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山谷》剧照
《惊奇山谷》是彼得·布鲁克的最新力作,首演于巴黎北方剧院。它根据一个俄罗斯的真实故事改编,又借鉴了波斯传统神话“飞鸟大会”,讲述了一个记忆超人可以记住一切听到、见到的东西,后来生活因此而陷入崩塌,最后又找回自我的平衡的故事。在《惊奇山谷》中,布鲁克和演员们一起探讨了人类的大脑,探讨了记忆、通感和生活的关系。
演出具有强烈的布鲁克风格。演出一开始,演员们就已经达到令人惊叹的表演状态,准确、庄严、柔和。毫无疑问,他们的出场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境界的舞台表演,完全凌驾于我们对表演的一般理解。演员一开始说话,剧场中就有一种微妙的气流在涌动。故事才刚刚发生,你就已经很感动,但你却说不清是在为什么而感动。这是极其少有的剧场体验。《惊奇山谷》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具有奇妙质感的表演,坐在观众席里,像在现实,又像在幻境,像在剧情中,又像在梦境里。彼得·布鲁克的演员都是舞台上的魔法师。
布鲁克的戏是能够制造感动的。无论是早期的《李尔王》,还是后来的《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的悲剧》,他的成熟作品中充满了打动人的力量。他是不排斥感情的,但是他制造感动的方式在改变。我本以为在《哈姆雷特的悲剧》中,黑人演员阿德里安·莱斯特的那种与角色完美贴合的真实状态已是最好的表演,但在《惊奇山谷》中,布鲁克再次突破了自己。
我们需要好好研究这部作品。《惊奇山谷》代表了当今戏剧的巅峰状态,也是一次全新的戏剧美学实践。它颠覆了很多我们对表演艺术的传统理解,并对布鲁克以前的经典理论著作《空的空间》、《敞开的门》中的观点又是一次突破。难怪他要对林兆华说,回去告诉中国的读者,把《空的空间》扔了吧。看完这个戏,你才明白,他说那句话并非只是谦虚。
非常让人欣慰的是,这次在乌镇的首演收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观众很好地接受了这部戏。现场笑声不断,结束时有的观众退场时嘴里不停念叨着“各种无懈可击”,有的观众着急打电话和朋友分享自己的震撼,大部分观众还沉浸在戏剧营造的奇妙氛围中,久久不能出离。
《惊奇山谷》的观演关系是极其特殊的。观演毫无距离感,就像在自家客厅的亲切交谈一样。剧场的大小也合适。剧中的互动环节也做得非常巧妙,演员马塞洛·玛尼扮演的魔术师邀请了几位现场观众先后上台参与表演,见识了魔术师神奇的扑克牌技术。
彼得·布鲁克的意义在于他让我们认识到返璞归真的价值和可能性。他并非到了晚年才被动地返璞归真,而是在鼎盛时期便开始了这一现代戏剧和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思想和实践。
在2000年排完《哈姆雷特的悲剧》之后,布鲁克进入了一种游戏的状态。近几年更是彻底放弃了宏大叙事的路子,用极少的演员、简单的故事,去探求人类文化中最简单、最本质的东西。舞美越来越简单,他早已不在乎这些外在的牵碍,进入了一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境界。
在这部戏中,布鲁克不仅从技术层面探讨了人类脑科学,而且也自然地构成了一种延伸性的隐喻,即对遗忘的反思。忘掉的太多,会无法生活。而记住的太多,结果将是同样的。人的生活总在寻找一种平衡。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就够了。
布鲁克让我们看到,只要是对人的生存境遇的表达,只要面向人的内心,无论何种题材,无论大小,皆可入戏。也希望《惊奇山谷》不仅是一阵惊奇的旋风,也给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们带来真正的启发。从布鲁克那里零星地捡拾一点精华,也够我们消化受用很久了。
(编辑: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