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妤
采访人:潘妤
被采访人:郭子
时间:2009.9.25
他几乎干过娱乐圈所有的职业:演员、歌手、导演、主持人、作曲、制作人、艺术总监;涉及了所有娱乐圈可以涉及的领域:戏剧、电影、电视、唱片、演唱会。他合作了所有可以想象的港台明星,大众的、小众的、娱乐的、文艺的——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这个名字。但说起那些他的作品,也许会很恍然。张学友的《祝福》和《偷心》、王菲的《矜持》、杜德伟的《绝不后悔》、许茹芸的《日光机场》、林忆莲的《这些那些》、李玟的《答应我》,都由其作曲……而刘若英、张信哲等人那些深入人心的个唱,也都出自他的手笔。
他是流行乐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但毕业于台湾艺术学院戏剧系的他始终觉得,戏剧是音乐之外他的另一人生挚爱。他的“台北故事剧场”,比之当年赖声川还属于“贫困戏剧”的“表演工作坊”,远为“呼风唤雨”。尽管十年来兜兜转转,有过彷徨和离开,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这个“清汤寡水”、生存多少有些艰难的戏剧领域,带着自己多年的伙伴,张信哲、苏慧伦和黄韵玲,一起搞了一台舞台剧《露露,听我说》。
他叫郭子——目前是《露露,听我说》的导演。十年前,他因为这个戏告别了戏剧,十年后,他选择这个戏重新回来。
潘妤:听说你十年前就排过《露露,听我说》,这次为什么选择同样一出戏再排?
郭子: 十年前,我找李立群、林美秀还有陈湘琪一起排了这个戏,他们三个人分别演了一对夫妻一条狗。那时候是在台北中山纪念馆演出,连演了七八场,每一场都满座,在当时真的是很轰动。我做完这个戏,就没再做戏了。我离开戏剧10年,一直在做演唱会。后来我的朋友,《露露,听我说》的制作人和我说,你应该回去重新做戏剧。然后我们找了张信哲他们,大家一拍即合。
之所以还是选择这出戏,是因为我觉得它是我排过的所有戏里,最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一部作品,即使十年后重新看,依然是这样。而且,我特别想把当年最后的一部作品,作为我重新开始的起点。
[NextPage]
潘妤:当年这个戏卖得这么好,为什么忽然就不做戏剧了?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的“台北故事剧场”?
郭子:我自己独立做戏剧还是1994年的事情。当时我已经干过很多事情,但我还是很喜欢舞台剧。所以我自己一个人搞了一台戏,叫《极度疯狂》,自编自导自演,疯狂地乱演了一通。这是“台北故事剧场”的第一个戏。之后,我又陆续排了5个戏,包括找来苏慧伦、任贤齐演《春光进行曲》;找刘若英演《花季未了》等等,还有金士杰他们,都来演过我的戏。
我做戏有一个原则,就是只有有了好的剧本,才推出剧。所以我后来的几个戏,都是从百老汇那些获过普利策奖的剧本改的。包括《露露,听我说》也是百老汇的剧本《sylvia》。而且我排的戏,一定要大家都看得懂。我觉得,只有让大家都看懂了,才能激荡大家的心。所以我的剧场就名叫“台北故事剧场”。
潘妤:也就是说,你的戏剧都属于还是比较大众的商业戏剧?
郭子:是,我不是很爱小剧场的演出,我的戏都是挑台湾最大的剧场演。而且我喜欢找明星来演,一方面因为我和他们关系好;另一方面我也要考虑商业回报。
潘妤:你的剧团有政府资助么?为什么这么有市场还是会让你放弃戏剧呢?
郭子:完全没有。我都是自己负担盈亏的。我也不喜欢有资助。我觉得做艺术要自主自强,这样你才能明白观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露露,听我说》是我自己剧团做的第6部戏,做完这部戏,我就觉得特别累。做剧团是个很辛苦的事情,而且我还养了6个固定的员工,我要给他们发薪水,做老板更是个很大的压力。而且我当时在别的领域也有很多事情忙不过来。所以,我想歇一下,没想到一歇就是10年。
潘妤:然后你去做演唱会了?
郭子:哈,是。在做演唱会的导演之前,我写过很多歌,有很多音乐界的朋友。直到有一次,我请刘若英来演《花季未了》,她说,“我要搞生平第一台个人演唱会,不如你来帮我一起做吧。”然后我就帮她做了《单身日志》的演唱会,我在这个演唱会里加了很多戏剧的构思和表现手法。
在此之前,演唱会并没有导演这个概念,都是把一个一个的曲目串联起来。然后大家发现,咦,这么做演唱会好像很有意思,于是很多人开始找我做这个。我突然发现,这个事情可以把戏剧和音乐,这两件我最喜欢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觉得特别有意思。
潘妤:那现在,你的“台北故事剧场”还存在么?
郭子:存在啊。我还在养着那几个员工。他们一直在帮我做各种事情,而且都变成了各个领域的精英。这次最让我感动的是,很多当年做戏剧的朋友,这么多年没联系,重新去找他们帮忙,他们全都二话没说。包括黄韵玲,十年前,她是这个戏的音乐设计,在找妻子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嗨,黄韵玲不是很合适么。她一接到电话立马同意了,她对这个戏还是很有感情的。
潘妤:那这次的《露露,听我说》和十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
郭子:完全不同了。除了剧本以外,别的都是重新设计的,走的是时尚喜剧和极简主义的路线。最关键的是,演员不一样,整出戏的个性会完全不同。十年前我还站在台上演了一个角色,我希望有更多的关注。但现在,我希望有更多人能被这出戏感染。我其实是个更适合站在台下的人,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
潘妤:那你这次重新回归,是不是意味着将来会继续做戏剧?
郭子:现在还不确定,要综合很多因素的。但戏剧确实是我的本业。我觉得我很幸运,我在台湾艺术的鼎盛时期考进了艺术学院。那真的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时候,赖声川刚从美国回来,是我在艺术学院的老师。然后李国修的“屏风表演班”、吴兴国的“当代传奇剧场”,包括林怀民的“云门舞集”,都是在差不多同一时候建立的。现在的氛围和环境,和当年已经大不相同了。
潘妤:做过这么多不同的工作和尝试,你最喜欢哪个身份?
郭子:我每一项都喜欢,不过最不喜欢的是歌手,做演员现在也已经没有了表演欲望。我觉得人是有不同阶段的,十几年前我做戏剧的时候,凭着一股子傻劲。我觉得作为搞艺术的人,“傻劲”是需要的,但我越来越发现,要在娱乐圈做得更好,做得更长远,一定不要迷恋。这样,你才能从一个更高的地方看这个事情,才能保持清醒。
(实习编辑:姜维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