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革新里小学学生复排《十二个月》 剧照由中国儿艺提供
以往他们是观众,今天他们被观众欣赏;以往他们是学生,今天他们是让学生们艳羡的演员;以往他们在书本或剧场里看故事,今天他们自己演故事……6月21日,中国儿童剧场演出依旧,但风采却是别样的,因为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携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共同复排的《十二个月》在这里首次与观众见面。来自北京革新里小学的62名学生充满自信、流畅自如的表演,获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更让投入校园戏剧及艺术普及工作并悉心指导这些孩子的中国儿艺戏剧人颇为欣慰。
被列入中国儿艺建院60周年展演季活动之一的此次演出,是北京市教委“高参小” (北京市通过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项目的一次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革新里小学是2014年9月开始与中国儿艺“高参小”项目的合作学校之一,而中国儿艺与革新里小学在校园戏剧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则十多年前就开始了。此次复排《十二个月》的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马彦伟就是这一实践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坚持十余年深入学校进行校园戏剧普及工作。随着“高参小”项目实施和深入开展,中国儿艺与革新里小学的合作日益密切。在校本课程的教学、社团活动等多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越来越多的演员、主创人员下到学校中去为孩子们授课,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感受戏剧艺术的熏陶浸染。
从2003年开始就在该校开展戏剧教育活动的马彦伟介绍,从课外兴趣班到金帆话剧团,戏剧的种子已在革新里小学生根、发芽,成为同学们喜爱的艺术活动。 《十二个月》是世界儿童戏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儿艺的优秀保留剧目,之前一直是剧院的成年专业演员表演,这次能全部由革新里小学的学生完成演出相当不容易。因为剧中的人物形象无论从年龄、经历、性格气质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对于孩子们来说都存在很大的距离,载歌载舞的演出样式更是给孩子们的艺术表现提出了不小挑战。在体验、创造和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儿艺的多位优秀青年深入校园,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索前行。
让儿童演儿童,成年人演成年人,形成一个人物形象系统整合,这一直是马彦伟期待能更多尝试的一种戏剧呈现方式。但在该剧中,为了更多更充分地锻炼孩子,马彦伟正视并尽最大努力减少儿童阵容必然会有的不完满性。“全部由孩子来演,其中有些角色会比成年人演更加有意思,别有一番特色。比如小女王、大妞和二妞以及森林里的小松鼠和小鹿等小动物。但是这个戏中的老教授、首相、皇家卫队长、后妈,以及年份中的正月、十二月等成年人甚至是老年的形象,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有些吃力。孩子年龄有限,没有太多人生体验,因此需要导演组和辅导老师,包括学校老师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为他们讲解人物的背景和很多与人物相关的事,才能让他们慢慢地建立起一种信念,建立起创作自信,建立起人物内外部的形体自我感觉,从而由演员的我走向角色的我。 ”
面对孩子因为戏剧而收获,所有的困难与挑战都显得微不足道,这是走近孩子的戏剧人心慰与幸福之处。马彦伟用“质的飞跃”来形容戏剧教育给孩子的影响。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些孩子,他们对戏剧满怀期望的热情让他非常感动,但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在舞台上的呈现还有很多缺憾,因为他们并没有受到严格的戏剧基本素质训练,所以显示出来的只是一种孩子最本真的素质。“通过这段时间的引导、排练之后,尽管他们的台词还并不十分完美,他们的表演还缺少很多应有的激情和爆发力,以及真实的判断交流,他们的舞蹈没有太多的技术技巧,但是当孩子们能够站在中国儿艺的大舞台上,面对下面的观众,能够从容的、充满自信地表现出来角色该有的状态,展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对戏剧的感悟,让我们非常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开展戏剧教育,我最看重的并不是同学们演了什么角色,排演了多少个剧目,而是在参与戏剧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和当众表现的方式,增强了自信心、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这些才是戏剧带给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马彦伟说。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