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编舞高手郑强带出五万女弟子

2009-02-25 10:04:1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liyun

   

 

 

  每到傍晚,武汉街头就有成千上万个小团队在跳广场舞蹈,其中以中年女性为主。很多人不知道,许多舞蹈团队都跟一个叫郑强的人有关。毕业于华师舞蹈专业的郑强,曾在国企工会从事文艺工作,因痴迷于编舞而辞职。至今,在武汉,他已有五万多弟子。而郑强领衔创编的“汉派广场舞”也因其难度高、舞姿优美、参与者众多,闻名全国。

 

  毅然摔破“铁饭碗”

 

    “舞痴”将编舞当正业

 

    头发往后梳着,皮肤白皙,身着黑外套和小脚裤及点缀红条纹的黑皮鞋,举手投足间流露着舞者的优雅……眼前的郑强,颇有舞蹈家的“范儿”,不禁令人联想到网络上300多个“郑强舞蹈”的百度视频:画面中,他伸展、转身、跳跃……流畅的动作、热烈的情绪感染着观众。

 

    今年50岁的郑强出生于武钢金山店铁矿一个普通家庭,自小爱唱爱跳,多次在青少年舞蹈比赛中获奖。15岁时,他自告奋勇帮父母单位编舞,乐呵呵抱回来平生第一个编舞大奖。此后,他更加痴迷于舞蹈。

 

    1985年以后,郑强进入武汉音乐学院成人进修班学习。1987年,他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被分到武汉一家国企的工会。

 

    编舞仍是郑强最爱。1991年,他所编舞蹈在武汉市职工健美操比赛中获第三名。这让他一炮走红,不少单位竞相邀请郑强编舞,他总是欣然前往。“小郑老师”的口碑不胫而走。渐渐地,单位里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不务正业”。这话传到郑强耳朵里,他索性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一心一意从事自己热爱的编舞“正业”。

 

    摔破“铁饭碗”从事舞蹈,这在他人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郑强却不觉得后悔,“舞蹈是我毕生的梦想,我这一生都会为它痴狂。”

 

    郑强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硕果累累:1996年,郑强编排的舞蹈《送情哥去南方》获得中国老龄协会与中国舞协共同授予的“全国第二届中老年健身舞蹈汇演优秀奖”。1997年,他编排的《多情的东江水》参加湖北省“纪念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获第一名。至今,郑强所编舞蹈获省、市嘉奖有四五十个。

 

  吃饭睡觉都想着编舞

 

    为“广场舞”注入新活力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武汉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渐渐丰富起来,其标志之一便是广场舞的兴起。傍晚时分,一个简陋的收录机,一个小喇叭往公园或广场上的空地一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三五名中老年舞蹈爱好者跳起时下流行的迪斯科、健美操。好奇的散步者,经过的路人,仿佛受到某种情愫的鼓动,纷纷加入。跳得好的人便脱颖而出,担任领舞者——常常被广场舞爱好者们亲切称为“小老师”。

 

    身处“舞蹈江湖”的郑强,也留意到这种生命力旺盛的广场舞。1995年,他第一次在汉阳琴台文化宫为50多名“小老师”上课。他既不教迪斯科,也不教健美操,却选教一套傣族舞。第二个月,“小老师”们再次找到郑强,要他再教一套新舞。原来,他们带着这支舞去广场跳,爱好者们都觉得挺新鲜,想再学。“迪斯科、健美操简单易学,大家跳了近10年,不免感到枯燥,民族民间舞属于情绪舞蹈,种类繁多,变化多端,自然受欢迎。”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特长编排了扇子舞《龙飞凤舞》、藏族舞《翻身农奴把歌唱》、芭蕾形体舞《万泉河边》等特色舞。这些舞蹈很快脱颖而出,迅速在江城民间舞蹈爱好者中传播开来。

 

    19969月,郑强正式创办了“武汉市舞蹈小老师学习班”,针对全市的广场舞教师进行培训。“当时,我暗自下定决心,将民族民间舞蹈推广到武汉市所有晨、晚练舞点。”

 

    郑强认为,广场舞舞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多数人以强身健体为主,舞蹈基础相对较弱。“我编舞时会尽量避免跳跃、旋转、劈腿等动作,又要不断创新,体现出民族民间舞韵味。”

 

    为了编舞,郑强绞尽脑汁。有时,他晚上睡不着,临时想到一套动作,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就起舞;走路、吃饭时也在手舞足蹈。儿子问:爸爸,你是不是生病了?惹得郑强哈哈大笑。为更好练舞,他一咬牙拿出所有积蓄,将80平方米的房子换成150平方米的大房子:大客厅成了“个人舞蹈室”,四面墙壁镶嵌着大镜子,一个摄像机常年对着自己。兴致一来,连忙按下“OK”键,翩翩起舞。

 

  14年编舞200余支

 

    5万女弟子遍布江城

 

    2000年以后,武汉市的城市广场、公园、社区等硬件设施不断改善,“汉派广场舞”舞迷数量疾增。清晨或傍晚,街头有成千上万个小团队在跳广场舞蹈,其中以中年女性为主。14年来,郑强共创编出200多支舞蹈,总共制作了20盘录像带,为推动广场舞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1996年,大约有20名“小老师”跟随郑强学习舞蹈。今年初,跟随他学习的“小老师”增加到近120人。据郑强介绍,这些“小老师”年龄4060岁左右,女性居多。她们来自中山公园、江汉公园、解放公园、和平公园、青山公园、百步亭社区、常青花园社区等全市500多个晨、晚练舞点。每个晨练点以100名舞蹈爱好者计算,至今,直接或间接受教于郑强的弟子已达5万人之众。

 

    今年50岁的李彤目前在解放公园、西北湖和第二炮兵学院活动点三个晨晚练舞点当“小老师”。她已跟随郑强学习10年左右。李彤原在一家国企工作,办理内退后赋闲在家。因孩子和老伴都在上班,她每天呆在空荡荡的家中,感觉十分苦闷。一天下午,她一个人去解放公园散心,见30多名爱好者在跳舞。“她们的年龄比我大,一个个精神焕发。”后来,李彤也加入这支舞蹈队。因为舞跳得不错,她不久就当上领舞。拜郑强为师后,李彤的舞技提高得很快,不久又被邀到西北湖广场教舞。如今,李彤带的学生也有近两千人。“我每个月向郑老师学一支舞,教的都是郑老师编的舞。”李彤乐呵呵地说,跳舞这10年来,她不仅身体更健康了,还结识了不少朋友。广场的舞迷们每天来学舞,每月自愿缴费几元钱到10元不等。算下来李彤每月还能收入1000多元。“可以说,武汉的广场舞蹈还养活了一批像我这样的‘小老师’。”

 

    另一名“小老师”万杏珍今年已60岁。她固定的锻炼点在汉阳郭茨口附近一处广场,学生有40名左右。“我从1989年开始学跳舞,开始跳健美操,1995年后便向郑老师学民族民间舞。”街道文化站站长见她跳得好,便邀请她去社区教舞。如今,万杏珍已经“出师”,不仅能领舞,还能独立编舞。2008年初,她所编排的舞蹈在汉阳区腰鼓比赛中拿了金奖。

 

    各地舞迷来汉“偷师”

 

  “汉派广场舞”舞动全国

 

    凭借其难度高、动作优美及参与者众的特点,“汉派广场舞”在全国逐渐舞出了名气。有学生将郑强制作的录像,发到百度、土豆等视频网,一天内便引来上万点击率。郑强一下成了网络红人。经常有人看了视频,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来学习。

 

    一名来自深圳的舞迷周女士来汉出差,撞见郑强在江汉公园教舞,便拍下来带回。等她上网一看,才发现,原来这位舞者正是网上颇有名气的“编舞大师”。郑强每月总有新舞问世。周女士每次来汉,就会去“偷师”,学会两支舞蹈带走。两人相识后,周女士便以较高的待遇邀请郑强到深圳教跳舞。在全国推广武汉的广场舞是郑强的梦想,但他又舍不得离开武汉。“这是我们的根,离开这里,就没有汉派广场舞,也没有我们这些舞者。”考虑再三,郑强才答应每年寒暑假去深圳教舞。此后,不断又有舞迷从浙江、上海等地赶来,邀请郑强帮忙编舞……如今,郑强的学生遍布全国,成千上万,可谓“桃李满天下”。

 

    说到“汉派广场舞”在全国的影响,郑强的学生之一周小梅也碰到过一次戏剧性事件。几年前,一名江西的舞友曾来汉学习,两人因此相识。去年,她去江西剪刀峡旅游。见一群人在广场上跳舞,便凑上去看看。“我觉得那舞蹈似曾相识,领舞者竟是以前认识的那位舞友,她教的就是从武汉学回去的舞蹈。”江西的舞迷们留住周小梅,热情地邀她现场献舞一曲。

 

    作为推动和领衔者,郑强还有一个梦想,希望“汉派广场舞”能继续在全国发扬光大,甚至走向国外。“为舞蹈痴狂的人,才知道舞动的辛苦和快乐,我这一生都将带领大家继续舞下去。”  

 

(编辑:李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