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展演“敦煌壁画伎乐天”在国家大剧院举行,观众第一次目睹了以男子舞蹈形式呈现的敦煌壁画伎乐天形象。在经典艺术讲堂上,听着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史敏惟妙惟肖地讲解,结合舞台上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学生已臻化境的表演,观众仿佛置身于1000多年前的敦煌。敦煌壁画的活灵活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优美的音乐、灵动的舞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次以男子舞蹈呈现伎乐天形象
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敦煌壁画伎乐天”舞蹈展演,是敦煌壁画伎乐天形象首次以男子舞蹈形式呈现,也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敦煌舞教研室主任史敏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史敏是国家一级演员,曾组织“敦煌壁画舞蹈呈现研究”男子舞蹈部分课题组的研究,2011年该课题被列为北京市的重点课题。2007年,史敏经过多年的教学积淀,第一次将敦煌舞的形象研究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推出了敦煌壁画伎乐天形象女子舞蹈呈现,向世人传播敦煌的浑厚底蕴。史敏深知,仅有慢舞婆娑的女子敦煌舞,还不能撑起一个完整的舞蹈流派,因为男性伎乐的舞蹈形象在敦煌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史敏带领学生潜心钻研,她们深入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调研,并从浩瀚的敦煌壁画乐舞资料入手,经由历史渊源、汉译佛典、文学作品中所载的考证,从相关的舞蹈作品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对深层次的风格、韵律的形成和对敦煌男子舞蹈形象、舞蹈语汇、舞蹈技术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最终形成了“文化性、风格性、训练性兼备”的敦煌男子舞蹈风格。
“在国家大剧院的这次展演,是全院师生及老一辈敦煌舞流派创始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史敏说。
全新的敦煌舞风格之美
“敦煌壁画伎乐天”舞蹈展演创作的灵魂来自于敦煌壁画,具有浓厚的丝路文化特色。它以莫高窟壁画素材为原型,通过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学生的“复活”式演绎,再现了丝绸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饰与音乐,从而将敦煌壁画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呈现给观众。
整个展演由《启示—冥想》开篇。雄浑遒劲的男声朗诵:“敦煌气韵,静谧安详。捻指垂目的静思,佛国世界的冥想。聆听佛音,启示今人。”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敦煌文化的醇美意境。
敦煌伎乐的动作特征是大幅度的扭腰出胯、伸臂扬掌、体态舒展、挺拔昂扬,同时这些天宫伎乐粗犷豪放的体态手姿、粗壮强健的半裸形体和挺胸昂首的神态,让人看到了男性的体格和神情之美。
“伎乐菩萨的舞蹈以婉转、婀娜、轻灵、柔媚为主要特征,而早期壁画中的男性伎乐、飞天,以及天王、金刚、药叉等舞姿的主要风格特征则是粗犷、洒脱、刚勇、劲健。只有将这两种风貌迥异的舞蹈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完整的敦煌舞蹈表演流派。” 史敏说。
敦煌舞蹈文化尚需传承推广
敦煌乐舞在敦煌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关敦煌乐舞及其舞蹈风格的研究和作品还非常缺乏。
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作为一个常态活动,将专业的艺术知识与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相结合,让广大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专业的艺术表演,接受一流的艺术教育。据了解,展演场地座无虚席,还有一些自始至终站着观看的,这说明广大观众对敦煌舞蹈的渴望,愿意更多地了解和学习敦煌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和国家大剧院的此番合作,可以把舞蹈院校的教学介绍给社会,让更多的人认识敦煌舞、支持敦煌舞、推广敦煌舞。
自舞剧《丝路花雨》诞生后30多年来,敦煌舞蹈工作者一直在潜心研究,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敦煌女子舞蹈从教学到舞台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表演体系,但对敦煌男子舞蹈部分的动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史敏深有感触地说:“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遇到许多困难和疑点,尚需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去努力实践。万事开头难,相信我们此次的努力会为以后的继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