另一方面,韩国的文化创意从不缺少将舶来品“据为己有,落地生根”的基因,加上能歌善舞与情感外化的民族性格特质,是适合西方音乐剧生长的亚洲土壤。时至今日,作品数量占比五分之一的授权音乐剧仍然占据着一半市场份额,一些在欧美气数已尽的作品,在韩国却能够连续上演至今,让版权方心花怒放之余啧啧称奇。然而仔细看下来,真正在制造神奇的应该是行业从各个角度制造看点的创新方式。

  在首尔世宗M剧场刚刚结束新一轮演出的话剧《上帝的宠儿》(又名《莫扎特传》)中,知名音乐剧演员车智妍出演了宫廷乐师萨列里。这部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的经典老戏虽然并非音乐剧,但讲述的是音乐天才莫扎特与宫廷乐师萨列里之间的故事,全剧也贯穿着莫扎特的乐曲——无论如何,由懂音乐、有乐感的演员来出演,是更符合角色需要的选择。车智妍的女版萨列里没有刻意女扮男装,而是偏中性着装,长发自然束于脑后,以那个时代的装束来看这个造型倒也并不违和。奇妙的是,萨列里对于莫扎特的欣赏与嫉妒,他作为艺术家的敏感与阴谋家的狡猾,乃至最后的崩溃和幻灭,在这个“雌雄同体”的萨列里身上表现得更加鲜明;而剧中萨列里勾引莫扎特妻子的戏份更是多了一层别样的趣味。车智妍第一次出演萨列里是在2020年,倒不能说疫情下的行业困境是推动创作者大胆出新的主要因素,但至少他们并未因此而止步。

  同样在疫情期间进行了制作改进的还有音乐剧《死亡笔记》。这部日本漫改音乐剧于2015年首演,同年推出了韩国版,并于2017年进行了二轮演出。制作公司从2022年的第三轮演出时起,对该剧的舞美进行了全面升级:之前版本的舞台实景几乎全部消失,只保留了一些简单的桌椅;舞台的天花板、背幕及地板铺设了1340 块LED屏幕,所有布景都由LED 屏上的动态多媒体完成;三台激光投影仪共同运转,以点、线、面勾勒出不同的透视关系和舞台氛围,在场景中迅速切换,或划分舞台空间,或配合人物动线以及视角,仿佛魔法一般。

  其中一场两个主角打网球的戏,演员几乎没有移动位置,多媒体却将观众的视角从边线带到发球线,再俯视全场,最后落到网前,让人目不暇接。在另一个场景中,在舞台灯光的配合下,观众随着一本笔记的坠落轨迹,瞬间从云海中圣光照耀的天国,来到霓虹灯闪烁的银座街头,沉浸体验感拉满。多媒体舞台之出神入化,颇有当年英国国家剧院的《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和戏剧大师罗伯特·勒帕吉的《887》之风。想到国内的舞台视觉大多仍停留在将多媒体当做背景PPT播放,并且与灯光互相干扰、满场阴影乱飞的阶段,很难不让人感慨世界的参差。

  良性生态怎么来的?

  让每一位花钱的观众满意

  目睹韩国疫情后焕新的演出质量,不禁好奇,他们明明已经有了那么庞大的市场,为什么如此拼命,还在一刻不敢怠慢地加大创意与技术的投入?在韩国人爱用的社交平台或者韩国最大的票务网站Interpark上转一圈,便不难发现,韩国观众在正常发展的市场化环境下培养出了一个极为“正确”的观演标准:性价比。

  韩国的戏剧观众并不避讳说出“戏虽然好,但是票价仍然过高”或者“这个水准的戏很难相信花了那么多制作费”这样的话。换句话说,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衡量永远离不开价值这个概念,他们时刻记得自己花了钱,所以会相应地期待与价值对等的艺术享受和服务。如果任何一方面不符合预期,他们会毫不留情地以消费者身份提出批评。

  这样的反馈环境乍看之下仿佛让伟大的戏剧艺术染上了铜臭味。然而在商业戏剧市场上,拒绝被艺术情怀PUA的观众其实也在鞭策制作方进步。在戏剧商业化初期就已经频繁开展的国际剧目巡演及艺术交流活动,拓宽了韩国观众的眼界,也让想从观众身上赚钱的制作方丝毫不敢怠慢,不管在艺术质量还是周边服务上,都想尽办法让每一位愿意花钱的观众满意——

  比如,音乐剧、话剧等演出票,直到演出前一天都可以无理由退票,越临近演出日期,退票的手续费就越高,但最高一般也不会超过票价的30%;再比如,制作方会推出各种信用卡折扣、门户网站折扣、特殊人群及场次折扣。此外,由于韩国打卡文化及repo文化盛行,各剧目的演出场地会精心布置打卡地点和周边商品售卖。在《剧院魅影》釜山演出的梦想剧场,通往地下一层女卫生间的楼梯间、剧场入口等候区的拐角,还有卫生间内的化妆台,都装点摆放着魅影面具、烛台及玫瑰花环;《死亡笔记》的剧场前厅多个位置设有供观众拍照的背板和布景,演出票上甚至会印着当天演出卡司的宣传照。这些细节无一不在提高观众的剧场体验,创造附加值。

  如本文开篇所述,韩国二十年来人口增长400万,音乐剧市场规模却增长了4000亿;实际上近年来韩国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但音乐剧市场却有望再创新高。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年轻观众的比例继续增加,他们每个人走进剧场的次数也在增加,韩国商业戏剧的良性发展生态,或许就是这样形成的。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