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先勇担任制作人的新版昆曲《玉簪记》,将于4月末上演于东方艺术中心第三届“名家名剧月”。白先勇昨天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表示,昆曲的传承依然是一个很危急的问题。由他作为制作人的开山之作青春版《牡丹亭》也将献演于“名家名剧月”。
苏州昆剧院的生旦配俞玖林和沈丰英自然要感谢白先勇,因为2004年若不是被白先勇相中主演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他们大概不会有今日局面。
白先勇昨天对记者透露,5年间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共演了184场,平均每年30多场。究竟是不是因为演出过密,而使俞玖林和沈丰英的嗓音疲惫不堪呢?昨天面对记者的疑惑,白先勇说得很坦然,“是演得太多了,我们到处演,有时天气不好感冒了还要演,这就影响了嗓子。”
作为“昆曲第一义工”,有时白先勇会显出两难,一方面,他要通过《牡丹亭》和《玉簪记》来向公众推广昆曲,而另一方面他还必须对演员的嗓音负责。“国外昆剧演员演一场要休息好几个月。我们却没有。而且昆曲又是很费嗓子的。所以4月来上海演出后,两位主演就会休息几个月。”白先勇说。
白先勇从小就痴爱昆曲,等当上“昆曲义工”后,便放下写作,一门心思投入,欠下许多文债也在所不惜。白先勇昨天对本报说,他不赞同“ 昆曲是活化石”的说法,“昆曲的生命还强得很呢!”因为认为昆曲是“化石”,为了推广,有人就对昆曲进行大肆改造,结果弄得昆曲不像昆曲,白先勇对此很警觉:“昆曲改革应坚持传统精神和现代手法相结合。视觉上可变,听觉上不能变。”
经过白先勇这些年的努力,昆曲受众面已大为扩展,但显然并没有摆脱困境。“昆曲现在最危急的问题是传承。”他说。
(编辑:黄云 实习生:张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