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老总诗人的文化追求——王养浩诗集序

2008-06-28 13:22:03来源:上海作协    作者:

   

    ——王养浩诗集《浩歌诗选》序

    在通常的观念里,“诗人”和“企业老总”是很难连接在一起的,然而我们面对的王养浩,却是一位老总诗人。我觉得这也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一方面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和文化正在日益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也可以看到,王养浩爱诗写诗并不是附庸风雅之举,不是将吟风弄月作为生活的装潢和点缀。他自幼爱好诗歌,多年来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近几年经常“用真心去写真情”,发表了不少作品。写诗对于王养浩来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是时代生活引发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灵感应,这在当下不少人沉湎于物质欲望的生活氛围里是一个弥足珍贵的精神亮点,值得我们给予关注。

    由于企业活动的需要,王养浩近年来走访了国内外很多地方,足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的歌吟。古人推许行旅之作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满意溢固然是旅游诗所应具有的重要品质,但我以为诗人表现为何情何意更是判别旅游诗高下的重要尺度。王养浩的旅游诗又如何呢?来到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从这个珍品荟萃的艺术殿堂里他看到的却是:“珍藏何其多,大多被掠夺。国宝在哭泣,何时回故国?”他面对美丽的新加坡河,想到的却是:“这是一条流往南洋的河/翻腾过华工的血/这是一条通往大陆的河/低吟着思乡的曲”。很显然,这两首诗表明诗人从国外的所见所闻中,升腾而起的是一种含有苦涩韵味的历史沧桑感,表现了一种寓意深远的爱国情怀。如果他这些抒写国外见闻之作是表现了根植于爱国主义的历史创痛,那么他走访我国宝岛台湾所写的一系列诗篇,就是显示了一种渴望祖国统一的现实关怀。在这些诗中,有时直抒胸臆袒露情怀,他赴台抵港转机,就借旅程的曲折大声疾呼:“不该拉长的距离/理应缩短  不该分裂的国度/终要统一”。有时,诗人又通过典型的人物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心声。譬如《致友人》一诗,诉说友人曾在台北苦干,又曾在香港挣扎,后来“在邓公南巡的春风中/浦江潮托你发达”,如今友人在台北、香港、上海都有个家,然而“你说两岸本是一家亲/祖国才是你心中唯一的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友人的表白其实也正是诗人心底的话。诗人有时又是通过变幻多姿的构思,借助旅台观光中某种心理错位来表达一种清醒的认识。譬如《士林夜市》一诗:“满地的地摊/如潮的人群/满耳是亲切的‘国语’/还有那香气飘逸的小吃/这是台北/还是上海”,这里是通过分不清是台北还是上海的一种幻觉,揭示了两岸生活血脉相通的实质。又如《距离》这首诗:“上海——台北/谁说好远好远/你们好吗/我们想你/打开手机/妻儿便在眼前”。在这里并不是要赞扬现代通信手段的便捷,而是利用地理缩短的错觉,表现两岸同胞心理无距离的神韵。我们可以看到,不论王养浩走到哪里,祖国总是在他的心中,不论他的诗的艺术表现如何纷繁多彩,总是洋溢着一腔爱国情,跃动着一颗赤子心,这正是他这些旅游诗感动我们的原因。

    王养浩还写有不少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诗篇,在这些作品里,举凡国内外大事,社会民生,思想文化动态,他都敏锐的做出了回应。他热情歌颂时代生活的主流,也勇于针砭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合理的弊端。我们来看一看他这首《劳动节的忧思》:“‘工人叔叔真伟大,出汗出力为国家。’‘工人老粗算个啥,没有洋楼和宝马!’”。这里通过一对年轻母子的对话,将纯洁和庸俗作了尖锐的对照,从这背后我们不难听到诗人那“救救孩子”的呼声。我们再来看看他那首写《‘六一’节》的诗:“小时唱儿歌,活泼像花朵。而今爷与孙,无奈对情歌。”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到他对当下某些艺术流弊的不满,听到他对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的急切呐喊 。王养浩这些关怀社情民意、针砭时弊的诗篇,充分显示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他这种基于社会道义的诗人激情也同样反映到对自己所从事的企业价值的体认之中。他在一首《寄予房地产业内友人》的诗中,语重心长的吟唱道:“安得广厦千万间,高歌共吟杜翁诗!”杜甫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渺茫梦想,在王养浩这里转化成一种现实使命感,这种精神境界与那般逐利者相去何止千万里!“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再一次证明,当市场经济与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提高经济活动的文化品味和社会价值。

    王养浩是富有激情的诗人。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祖国山河的歌咏,也有关心民生疾苦的篇什,还有咏唱爱情的诗章。他的爱情诗,写的缠绵悱恻,细腻入微,别具一种深情婉转的风格。他因为企业活动,经常离家外出奔走四方,我想着重通过天涯孤旅的心态,来透视一下他对爱情的讴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曾感叹“商人重利轻别离”,而在王养浩的笔下却是迥然不同的情态。请看:“何时有鸿雁?倚窗望江边。最恼思乡曲,夜夜睡无眠。”请看:“君住长江口,我望渤海流。声声呼归也,夜夜风雨骤。”无论身在天涯海角,爱人永远在心头。望鸿雁而无眠,闻风雨疑呼归,极言其思念之深也。在他看来,真挚的爱情不仅可以超越空间,而且可以超越时间以致超越生死。“此生双燕共飞渡,直至苍茫暮云时。”“魂绕千古身,来世化双蝶。”王养浩借天涯作客之机,与夜深人静之时,歌唱终身相依和生死不渝的爱情,抒写了他对爱情忠贞的渴望和呼唤。真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通过爱情诗的阶梯,我们可以一步步进入他的内心深处,看到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人身上的继承和发扬,从另一方面呈现出他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健全的文化人格。

    王养浩作为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企业老总,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能够关注和体认精神的价值,不懈地进行文化的追求,这是当下中国一种难能可贵的现象。尽管诗意还不够圆熟,诗歌境界也有高低深浅的区别,但他的创作方向值得肯定,艺术追求也应该赞扬。愿王养浩继续努力,为正在现代化大道上奔驰的中国贡献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浩歌诗选》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王养浩(笔名浩歌),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曾为中学教师、机关公务员,现任上海一家房产企业的老总。香港《大公报》资深特约记者。早在学生时代,就发表诗作,被誉为“少年诗人”。近几年,著有《浩歌博客诗选》和《雅韵集》等,其中不少诗作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两岸关系》、《解放日报》、《文学报》、《新民晚报》、《秘书》、《上海诗词》等报刊杂志。

    《上海诗人》第一辑发表了对王养浩的专访文章。

    2007年3月,在沪举办了“王养浩诗歌作品研讨会”,受到香港《大公报》、《解放日报》和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的关注。2008年6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浩歌诗选》。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