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主席昨率队深入灾区
前天,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现在都江堰灾区。除了带去中国作协的善款之外,铁凝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写作收集素材。目前,许多作家已经深入灾区采访,一批大部头的长篇作品有望很快面市。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说,现在直面灾难的作品已经很多,人们需要能积淀下来,对灾难进行反思的作品。
灾区现场
铁凝:请你们不要说谢谢
在抗灾16天之后,铁凝昨天来到了仍然满目创痍的都江堰,2005年当时还是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铁凝和一群作家曾到过都江堰采风,记忆中的美景与眼前这幅灾后残破的景象形成了强烈对比,让铁凝流下了泪。她在都江堰官员的陪同下向灾民询问生活情况,灾民却一个劲地说“谢谢”,这让铁凝内心顿时复杂起来,“请你们不要说谢谢了。不要再讲这个话。我们承受不起。”
铁凝眼里含着泪,看着灾后的情景,她哽咽地告诉记者,自己想写一些东西了,是为抗震而写的,“我会动笔记录抗震故事,但我不是诗人,所以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创作出作品,但我一定会为抗震救灾写点什么。”据称,铁凝即将动笔的这部作品,其题材可能是报告文学或者小说。在废墟上,铁凝还向中国作家发出倡议,“抚平眼前的伤痛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恳请所有作家都能拿起手中的笔来书写这场伟大的战争,去鼓舞更多的人。”
抗震作品
叶辛:更需表达震后思考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一批描写抗震的长篇文学作品就将问世,因为中国作协已经派了两个作家采访团深入灾区,这些作家承担的就是写抗震作品的任务。采访团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介绍,在深入抗震救灾现场10余天的采访收集后,团内每个作家都收集了大量素材,接下来第一批采访团成员将离开灾区重点创作报告文学、小说等深度作品。
记者注意到,尽管地震发生到现在才半个月,已经有一批和抗灾有关的文学作品流传出版,其中大多以诗歌为主,并且大多表现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痛苦和眼泪。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认为,在当前抗震救灾还在进行中的时候,当然需要直面式的记录,“但是在一方面,镜头语言显然比文字语言更有说服力。”叶辛认为,作为文学作品,更需要表达抗震之后的思考,包括对抗灾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勇气和团结心的思考。因为需要思考,所以叶辛认为,创作这些文字是需要积淀时间的。另一些评论家告戒,文学是需要深度的,所以作家在创作抗灾作品时,应切忌为应景而急于求成。
相关新闻
地震遗址博物馆有望落户北川
前天下午,在成都召开的汶川大地震遗址博物(纪念)馆建议方案专家座谈会上传出消息,综合地震、考古、建筑等各方理论,与会专家一致倾向地震博物馆选址北川。四川省文物局表示,专家的建议将形成报告于近日上报上级部门研究。
尽管成都、绵阳、德阳、汶川、广元等灾区都希望在当地修建博物馆,但经过讨论,专家们都倾向把地点定在北川。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的依据是,北川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最大,目前已有专家提出县城要异地迁建,这样原址能得到最大范围的原汁原味保护,作为地震遗址博物馆,那些废墟、倾斜的房屋等等均能反映出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对于博物馆的修建方式,专家们认为应只修建一个中心馆,然后在300公里的地震破裂带上合理布局,选择有代表性的遗址、遗迹修建纪念馆、纪念地、纪念园等等。由此,他们提出,所有纪念场所的名称应该一致,前面统一为“‘5·12’汶川大地震遗址×××”
哪些遗物能进入地震遗址博物馆?专家认为,遇难学生的书包、国外救援队员的衣服、被巨石砸坏的汽车、新闻图片、报纸、会标、通行证都应在遗物收集之列。专家们建议,应尽快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文物征集大纲》,并确定遗址点,以免一些遗迹在清理和重建中被破坏。专家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进入各灾区遴选遗址、遗迹和遗物。
(实习编辑:马妍 杨佴旻)