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原创舞剧《四月的海》深圳公演

2013-12-31 10:46:2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12月18日至20日,深圳大型原创当代舞剧《四月的海》在深圳大剧院公演,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该舞剧历经5年精心锤炼,集民族舞、现当代舞、国标舞、街舞等多种舞蹈样式为一体,通过一个发生在深圳爱心故事的描述,传递出大爱无疆的情怀,诠释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爱心理念。

  深圳又一原创舞蹈力作

  《四月的海》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策划,深圳市舞蹈家协会承制,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集聚了国内外舞蹈界的强力阵容,并汇集了深圳舞蹈界的精锐力量,以深圳舞蹈多年的探索和实力为积淀,不拘一格、锐意突破、大胆创新,实现了当代舞剧的主题创新、形式创新、语汇创新,成为深圳又一里程碑式的舞剧作品。

  《四月的海》的演出是深圳舞蹈界的盛事,这一原创精品让深圳文艺界振奋。“不容易啊”,很多人感叹。自1992年深圳推出第一部原创舞剧《一样的月光》,1999年舞剧《深圳故事·追求》进京公演,深圳等了10多年终于迎来又一大型原创舞剧的诞生。创作之初,策划者们思考的是深圳这座城市的舞蹈文化符号是什么,要选择怎样的舞蹈语言来体现这座城市的精神。

  在12月21日举行的《四月的海》专家座谈会上,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海说:“大家过去一直认为深圳是经济大市,但实际上深圳在发展的30年间,始终没有忘记也没有停止勾勒和书写经济大市柔软的部分,我们的舞协就是其中的践行者。深圳是有这样一批人有这样一种雄心在不断地勾勒这个城市的灵魂,这也是我很感动的地方。”

  《四月的海》无论是题材、表现方式、表达的主题、舞美,让人一看,便知道它是深圳的,它是具有深圳个性的。“深圳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感动之中。作为一名舞者,我总是冲动着,希望将现实中的美好,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呈献给我挚爱的家园与乡亲。”正是有这种对深圳的深情,才有了《四月的海》的感动。《四月的海》编剧、总导演李建平1986年首次走进深圳,一下子就被这块热火朝天的土地融化了。1991年,她成为了特区人。在创作《四月的海》的心语中,李建平动情地写道:“我的母亲在这里老去,我的女儿在这里长大,我的情、我的爱已经深深地融入这座美丽的家园。”正是因为这种融入,《四月的海》的深圳个性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彰显。

  传递大爱,谱写颂歌

  《四月的海》分为序幕《美丽神话》、《欢乐海岸》、《都市变奏》、《争霸舞林》、《海的记忆》、《永恒玫瑰》和尾声《动人传说》7个舞蹈篇章。故事以两条线索的呼应和交织逐渐展开,讲述了一个爱意浓浓、感人肺腑的都市故事:一位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彝族少女,由于身患重病漂泊到深圳。在这里,她遇到了一群有爱之人,得到了另一位已故深圳女孩的器官捐赠,重燃生命之光,追寻自己的爱情和希望。而她的故事又引出了这座城市里更多好心人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爱心传递、爱意交织。舞剧以“一棵树、一片海、一个故事”为艺术底色,“感动一座城”,它传递着深圳的大爱,它用生命的接力谱写爱的颂歌。

  《四月的海》是成功的,首先它的成功在于它的主题,在于它舞出的深圳精神。它的原型来自于发生在深圳许多器官捐献者的动人故事。

  中国舞协副主席舒巧说:“这个剧是当代题材,大爱的内容很好,特别是写器官捐献的,在中国还是首部。剧本安排很巧妙,一个生命转到另一个生命,是生命的延续、爱的升华。”舞蹈博士、着名文艺理论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题材,具有深圳创新型的城市品格,也与深圳第一部舞剧《一样的月光》具有共同特征:一个是把打工仔(来深圳建设者)首次呈现在了中国舞台;另一个是将器官捐献这种大爱精神首次搬上舞台。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艺术冲动,是艺术家的良心所为,是艺术家的自觉行为,更是一座城市让人敬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精神。”

  以舞蹈形式来表现器官捐献的大爱题材并非易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舞蹈学博士、舞蹈学博导江东说,要在舞剧里体现这种爱十分困难,但《四月的海》用大爱、小爱有序地呈献,让我们获得了人性的光芒,与其说这是编导技巧的展现,不如说是作者对生活独到的感悟。

  诠释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爱心理念

  在《四月的海》专家座谈会上,来自北京、江西等地的舞蹈界专家纷纷对舞剧的主题内涵、艺术风格给予高度评价,并对舞剧的再加工提出真知灼见。

  于平说,总体来说,全国现实题材的舞剧比较少。深圳的舞剧并不多,但一出现往往就是现实主义题材。除了反映客家文化的《大围屋·雪娘》稍带历史色彩,其他几部如《一样的月光》、《深圳故事·追求》和《四月的海》都是以深圳现实生活为创作题材。对于同是由李建平导演的《一样的月光》和《四月的海》,于平看到它们体现出的深圳十大观念主题。他说,《一样的月光》表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观念,《四月的海》则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有力诠释。20年的时间,两部舞剧从“打工者”到“奉献者”的升华,尽管创作者没有刻意要去表现深圳观念,但只要真诚地表现深圳的现实生活、现实的人,就会看到深圳观念的存在。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