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刘庆邦说,“我也想试一试,看我的小说在网上有没有读者缘”;新疆作协副主席董立勃说,“以前都是全写好了,改好了,再拿出去发表。可以少出错,少出丑,这次不行了,不能反复改,得一次写成”;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冯积岐说,“在网络上,没有文坛不好的风气,没有所谓的独揽专家评论,我们能找到最最纯粹的读者”;浙江省作协主席叶文玲听到自己的作品点击率很高,对此“感到很高兴”……
随着某网站举办的“30省作协主席长篇小说竞赛”活动的展开,作协副主席们(有调查说参加竞赛除一位主席外,其他都是副主席)迎来了他们高兴的日子,各省的媒体记者给他们打来了采访电话,书未出版便有了大牌作家才有的创作基金(即预付稿酬),有出版社闻声而动,打算签约出版质图书,更重要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在网上听到网民们表扬的声音……被市场抛弃的作家们,该有的待遇似乎一下子涌来了,仿佛又找到了那么一点当红作家的感觉。有人乐观地预测,副主席们来了,主席们还会远吗?如果这个活动第二届、第三届这么举行下去,用不了多久传统作家便会和网络写手打成一片了。
作协主席PK网络写手,是这个活动最吸引眼球的特点,很显然,主办方的醉翁之意是借此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参赛的作家毕竟大多是成名成家的腕儿,怎会与网上比他们年轻好几代的年轻人PK?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怎么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PK局面?但事实的情况的确如此,传统作家们在地毯铺道、礼服加身的贵宾礼遇下,终于还是放下了矜持的身段,开始上网与写手们争夺天下了。与网络上那些初生牛犊相比,他们是真正的隐居世外的高手,只是,深厚的文字功底能否支撑他们再战成名,文字江湖尊老爱幼的风气是否依然如故?
想必作协主席们也没想到,他们非但没被挑剔的网民用砖拍得底朝上,反而赢得了尽管稀稀拉拉但却弥足珍贵的掌声。毕竟文字这碗饭吃了许多年,在网上与老粉丝们见面,状况还是相当地感人。但新粉丝的培养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看惯了天马行空的穿越、玄幻作品的“80后”、“90后”们,看见斜刺刺杀过来的爷爷级队伍,不由得立正敬礼,并且送上这样的问候,“请问你跟小四熟吗?他什么时候来起点发文,你们都是作协的,祝福你跟小四都取得好成绩。”据说小四马上也拍马赶到了,不知道到时候郭敬明PK蒋子龙,是不是一场关公战秦琼的好戏。
中国作协一直高唱着“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当红网络写手们进来,的确也有一批网络写手们捧场,交了一笔会费领了一个会员本本。作协此举用官方的话说是重视新的文学形态,为作协补充新鲜血液,而民间则干脆利落地用了“招安”一个词来形容。正在中国作协上演“老少一家亲”好戏的时候,没想到却有网站取捷径直接抄了大本营,网站也有官味十足的话可说,比如像传统文学致敬,当然换用“反招安”的说法也可以。招安也好,反招安也好,这种你来我往貌似互挖墙角的交流,却让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一池死水正在被搅动,传统作家现在的网上写作态度是“不大意,别出丑”,随着对点击率和个人收益的关注,他们会不会像网络写手学习,开始四处挖坑(一部开头好看但可能因为作者问题结不了尾的长篇小说被网民形容为“挖坑”)、灌水(和网友在线交流是网络写手提高人气最常用的办法)?
别说主席们不在乎点击率,在知道自己的作品在网站上的点击一天过了1万次且回复有上百条时,都流露出久违的笑容。他们可能不知道,有的写手随便写几千字,每天就有10多万人在看,这几千字赚的钱,可能比主席们一本书的稿酬还高。“革命尚未成功,主席尚需努力”,从产量和效益上赶超网络写手,虽非指日可待,但从现在起也要奋起直追了。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