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作家要为城市心灵成长史负责” 

2008-08-25 08:51:18来源:文学报     作者:

   

    陈丹燕谈新作《永不拓宽的街道》

    “中山东一路:外滩漫游者”,“圆明园路:旧影斑驳”,“虎丘路:四品官和电机教授”……8月16日,上海女作家陈丹燕携其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新书《永不拓宽的街道》现身上海书展。虽然一直自称对上海存在陌生感,但近年来,陈丹燕却一直在书写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新书即是她对18条承载着城市记忆和历史风情的上海街道的人文解读。对于这部作品,她表示:“作家要为城市的心灵成长史负责。这是我在写作过程中找到的。”

    “现实的世界没有了,还有纸上的世界”

    《永不拓宽的街道》书名来自上海曾颁布的一条“永不拓宽街道令”。这条法令中记录在册的64条街道,连梧桐树树冠直径都记录在案。它们承载上海历史最真实的印记,是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地标。陈丹燕书写了其中的十八条街道。

    法令的推动者是上海规划局副局长伍江。这个当年喜欢探索“房子的气质”和房里人故事的建筑史教授,曾是陈丹燕《上海的风花雪月》等作品的读者。当陈丹燕询问是否可以以这一法令的名字命名新作时,他慷慨地把书名借给了她。

    “上海的街道保护工作非常艰巨。”陈丹燕说。自小生长在这里的她曾见证了上海人的第一次心灵巨变:80年代建高架,拓街道,当年的她和朋友骑着自行车经过一座座正在修建的高架时,入目皆是正在拆毁的楼房和街道,“好像是在战场上一样”,而经历这一变化后,上海变了:回国的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家,房子拆了,邻居全没有了。出租车司机找不到路,很多人感到惶惑:他们的记忆忽然消失了,上海不再是自己的城市。即使保护下来的房子,因为缺少氛围,人们也以为那是假的。

    “保护一幢房子是不够的,还要保护街道,保护氛围,能寻找到历史,我要做的,是建筑史专家、地方史专家不能做,而作家可以做的事情。”对于上海这座从建城之初就存在争议的移民城市,陈丹燕认为:“上海需要历史,得到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无论是令人愉快的还是令人痛苦的记忆,都需要拿在手里。”

    “作家对居住的城市有基本责任”

    《永不拓宽的的街道》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来自陈丹燕曾经写过的上海故事。而其余三分之二的写作却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写的文章很像地方史专家写的学术散文,这不是我要做的事情。”

    直到去年春天,陈丹燕带着一本《尤利西斯》去了都柏林,才终于找到“作家写城市”的正确感觉。她带着中文版的《尤利西斯》,坐着旅游公车,在都柏林旧城里游荡。循着乔伊斯的书,她轻易地找到了乔伊斯和女友见面的街道拐角,书中写的旧墙,主人公住的房子原型,甚至书中主人公吃过的三明治也被保留进了当地餐馆的菜单。那里的人们讲,都柏林如果被毁掉了,他们可以用《尤利西斯》重建一个城。“乔伊斯写都柏林的时候,是拿着一把尺子去量的,走几步遇到拐角,走几步遇到银行,再几步遇到小流氓,都看得到。”现实与历史、书籍与城市瞬间交融,“觉得很近很近”。

    这次旅行不仅让陈丹燕在四天里第一次读完了《尤利西斯》,也终于让她感受到了作家写城市的方式。她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逐步完成了写作:“作为作家,我很怕讲责任,写作是我的生活方式,所以我热爱它。但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作家对居住的城市有基本的责任。作家要为城市的心灵成长史负责。这是我在写作过程中找到的。”于是,在新书中,她不仅写了上海街道的前世今生,历史变迁,更写到了这些变迁中街道的精神成长。

    陈丹燕的下一本书则将写到北极。北极之旅对素来喜欢人文景观的她以巨大的冲击,“北极是足够伟大的自然,我第一次见识了没有人文毁坏的自然,我要写出第一个纯粹的自然带给我这样的人以什么样的冲击”。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