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场舞活动在扬州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少社区都有专门的广场舞队伍,并且每年都系统地组织比赛。但因之而产生的扰民问题也广受关注。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使之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健身方式?
广场舞队伍“门槛”增高
记者发现,在全市的小区中心广场以及市内的一些公共广场上,早晨和傍晚都有广场舞队伍。在这些队伍中,老年人占了70%左右,但也出现了不少中青年的身影。
今年刚刚退休的徐阿姨年轻时候就喜欢跳舞,退休后更是积极地加入到广场舞队伍中。“以前就是在家里或者舞厅跳跳,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跳舞。”徐阿姨感到十分开心,每天去和小姐妹们跳舞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年前,我们的队伍还是零散的组织,每个人也是各跳各的。”而如今,徐阿姨所在的广场舞队伍有了专业的领舞老师,专业的舞蹈家为她们指导训练。
同为舞蹈队成员的朱阿姨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队伍的一员,但当初加入广场舞是被朋友拉来的,如今逐渐严格的广场舞训练却让她感到有些压力。
“当初来跳舞就是陪朋友来的,也是为了锻炼身体,放松放松心情。”随着广场舞的日益发展,不少社区的广场舞队伍都有自己的规则,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必须来参加活动,跳的舞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一些本意只是想打发时间、娱乐健身的市民望而却步。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规范
广场舞运动火热的同时也引来部分市民的怨言:很多跳广场舞的地方往往也是毗邻居民区、学校的公园或广场,广场舞音乐声响太大,占据其他居民活动空间等。本报也多次对这类事件进行过报道,广场舞成为“扰民舞”,这也是近年来城市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跳广场舞没什么不对,但也不能剥夺了小孩子的娱乐吧!”家住西区的李女士表示,自己所在小区的公共场所面积本来就不是很大,但是每晚休闲娱乐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每天晚上7点到8点50分都会有广场舞,规模往往占据了大半个广场。小区的其他居民,有时晚饭过后出来散步娱乐的空间都被抢占了,并且广场舞使用的低音炮,每天早晨和晚上都会发出巨大的噪声,影响了小区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
一位广场舞队成员认为,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不同人群自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自己也是有孩子有个人休息空间的,能够体会受到打扰的感受,要多为别人着想,互相体谅。
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引导社区,抓好规范与管理,重点在“时间的选择”“音量的控制”“地点的规范”,做好协调工作,让居民有序地参与健身活动。
(编辑:刘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