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郑州歌舞剧院成立。到2008年,郑州歌舞剧院创作出《风中少林》、《云水洛神》、《清明上河图》(青春版)等三部舞剧,巡演足迹遍布海内外40多个城市,赢得如潮好评。灵活的机制、规范的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在这“三驾马车”的带动下,郑州歌舞剧院以《风中少林》为起点,以《清明上河图》(青春版)为助跑,以《云水洛神》为飞跃,精心编织着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画卷。
改革是动力之源
创新是发展之魂
郑州歌舞剧院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股份制改革为突破口,采取股份制运营模式,面向市场走产业化探索的道路。利用《风中少林》的品牌效应,郑州歌舞剧院在市场化平台上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确定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与河南建业集团、宇通集团组建了股份制文化产业公司——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
体制创新带动了经营机制的创新,郑州歌舞剧院摸索出一套机制创新模式:实行投资主体股份制,项目创作委约制,主创(演)职员签约制,优秀人才合同制,演职人员聘用制,市场运营代理制。目前,随着剧院的快速发展,优秀文化产品的不断产出,郑州歌舞剧院对舞剧《风中少林》、《云水洛神》、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青春版)采取捆绑式市场营销,取得了良好效益。同时不断发展创作队伍,坚持艺术创新,组建了一支由国内一流艺术家组成的高素质创作团体和演员队伍。
挖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文化产品
中原是中华文明之源,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优秀的文化传承。郑州歌舞剧院立足本土,注重中原优势文化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的创立。
《风中少林》既有少林真功夫的舞台展示和恢弘的战争场面,又有如歌的人间情爱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自2004年推出之后,成为河南文化精品工程以及中国舞台精品中的知名品牌。《云水洛神》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洛神赋”这一题材,既代表了文学艺术的杰出成就,又透射出古典神话的浪漫气息。改版后的《清明上河图》(青春版)由郑汴两地优秀青年演员担纲主演,艺术再现了北宋东京汴梁的繁华盛景。
全方位开发演艺产品的衍生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是演艺产品走文化产业之路的重要环节。2004年,《风中少林》成功推出之时,郑州歌舞剧院即对《风中少林》进行19个大类190个小项的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及时推出20多种衍生产品,受到普遍欢迎。2008年9月,手机游戏《风中少林》随舞剧演出同步在澳大利亚面世,同时,郑州歌舞剧院自行设计的《风中少林》玩偶也入选2008北京奥运会数码设计精品展。舞剧《云水洛神》上演前后,相关音乐CD、动漫系列产品、表达爱情主题的系列产品、舞剧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系列产品等就已推出,同名连环画、图书、流行歌曲、协奏曲也陆续面世。郑州歌舞剧院还与动漫公司合作,在网上广泛征询中国美神、水神形象,推出为期一个月的《云水洛神》动漫展,影响很大。
开拓海外市场
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歌舞剧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以期实现剧团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2月,《风中少林》赴台湾演出,演出场次和观演观众均创历史之最,引起了巨大轰动,社会各界一致给予高度评价。2007年1月和同年9月,《风中少林》随“中原文化港澳行”活动两度赴香港演出,很好地完成了中原文化的推广和推介任务,有效弘扬了中原文化的深厚魅力。2008年7月,《风中少林》赴新加坡演出并引起轰动。此后,《风中少林》两度赴澳演出,所到之处,均激起空前的社会反响。
郑州歌舞剧院坚持演艺精品化,赢取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迄今为止,《风中少林》已演出200余场,演出收入近2000万元。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金奖、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云水洛神》参加各类演出50余场,演出收入超过300万元,获得河南文华大奖金奖第一名和九个单项奖。郑州歌舞剧院以一院三剧的资源优势已跃居全国知名文艺团体行列,目前,正积极谋求海外市场的开拓、演艺产业的开发,以求获得进一步发展。
(实习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